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漫东渡

2016-11-26 18:45申学舟
财经天下周刊 2016年23期
关键词:国漫动漫动画

申学舟

一年8部中日合作动画,与日方合作正成为国内动画作品的一个趋势。

仅今年10月新番中,就有高达5部作品来自中日合作的国漫动画作品。如果将时间范围扩大至2016全年,中日合作的动画作品则达到了8部。其中,既有爱奇艺、优酷、腾讯这样的平台公司,也有绘梦动画这样的制作公司,甚至连乐元素这样的游戏公司也参与其中,而他们所希望达到的目的也各不相同。

优酷动漫中心总监葛仰骞告诉《财经天下》周刊,通过与日方合作的《侍灵演武:将星乱》,能够使中方制作人员更迅速地学习日本先进的经验。此外,优酷背靠阿里,也希望能将更多的日漫资源对接到阿里大文娱的生态版图中去。

爱奇艺副总裁杨晓轩则表示,在今年的《龙心战纪》在日本产生一定影响后,未来会考虑通过一些国内网络文学IP以某种形式去反推向日本市场。

腾讯动漫在与日方合作中显得最为积极,至今已有《从前有座灵剑山》《一人之下》 《时空使徒》三部作品。其制作水平也在这个过程中得到了较大的改善。而绘梦动画除了中日合作动画外,还在进军利润率并不高的日本动画制作行业,今年6月还投资了日本动画企划与制作公司ARTLAND。

这种密集的合作对于国内动漫产业的好处显而易见。“应该说日本的动画产业已经形成了非常完整的产业链,通过与日本合作来学习有益的经验和引进先进的流程或者技术,的确也是摸索中国动画发展道路的一种方法。”葛仰骞表示。

迄今为止,“国漫东渡”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在2015年,以有妖气出品的《雏蜂》为例,该作品的日语版仅通过YouTube等视频网站向日本公开,且并未有日方制作参与。也正因此,《雏蜂》在当时曾被质疑仅想借“登陆日本”这一噱头博取热度。

就市场本身的反馈来说,这部最早登陆日本的国漫动画甚至还被日本网友吐槽,认为其在画风和人设上与日漫高度重合,到头来也只是在模仿日本动画而已。但杨晓轩认为,在中日合作的过程中,最后做出来是否像日漫并不重要,最终的核心还是故事。“比如网易的手游《阴阳师》,不论是画风、人设等都是日本元素,但它就是很火。我认为真正好的东西是没有国界的。”

第二阶段,则以2016年1月腾讯动漫出品的《从前有座灵剑山》为开端,从单纯在日本播出,进化为中日合作的模式:首先,由国内的漫画、网文等IP进行改编,原始版权在中方手中。其次,制作环节交由日方完成。最后,在渠道上也由原本门槛相对较低的网络,全面转向日本的电视播放网体系。

“虽然目前从整体而言,国产动画在日本观众之间受到的关注相对日本本土的热门作品仍然是比较有限的。但随着中国本土制作能力的不断增强,合作对接的环节点正在逐渐地向前期推移,双方共同参与部分也越来越多,可以说这种开发上的合作模式在向越来越深度的方向发展。”葛仰骞表示。

不过,《从前有座灵剑山》作为中日首部合作的动画,从第一集开始就出现剪辑混乱、剧情硬伤、画面崩坏等问题,此外其日语声优的配音也并未为其增色多少。这反映出中日在合作中仍面临着诸多挑战。

“合作中其实还是有一些困难的,比如制作方与投资方对于特定具体问题的意见不统一,或者导演和原作者的理解不一致。这些问题会被语言障碍、文化差异等要素放大,沟通成本比较高。”葛仰骞说,日本的动画产业链条原本是比较封闭的,对他们来说,接受与中方合作的新模式,理念的转变上和流程上的适应都需要一个过程。

对于爱奇艺来说,这种困难则更甚。在《龙心战纪》项目中,动画制作委员会由爱奇艺、羚邦Medialink、日本东京电视台和聚逸联合组成。“这是日本本土第一家由海外公司主导做的一部片子。由于语言、管理、法务等因素,仅拟定合同就花了一年时间。”杨晓轩表示。

在国漫动画纷纷“东渡”的背后,是国内动漫产业的不成熟。

这种不成熟,首先体现在国内动漫未能实现工业化生产,这也是为何日本是动漫强国,而中国仅是动漫大国的原因。杨晓轩向《财经天下》周刊解释,中国的动漫项目是“作坊式”的,一般是由一家公司包办整个流程。但在日本整个项目则是“聚合式”的:首先会确定一个统筹方,然后在区域内寻找多家公司,其中既有做前期的、也有负责中期和后期的,每一部分的工作都有对应的公司负责以保证其专业度。

这种聚合式的流水线模式,保证了日本在动漫领域的“可复制”。“在国内作坊式的生产模式下,即使做好了一个项目,但第二个项目却未必能成功。术业有专攻,只有工业化的生产,才能更低成本地进行项目的复制。”杨晓轩说。

而具体到动画制作层面,国内制作公司也依然存在短板。葛仰骞认为,这种短板主要体现在制作水平的不稳定——做得好的项目,能够超过日本的中上水平,做得不好的项目,水准下限则要比日本低得多。“即使是对于国内一些好的制作公司来讲,我们通常只会说,他某一个项目做得很好,很少会说他所有项目做得都不错。”

此外,由于国内动画产业长期以来的受众都聚焦在儿童,使得K12+动画,特别是2D手绘形式的动画作品发展得并不好。“在2D手绘这个层面,国内制作公司中能达到国际水准的绝不超过10家。而日本的制作公司是全世界最牛的,即使他们好的作品每分钟制作成本较高,约在6万以上,也肯定要跟他们合作。”杨晓轩指出。

事实上,虽然目前国内大量资本涌入二次元市场,但对于一部千万制作的动画来说,其本身并不赚钱,也因此,其后续的商业价值如何体现,成为众多公司需要考虑的问题。以优酷的《侍灵演武:将星乱》为例,这部作品三国的背景、卡牌对战的设定等使其很适合向IP链的其他端进行延展。例如游戏、动画电影、甚至真人电影的开发等。

但葛仰骞也承认,目前国内在低幼儿童内容市场已经形成了一套基本稳定的商业模式,相对高龄的动漫产业现在仍处于有市场没产业的格局之下。不过,杨晓轩则希望把这种商业盈利的时间放到更长的周期中,“动漫跟电视剧、综艺不同,它是一个长周期的慢热型产品。不论是日本还是美国,现象级的动漫作品都具有长达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生命周期,它们都并非在初期就能实现盈利的。”

除商业化外,国漫在产业链上也还存在问题。“当一个行业只有尾端环节挣钱时,这个行业其实就是不成熟的。”杨晓轩指出,目前国漫环节中,还是尾端的动漫引进在赚钱,而前期的动画企划、制作等都盈利甚微。这使得同样职位的人,在别的行业赚得比在动漫行业多得多,导致了整个行业人才的流失。

国漫走向还要多久?“三年吧,这个行业会走上真正的风口。”杨晓轩说。

猜你喜欢
国漫动漫动画
国漫真的崛起了吗?
国漫热血路,独有气质华
热血告白:有一种动漫叫国漫
揭秘油画动画 逐帧堆砌的精致艺术
动画迷,变身
动漫二次元
锋绘动漫
开口笑
锋绘动漫
动画总动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