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高校教师职称评聘的特点①
——基于20所“985工程”高校的职称评聘细则

2016-11-26 09:07:12曾婧婧邱梦真
现代教育管理 2016年10期
关键词:职务职称高校教师

曾婧婧,邱梦真

(1.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湖北 武汉 430073;2.中山大学,广东 广州 528400)

当前我国高校教师职称评聘的特点①
——基于20所“985工程”高校的职称评聘细则

曾婧婧1,邱梦真2

(1.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湖北 武汉 430073;2.中山大学,广东 广州 528400)

高校教师职称评聘是高校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环节,关系到教师个人成长、高等教育质量以及国家科研工作。统计分析20所“985工程”高校教师职称评聘细则,发现目前我国高校教师职称评聘呈现出以下特点:评聘标准和方式二分,“评聘分离”将是未来趋势;学历“门槛”规则,海外经历由“优先”变为“必须”;教学标准低,“合格即可”趋势明显;科研比重增加,国际刊物发表论文渐成重要指标;纵向课题是主流标准,横向课题及教研课题可合理折算等。

高校教师;职称;评聘细则

目前国内学者对于高校教师职称评聘的研究较为深入,然而对于高校教师职称评聘的论著和文章大都是对其现状及存在问题的描述,基于具体高校案例分析得出结论的研究较少,目前还缺少通过分析各高校的教师职称评聘细则进行具体研究的文章。本文收集了20所“985工程”高校的教师职称评聘细则,按照学历学位要求、教学要求、论文及专著要求、课题项目要求、奖励要求以及其他附加要求对教师职称评聘细则进行分类研究,通过案例分析,从更大的数据库提取信息,横向比较不同类型高校的职称评聘标准,梳理论述当前我国高校教师职称评聘的特点,从而得出更直观的认识和更客观的结论。

一、评聘标准二分,按岗位性质和学科性质划分的方式各有其优缺点

目前,我国高校实行高校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度,高校一般按照“按需设岗、公开招聘、择优聘任、岗位管理”等原则吸引和遴选海内外优秀人才进入师资队伍,在职务聘任中大都坚持分类指导、分类管理的原则。如表1所示,20所“985工程”高校的教师职称评聘标准有两种分类方式:一类是依照岗位类型划分,设置教学为主型、科研为主型和教学科研并重型三类岗位;另一种分类法是依照学科(专业)划分,按理工学科、人文社科分类为主。

按岗位类型划分充分考虑到教师的自身优势以及兴趣,视教师的发展和情况而定,可以为教师提供更多选择。教学型教师可以专心做好教学工作,在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同时,努力钻研业务,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而科研型教师潜心从事科学研究、争取创新性高水平成果。当然,这种划分方式亦有其缺陷。教学型教师的成果、学生满意度及教学绩效等难以量化衡量,教学型教师缺少科研实战经验和学术造诣;严格的划分也会使得教师资源浪费,科研学术优异的教师不能将知识和经验传授学生,造成教学和科研分离。

表1:评聘标准的两种分类方式

按照学科(专业)划分的方式主要适应于综合类高校。综合类高校的专业、学科门类相对较多,包含理科、工科、人文社科等学科,其不同学科的发展状况、师资状况和梯队建设等不尽相同,教师的评聘标准也有所不同,如文科类教师评聘要求一般注重论文考查,且论文篇数要求较多,而理科类教师除论文外,更注重科研项目及课题经费。以文理等学科进行划分,通过不同的评聘指标体系及政策等多元的考核体制来评定教师,较为科学合理、公允公平,对处于弱势学科的教师有激励作用,充分调动教师积极性,有利于高校的新兴专业、弱势学科的创建与提升,可促进学科建设与高校教师健康发展。然而,按学科划分亦有其局限性。综合类高校的学科及专业门类众多,如严格按照学科或专业细分,教师职称评聘实际工作较为繁琐。同时按学科划分的分类方式,由于评聘标准不一,容易造成不同院系和学科之间的比较,存在不稳定因素。

二、评聘方式二分,评聘分离将是未来趋势

高校教师职称评聘方式是指高校在进行教师评审和聘任采用的模式,根据职称评审与职务聘任联系的关联程度和本质内容可以将其分为评聘结合、评聘分离、以评代聘及以聘代评四种模式,国内对评聘模式的研究一般侧重于评聘结合与评聘分离。

评聘结合是指职称评审和职务聘任过程合二为一,评聘不分家,评上职称就意味聘任,并且具有终身制的特点。目前也是我国多数高校采用的办法。评聘结合的方式作为多数高校延长至今采用的评聘方式有其自身优势,将高校的“定编设岗、资格评审、业绩考核、职务聘任”等环节统一起来,体现了以岗选人、权责对等,且评聘程序简化,节省人力物力等;但评聘结合方式也存在诸多弊端,一些高校受到岗位和评审条件限制,年均名额较少,部分教师则会选择其他出路。而聘后缺乏有效管理也可能导致一些高校教师在评聘成功后会出现科研懈怠期,不利于教师的科研绩效、整体素质提升以及阻碍高校的可持续发展。

