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小璇
【摘要】为满足企业人才需求,提高学生职业道德水平,本文结合技工院校教育实际,通过分析现行职业道德教育的现状与问题,阐述了技工院校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必要性,并就具体问题提出新的思路和方法,为技工院校职业道德教育提供可行性操作经验。
【关键词】技工院校 职业道德教育 课程教学 时间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23-0198-01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在《关于大力推进技工院校改革发展的意见》中指出,技工院校的改革发展的目标任务是以提高质量、促进就业服务发展为导向,以立德树人和培养职业精神为根本,以提高职业技能为核心,以适应市场需求为目标。这一目标的提出不仅要求技工院校毕业生需要具备的专业知识与技术能力,更重要的是具备较高的职业精神。过去,技工院校的教育更注重学生技能水平的提高,而严重忽视学生职业道德的教育,通过不断的实践发现,很多高技能学生并不能很好的适应企业环境,时有在校的优等技能生被企业辞退现象发生,违背职业道德精神的恶性事件也时有发生,快递员将客户的快递商品故意损坏、调换、幼儿园教师体罚、虐待儿童等行为,凸显出的恰恰是这些工作人员在职业道德上的缺失。“有德有才,破格重用;有德无才,培养使用;有才无德,限制录用;无德无才,坚决不用。”这是企业家牛根生先生的著名观点,并且得到了广泛的推广。这里的“德”实质上就是指职业道德。技工院校加强学生职业道德建设,是保证学生“成人在先”的重要环节,也是保证和提高人才培养规格的重要措施。国际教育领域的职业教育本位观也同样经历了由“知识本位—能力本位—人格本位”的变化,这是人们对职业道德目的认识不断深化的结果,也是职业教育不断适应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为提高技工院校学生的职业道德水平,本人结合多年工作经验,在实践中总结出以企业用人标准为依据的职业道德教育课程内容与更实际丰富的实践模式。
一、丰富传统的职业道德教育课程
传统职业道德教学多采用理论授课形式,学生对职业道德教育课程的重视程度原本就不高,多数学生认为到技工院校的主要目的就是学习一技之长,认识不到职业道德对今后职业生涯的重要性,更不用说采用传统说教的形式,学生接受程度就更低了。因此针对以上情况,我们需要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改变现状:
(一)丰富教材内容,有针对性的调整教学内容
职业道德教育的教材内容制定上需要根据学校的办学特色,结合专业特点分为通用部分与专业部分。通用部分是指所有专业学生行之有效的职业道德标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提出爱岗、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标准,这一价值标准也是对职业道德标准的界定。因此,在通用职业道德部分中需要体现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团结友善、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等内容;专业部分需要针对不同专业、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需求,有目的性的开展授课,根据各行业、就业企业的需求,调整授课内容,将企业文化、各行业职业协会对职业道德的规定等内容融入到学校教学中去。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在职业道德上的体现和凝聚,企业文化教育在加强学生对企业的了解、尽快融入企业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学生在校期间学习本行业从业规范等知识,可以更直观的了解即将从事的行业特点,并为就业后的发展提供职业道德保障。这也要求职业道德教师不断更新教育观念、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二)丰富教材形式,提高教材吸引力
在教材形式的编写上,需符合自己院校特点的校本教材之外,还可采用多种教材模式,比如微课、漫画、职业道德三字经等方式。在这个快餐化时代,90后学生更时尚新潮,也更浮躁,对技工院校学生来说,早已厌倦了传统教材模式,更不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反而对图片、视频更感兴趣。因此在教材的编写形式上,可以通过漫画、微课视频等更直观、更有趣的方式,让学生易于接受,还可将课程内容提炼,转变成朗朗上口易于背诵的三字经等方式让学生易于记熟。
二、突出学生社会实践、顶岗实习、见习的作用
技工院校传统培养模式多数采用校内学习,将学生的理论知识、技能提高放在教育教学的首要位置,随着技工教育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技工院校开始注重校企合作,通过增加学生社会实践、顶岗实习、见习等机会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与企业适应能力,但目前很多合作流于形式,并不能全面发挥出合作的作用。
(一)现有校企合作模式存在的问题
1.学生对社会实践、见习实习等认识不足,认为并不是自己将来的就业岗位,存在应付心理,态度不够端正,缺乏相应的约束与评价。
2.目的性过强,只关注自身技能方面的提高,忽略工作对职业素质的提升。在工作中,抗挫折能力较差,一旦发现所从事职业与预期差距较大或者在见习过程中学习不到专业知识,就容易自暴自弃,产生抵触心理,不会关注工作对自身其他方面的收获。
(二)针对以上问题,学校在学生实践的安排需要加强以下三个方面
1.职业院校调整实践培养目标。将片面强调专业知识、技能学习的培养转变为结合职业道德能力的培养,从而达到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发展的培养目标。
2.完善实践管理制度,加强实践前的教育、动员工作。在实践期间加强管理,制定符合学生特点的管理制度,通过制度的完善提高对学生实践期间的约束力,服从学校及企业双重管理;在教育、动员工作方面,对实践期间学生学习方式、学习内容的不同对学生进行相应教育,并提高学生的抗挫折能力,及时调整心态,提高学生对岗位的适应能力。
3.完善实践评价体系,及时修正学生存在的问题。及时采集学生在工学结合、顶岗实习期间的评价信息,力争使评价达到全方位、全覆盖。评价体系需涵盖专业技术能力的评价与职业道德的评价,加强职业道德评价在学生实践中所占比例,提高学生思想意识,注重自身职业道德水平的提高。
职业道德是学生身心发展的基本品质,是在学习、实践中不断自我努力、自我完善的结果,对于技工院校的学生来说,具备丰富的专业理论、熟练的高技能就像一艘装备精良的帆船,没有职业道德这一东风的正确指引,依然不能向正确的目标行驶。作为肩负为社会培养、输送专业技术人才重任的技工院校,我们更需要完善职业道德教育,将学生培养成为德才兼备的高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1]武银华,王建林.《技工院校学生职业素质课程体系构建研究》[J].职业,2012,(36)
[2]李雨虹.高职院校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刍议[J].科学咨询, 2009,(6)
[3]尚绪更.加快吉林省技工教育发展的建议[J].劳动保障世界,2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