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亿
董明珠和格力电器的前景,已经变得很难预料。
62岁的董明珠妥协了。
“我就一句话,很简单,大家支持的时候就大干,不支持的时候就小干。大家不同意,烦了,那我就按现有的现状维持而已。”11月13日,浙江卫视《我是创始人》节目组发布了一段简短访谈视频,董明珠神色自若,微笑回应银隆收购案未获格力电器股东支持一事。次日,格力电器发布公告称,将“结合广大投资者提出的建议”,调整收购珠海银隆新能源有限公司的交易方案。
11月16日晚,格力电器发布公告称,公司于11月16日收到珠海银隆发出的书面告知函,被告知调整后的交易方案未能获得珠海银隆股东会的审议通过,珠海银隆基于表决结果决定终止本次交易。鉴于此,公司决定终止筹划发行股份购买资产事宜。
这一切起落,距离“董小姐股东大会当场发飙”视频引爆网络不过两周。10月28日,格力电器召开临时股东大会,董明珠所提出的定向增发等26项提案,15项被股东否决。随后董明珠情绪变得激动,发出一连串反问怒斥在场股东。
按照格力电器预案,公司原定以130亿元对价收购珠海银隆100%股权,跨界做新能源汽车。收购资金来自一份面向少数人的增发方案:向包括格力集团、格力电器员工持股计划等在内的8位特定投资方,募集资金97亿元。
收购银隆在董明珠看来是格力发展之必须,但在至为重要的收购资金提案上,那些曾在历次股东大会中均报以热烈掌声的股东,竟然投出了否决票。
董明珠按捺不住了。对格力未来命运的担忧,让她变得愤怒:“你们现在不能信任格力一次,将来会为此后悔的!”
诚然,仅从公司季报上看,格力电器似乎仍然发展得不错。其2016年第三季度财报显示,今年前三季度,格力电器共计实现营业收入878.11亿元,同比增长14.65%,每股收益2.52元。
但董明珠没有危言耸听,她正在试图给连续多年拿到可观分红的股东们敲响警钟——格力电器已缺少新的利润增长点。家电在中国家庭中的渗透率趋近饱和,已是不争事实。
董明珠深谙这一趋势。格力电器2015年营收构成中,86%来自空调业务。过去一年,她曾多次发表过空调行业的“天花板”论。但她认为自己已经找到了“新蓝海在何处”的答案:格力电器的下一步主攻方向是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但收购资金提案的被否,让董明珠的计划大受其挫。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本土PE投资机构高层评论道,董明珠原定募集的配套资金,将全部用于珠海银隆的建设投资项目,包括建设扩充锂电池生产线、纯电动专用车改装生产基地等。虽然募资目的没有问题,但“定向增持”的方式,却意味着除8位特定投资方之外,其余股东的权益将在增发后被稀释。
股东们的顾虑也并非全无道理。过去20余年,格力和海尔、美的一起成长为世界级企业。如今,它却处境尴尬:无论董明珠个人如何评价竞争对手,两家对手的转型似乎都比格力成功——海尔集团2009年收购日本三洋电器,今年再次大手笔收购通用电气家电部门,加之张瑞敏一手塑造的内部创业机制,集团已成为高度多元化平台。美的也于今年收购世界领先的德国机器制造商库卡,这对近两年在自动化装备领域花了150亿经费的格力而言,无疑是当头一棒。
股东们担心,格力在新的发力方向上仍然缺乏头绪。格力手机在外界看来几乎成为笑柄。董明珠想说服股东收购珠海银隆真的能够为格力电器带来新的千亿级发展机遇,还需要拿出在个人信服力之外更有说服力的依据。但董明珠未能说服他们。
收购提案被股东们否决之后,雪上加霜的事情发生了。11月11日晚间,一则《关于董明珠同志免职的通知》在网上流传。
随后,作为银隆收购案8位特定投资方的格力员工持股计划,再次被搬上台面。人们发现,按照公司2016年第三季度财报,格力集团持有格力电器18.22%的股权,是其第一大股东。董明珠则以0.74%的股权位列第十。如果收购案顺利进行,按总值23亿元的员工持股计划,董明珠个人出资9.37亿元,其个人持股比例将上升至1.3%,成为格力电器第四大股东。
根据珠海国资委此前公布的《关于国有控股混合所有制企业开展员工持股试点的意见》,“党中央、国务院和地方党委、政府及其部门、机构任命的国有企业领导人员不得持股”。董明珠在员工持股计划中出资近10亿元,无疑与《意见》相冲突。这或许才是双方矛盾真正之所在。
同时,这让敏感者从中嗅到了一些不祥的气息。有人注意到,自2012年董明珠上位以来,格力电器已累计分红256亿元。格力电器已接过万科昔日的皇冠,成为A股在派息分红方面最大方的上市公司。资本市场中,自万科宝能之争爆发之后,就不断有机构投资者猜测,格力电器可能成为“野蛮人”的下一个目标。
“分红好、大股东持股少,非常容易成为举牌对象。”前述PE投资机构高层分析说,加之格力集团与格力电器之争已人尽皆知,若“野蛮人”出手,难保格力电器2003年差点被美国开利收购的事件不会再次上演。只是届时,格力电器未见得还保有当时的好运气。
董明珠和格力电器的前景,已经变得很难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