而评聘分离是指职称评审和职务聘任是分离的,评审一般是通过第三方专业评价机构进行资格审核和认定,而聘任则是高校根据岗位需求进行教师招录的过程。评聘分离引入竞争激励机制,打破高校教师职务终身制,取消职务名额上的指标控制,使教师的职务和待遇能够上下调整,激发了其工作创造性、积极性和主动性,提升教师的竞争力,促进高校的教师队伍建设与完善。但评聘分离的评聘模式也存在一些问题,第三方评审机构的评审制度不够健全,其权威性和公正性难以保证,导致评聘分离并不能达到预期效果。

评聘分离是我国高校评聘方式的未来趋势,一方面国家教育行政部门早在20世纪90年代就提出“改革学校内部人事制度,打破教师职务终身制,优化教师配置结构,逐步建立评聘分离、择优聘任上岗的教师职务聘任制度成为本阶段的教师职务制度建设的特点”,由此可见,评聘分离是国家政策方针上肯定和要求的评聘方式;另一方面,评聘分离可以解决评聘结合的弊端,其存在的问题并不是制度本身的而是操作上的问题,可以避免,比起其他评聘方式更具优势。[1]

三、学历“门槛”规则,海外经历由“优先”变为“必须”

学历、资历是高校教师专业技术职务申报条件最基本的要求,就统计的20所“985工程”高校的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评聘细则来看,申请教授、副教授一般要求学历为“博士”学位,但部分年龄、专业的例外,高校会考虑到学校教师的实际情况,对于大学毕业较早、年龄长或从事教师工作年限长的教师,学位要求可适当放宽。部分高校对基础学历有要求,第一学历需是“211工程”、“985工程”高校本科毕业,如西北工业大学申请教授的基本学历要求中,申报者的本科、硕士学位获得学校原则上应为“211工程”或“985工程”院校。

另外,从统计分析的20所“985工程”高校来看,大多数高校的教师专业技术职务基本条件中有海外经历的要求,海外经历由原来的“优先”逐渐变为“必须”,许多高校在招聘和录用新进教师时会优先考虑海归,而在进行职称评聘时更是将海外经历列为必须的条件,一般要求申报者在国外获得学位或出国留学、工作连续一年以上。这些学历“门槛”规则、资历要求虽能够在评聘中起到筛选、择优的作用,但过于死板标准也会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人才的流入和发展,可能会阻碍一些虽不符合硬性学历、资历但实际很优秀的教师的发展,挫伤其工作积极性,使其感到前景无望,从而造成人才的流失及无序流动。[2]因此,高校在进行教师职称评聘时,对学历、资历的要求应根据实际情况而定,在制定标准的同时,需要考虑一些例外,避免过于死板。

四、教学标准较低,“合格即可”趋势明显

教学是高校教师除科研外非常重要的职责之一,其重要性也多次被学界提及。教育的本质是育人,高等教育应以人为本,重视教学质量。[3]然而目前,我国高校对教师教学水平却要求较低。

由20所“985工程”高校的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评聘细则可以看出,申报教授、副教授的教学要求标准较低,所占篇幅相对于论著、课题项目要求较少,在评聘细则中阐述简单。教学要求一般包括课程数、授课学时数、考核优秀率等硬性要求,如表2所示,17所“985工程”高校中绝大多数高校要求晋升教授的教师需讲授过1门(或2门)本科或研究生课程,每学年至少完成一定量学分或课时的课堂教学工作,教学考核优秀率要求达到一定百分比,一般为70%或80%,部分高校要求申报者需独立指导过硕士研究生或博士研究生。

除了这些可以量化衡量的硬性指标外,大多数学校会在教学基本条件最前面要求,申报者需具有比较系统而坚实的理论知识和较丰富的实践经验,授课的课程体系完整,教学资料完备,教学质量高,教学效果好,学生满意度高,但这种阐述比较模糊书面化,难以操作,不方便实际的评估考核,什么标准是好的教学效果,什么又可以衡量学生的满意度,这些无法科学地进行考查。

表2:17所“985工程”高校晋升教授的教学要求

续表2:

根据20所“985工程”高校的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评聘细则中对教师的教学要求看,“合格即可”的趋势明显,晋升副教授只需满足讲授过1到2门课程、完成规定的课时、指导过研究生即可,如表3所示,对其完成的质量和效果并没有硬性要求,更没有科学合理的考核方法,教学要求在所有的评聘条件和要求中所占比重很小。部分高校的管理和职能部门对教学考核重视度不高,而教师则不愿意将工作重心放在教学上,只是完成规定任务,不在乎教学的质量,轻视教学工作,一心做可明确考核易于出成果的科研等,这导致了高校职称评聘存在许多学者指出的“重科研,轻教学”的情况,这种现象可能严重挫伤那些潜心教学的专任教师,打击教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干扰学校的教学质量和教学宗旨。[4]

