【拓展阅读】
“长征”一词的由来
“长征”一词,在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历史中,有其特定的含义。一开始主要是指红一方面军(即中央红军)行程二万五千里的战略转移。“文化大革命”之后,“长征”不但指红一方面军的战略转移,而且也包括了红二、红四方面军以及红二十五军于1934年秋至1936年10月间先后进行的大规模的战略转移。
当时对红军的战略转移,并不是一开始就用“长征”这个称呼,曾先后出现过“长途行军与战斗”“西征”“远征”等。“长征”一词首次出现,是在1935年2月中国工农红军总政治部发布的《告工农劳苦群众书》中,文告提到:“我工农红军从江西转移作战地区,长征到川贵边地域……”5月下旬,以红军总司令朱德名义发布《中国工农红军布告》,布告宣示:“中国工农红军,解放弱小民族;一切彝汉平民,都是兄弟骨肉。可恨四川军阀,压迫彝人太毒;苛捐杂税重重,又复妄加杀戮。红军万里长征,所向势如破竹;今已来到川西,尊重彝人风俗。军纪十分严明,不动一丝一粟;粮食公平购买,价钱交付十足。凡我彝人群众,切莫怀疑畏缩;赶快团结起来,共把军阀驱逐。设立彝人政府,彝族管理彝族;真正平等自由,再不受人欺辱。希望努力宣传,将此广播西蜀。”“长征”一词再次被使用。6月12日,中央红军与红四方面军会合后,以张国焘、陈昌浩、徐向前的名义,代表红四方面军向中共中央的报告中,使用了“西征军万里长征”。1935年12月,毛泽东在《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的报告中再次使用“长征”一词,他说:“长征是宣传队,是宣言书,是播种机,是以我们的胜利和敌人的失败而结束”,从此,“长征”一词载入史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