表3:13所“985工程”高校晋升副教授的教学要求

五、科研比重增加,国际刊物发表论文渐成重要指标

科学研究彰显高校教师的职业特性,体现了“大学之道”,重视科研和高校教师科研能力的培养,高校可以更好地进行学科建设、发展高等教育,国家的科研水平才能够不断提升,进而增强国家的科研软实力。

表4:14所“985工程”高校晋升教授、副教授的论著要求

目前,大多数高校在教师职称评聘政策规定上,对科研都给予了足够的重视,科研在职称评聘中占有重要地位。20所“985工程”高校的教师职称评聘细则中对于科研要求有明确的标准,可具体地量化考核,科研要求的主要项目包括公开发表论文的篇数与级别、出版专著的数量和质量、申请课题的层级、科研经费的金额等,不同的职称有不同的量化指标,条条框框十分清楚。

高校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评聘条件中,一般要求申报者独立完成或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本专业领域的核心期刊、国内外学术刊物、国际及国家级报刊上发表一定篇数以上的学术论文,大多数高校会要求申报者必须有一定篇数的学术论文被国际刊物收录,这类国际刊物为SCI《科学引文索引》、EI《工程索引》、SSCI《社会科学引文索引》等,如表4所示。而由于职务和学科分类的不同,其科研论著要求也会有明确的篇数和级别划分,一般来说,多数高校的人文社科类教师的论著要求数量相对理工科较多,人文社科类需在CSSCI期刊上发表论文,而理工科论文则需要被SCI、EI收录,但篇数相对人文社科类会稍少。

由20所“985工程”高校的教师职称评聘细则,教师申请教授、副教授等职务,国际刊物发表论文已经成为重要的指标,要求发表的学术论文大部分在国际刊物发表才能符合申报职务的条件。科研比重的增加可促使高校教师重视科研能力的培养,有利于提升高校的科研水平,但过分重视科研会造成高校教师将工作重点完全放在科研上,功利主义强,一心为晋升做科研,导致高校教学质量下降、学术造假、学术腐败和学术浮躁、产生不公平的现象等。[5]

而国际刊物发表论文日渐成为高校职称评聘的重要指标,一方面可促进国内教师学习国际优秀前沿的科研知识,与国际接轨,使得学术无国界,往国际化水平努力;但另一方面,我国有本国自身的国情,特别是人文社科类,其语法和学科术语运用中文才能体现精华所在,必须在国际刊物发表论文可能对教师带来较大难度,也可能失去其最初的学术意义。

六、纵向课题仍是主流标准,横向课题及教研课题亦可合理折算

课题项目要求是高校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评聘细则的重要指标,申报教授、副教授职务需要满足高校规定的课题要求。课题一般包括纵向课题和横向课题两类,纵向课题是指上级科技主管部门或机构批准立项的各类计划、规划、基金项目,包括国家级课题、省部级课题,国家级课题一般指国家科学技术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际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等下达的项目,如国际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863项目、973项目等。省部级课题主要是指省级科技厅、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厅等下达的项目,如教育部的课题或者各省的社科和自科课题。而横向课题一般是指地方政府、企事业单位委托做的课题,如规划项目、技术改造之类的项目。

由20所“985工程”高校的职称评聘细则我们可以看出,如表5所示,课题要求中纵向课题仍是主流标准,横向课题及教研课题可以合理折算。大多数高校要求申请者需作为主持人或主要参加者承担至少一项国家重点项目或者至少两项省部级项目;作为横向课题负责人,需获得一定金额的横向经费,可以折算成相应数量的纵向课题;累计到校各类科研经费需达到一定金额。

表5:18所“985工程”高校晋升教授、副教授的课题要求

七、奖励并非必要条件,但被认可的奖励大体趋同

由20所“985工程”高校的职称评聘细则看,多数高校的职称评聘条件中有奖励要求,晋升教授、副教授一般会要求申请者获得一定的奖励,如表6所示,这些奖励包括:获得国家级项目、展览、竞赛一定的奖项和名次;理工科类需获国家级科学技术奖,省部级科学技术奖等;或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省部级教学成果奖;国家级或省部级精品课、国家教材奖、优秀教师奖等;或作为指导老师指导学科竞赛获得省部级及以上的奖项;校级教学成果奖;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获得者、全国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等。

然而奖励要求并非必要条件,多数高校将奖励要求作为附加要求或者是破格申报的条件,申报者满足相应职务所需的学历及资历要求、教学要求、科研要求便可申报职务,如没有符合这些奖励条件也不影响其申报职务,但满足奖励可以为申报者加分,增加评聘成功的可能性。

将奖励纳入评聘指标中一是体现学者对科研成果的尊重,科研成果是直接反映学者真实科研水平的重要指标,申报者所获得的成果和奖励比较科学地反映了其科研水平,这些奖励在一定程度可证明申报者的能力;二是奖励具有一定的偶然性和不可控性,不能完全作为职称评聘的必要条件,硬性的奖励要求可能会造成不公平的现象,缺乏科学合理的评聘标准。

表6:14所“985工程”高校晋升教授、副教授奖励要求

通过分析20所985高校教师职称评聘细则得出,目前我国高校的职称评聘中对学历、资历设立一定的“门槛”,部分高校要求教师必须有海外经历,本科、硕士学位获得学校需为“211工程”或“985工程”院校;教学要求的标准较低,教师评聘细则多是对教学课程数和课时量的要求,而教学质量缺乏衡量和考核的标准,教学呈“合格即可”的趋势;相对而言,高校一般较为重视科研,科研在评聘中的比重增加,成为考核的硬性指标,论著和课题有明确的数量和级别要求,科研考核正在向国际上看齐,国际刊物发表论文逐渐成为重要条件;多数高校在职称评聘中会对科研成果、教学成果奖励有一定要求,这些被认可的奖励类型大体相同,可作为衡量教师科研学术水平的指标,但奖励并不是职称评聘必要的条件。职称评聘条件是高校人才引进的指挥棒,关系到高校的长远发展,因此高校评聘细则的制定应与时俱进,根据形势适时调整、改革,才能更符合高校教师评聘的需要,更好地促进高校及高等教育的发展。

[1]杨占江.从“合二为一”到“适度分离”——基于高校专业技术资格评审与专业技术职务聘任改革的分析[J].理论观察,2010,(6):128-130.

[2]付八军.大学教师职称评聘问题剖析[J].当代教育论坛,2012,(1):57-60.

[3]顾明远.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基本趋势和经验[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2006,(5):27-33.

[4]李彬钰.论高校教师职称评价中教学与科研的平衡[J].高教与经济,2011,(9):43-45.

[5]白勤,易连云.高校教师学术不端行为治理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2013,(11):82-83.

(责任编辑:杨玉;责任校对:赵晓梅)

The Characteristic of Evaluation and Appointment ofFaculty Professional Title in Current Chinese University:Based on Professional Title Evaluation Rules of Twenty 985 Project Universities

ZENG Jingjing1,QIU Mengzhen2
(1.Zhongnan University of Economics and Law,Wuhan Hubei 430073;2.Sun Yat-sen University,Guangzhou Guangdong 528400)

The evaluation and appointment of faculty professional title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university management system,related to the faculty personal development,quality of higher education and national research. Based on the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title evaluation rules of twenty 985 project universities,the finding indicates that the current assessment and engagement of faculty professional title of university teacher post in China reflects the following features:there are two kindsof classifications of employment standards,each has its own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there are two methods of evaluation and appointment,evaluation separated from appointment will be the future trend;education“threshold”rule,overseas experience becomes from the“priority”to“must”;low teaching standards,the requirement is just qualified;the proportion of scientific research is increasing,publications in international journals have become an important indicator;vertical subject is still the mainstream standard,horizontal subject and teaching research subject can be reasonably converted;reward is not a necessary requirement,but the commonly accepted rewards are roughly consistent.

university faculty;faculty professional title;the rulesof evaluation and appointment

G645

A

1674-5485(2016)10-0073-08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国家科研资助体系下政府资助型科技悬赏制度应用边界及运行机制研究”(71503268)。

曾婧婧(1983-),女,湖北武汉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高等教育政策、教育经济研究;邱梦真(1994-),女,安徽阜阳人,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硕士生,主要从事公共政策分析研究。

猜你喜欢
职务职称高校教师
青海省人民政府职务任免通知
青海政报(2018年1期)2018-07-09 05:51:04
青海省人民政府职务任免通知
青海政报(2018年4期)2018-01-22 12:44:05
青海省人民政府职务任免通知
青海政报(2018年5期)2018-01-22 10:29:08
青海省人民政府职务任免通知
青海政报(2018年3期)2018-01-22 10:00:45
高校教师平等权利的法律保护
学习月刊(2016年4期)2016-07-11 02:54:18
申请科研项目,不应以职称论高下
公民与法治(2016年4期)2016-05-17 04:09:24
论高校教师的基本职业道德修养
人间(2015年19期)2016-01-04 12:46:58
职称
草地(2014年1期)2014-12-09 03:17:25
职称评审实现了“两大转变”
中国卫生(2014年1期)2014-11-12 13:16:30
论高校教师继续教育的人力资本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