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敏林
(长春工业大学 吉林 长春 130012)
家庭社会工作如何改善亲子关系的探究
程敏林
(长春工业大学 吉林 长春 130012)
家庭社会工作是社会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家庭社会工作的发展逐渐为社会带来福音,因为和谐家庭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亲子关系是人一生中最早接触到的关系,是影响人的未来发展的重要源泉之一。近年来家庭中亲子关系问题日渐增多,严重影响了青少年的健康发展,因此对青少年亲子关系的研究也显得尤为重要。因此,缓解青春期的亲子冲突就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家庭社会工作;亲子关系
青春期的亲子冲突问题历来受到教育学、社会工作等领域的重视,成为亲子关系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青春期的亲子冲突是青少年发展成长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产物,但是由于亲子冲突将给青少年心理的健康发展带来很多负面的影响,很多研究已经发现,亲子冲突与青少年的问题行为、犯罪、吸毒、性行为、学习成绩差等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关系。
1.1 青少年个人因素
(1)青春期的逆反心理。青春期这段时期也被称为“第二反抗期”,他们往往认为自己已经长大了,不愿意父母再把自己当成小孩子看待,而在父母的心目中,却一般习惯于把自己的孩子看得比他们的实际年龄还要小些,还很不成熟,还需要保护,所以在父母和孩子之间冲突就产生了。
(2)青少年缺乏控制情绪和解决冲突的能力。青少年他们的身心素质还是不成熟的,处理问题的技能和知识的增长也是一种循序渐进的过程。处在青少年时期自主意识增强,希望能够处理自己的事情,并且他们也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做自己认为对的事情,也许结果不是很令人满意,但是他们也希望能够得到父母的认同和支持。同时因他们知识、社会阅历所限,还缺乏真正的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当然更缺乏解决冲突的能力。
1.2 家庭因素
(1)儿童早期的亲子依恋。儿童早期的亲子依恋是其情绪和情感发展的重要基础,也可以称为个人情感发展的关键期。父母应该高度重视儿童早期的亲子依恋,尽可能增加与孩子在一起的时间,并且父母在儿童早期尽量避免和孩子长期分开。
(2)父母的文化程度和职业对青少年影响。父母的文化程度作为家庭系统的结构要素,可直接影响家庭的心理环境和青少年发展。父母的职业类别则往往预示着不同的工作条件、社会地位和家庭的物质生活等,这些都是与他们的自尊、抱负、价值观密切相关的,转而影响他们对子女的期望和行为,从而潜移默化地影响着青少年的发展。
1.3 社会因素
(1)教育体制,教育理念有待改变。应试教育成为现今青少年问题主要根源。学校片面的追求升学率,家长最关心的是成绩好坏,形成“唯分数论”的畸形思想。由此学校和家长都忽视了学生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导致学生出现厌学、逃学、离家出走等多种不良恶习,使亲子关系走向恶性循环。因此学校应转变教育理念,推行素质教育,促进对青少年的全面健康发展。
(2)社会缺少对青少年的关注。学校、家庭作为青少年受教育的主要场所,有教育学生的责任,承担着引导学生健康发展的义务,但是我们往往会忽视社会群体对青少年的关注,青少年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参与社会的活动,社会机构和组织有义务承担起对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的引导。比如普及心理健康教育和青春期的相关知识,帮助他们建立积极的人际关系。
2.1 青少年自身方面
首先,青少年正确认识亲子冲突问题,勇于面对矛盾和冲突,并树立积极阳光的心态。其次,青少年充分认识家庭亲子关系的重要性,学会换位思考,多站在父母的角度看问题,体谅和尊重父母。最后,积极学习应对亲子冲突的技巧,学会主动与父母沟通,相互了解对方的想法,找到问题的原因,并商议解决的办法,逐渐的相互影响,形成融洽的沟通方式,促进家庭的和谐美满。
2.2 家庭方面
(1)重视亲子关系的家庭教育。良好的亲子关系能营造和睦的家庭气氛,能够使父母与子女之间建立起一种相互尊重和坦诚沟通的关系。父母应该提高在家庭生活中对培养良好亲子关系的主动意识,去了解一些有关培养良好家庭亲子关系的教育、心理相关知识,并在家庭生活中积极实践。
(2)转变家庭观念,平等相处。在家庭中父母与孩子的关系:一种是在血缘关系,另一种是家庭社会角色关系。父母与孩子各自所扮演的不同角色,决定了其各自在家庭中所处的地位,也规定了其互相对待的态度。由于亲子间存在着天然的血缘关系,这就决定了亲子关系的特殊性,在很多父母和孩子的眼里,父母和孩子的关系是天经地义的,是不可改变的。只有树立平等价值观,才可以有效减少矛盾的产生。
(3)家庭成员之间加强沟通,增进理解。在树立了正确的亲子交往观念以后,家长和子女之间还必须有一定的沟通交流时间作保证。研究结果表明,人们之间的密切程度是由于人们之间的沟通的多少来决定的,要形成密切的关系,就必须沟通,必须用较多的时间沟通。经常的沟通,能让子女感受到来自父母真正的关注和照顾,让子女与父母交流,这样父母的教养方式也容易被子女所接受。
2.3 学校方面
建立健全学校与家庭的系统性互动机制,培养孩子良好习惯与健全人格。“习惯造就成功”,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是造就孩子良好品质的重要保证,也是孩子取得成功的基础。而青少年良好习惯的养成和心理健康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家庭和学校的通力合作。学校应与家长建立起一套科学的、可操作的量化考评和督促学生各方面进步的系统性互动机制。
在家庭和社会环境的影响下,加之特定的青春期敏感时期,使现代家庭亲子冲突现象高发,严重制约着家庭和社会的和谐健康发展,导致更多的家庭需要家庭社会工作的介入。总而言之,社会必须予以家庭更多的关注,在政策上和法律上给予更多的保障和支援,减少青春期亲子冲突的家庭亲子间的相互伤害,避免悲剧的发生。
[1] 方晓义,张锦涛,刘钊.青少年期亲子冲突的特点.心理发展与教育,2003,3:46-52.
[2] 符明弘,李鹏.中小学生亲子关系现状及教育建议.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2,3(2):91-95.
[3] 张璐斐、吴培冠:关于父母教养方式与青少年行为的关系研究,《社会心理研究》,2001年.
[4] 杨艳艳.家庭社会工作介入青春期亲子冲突的研究[D]. 吉林农业大学, 2005.
程敏林 (1990—),男,汉族,安徽合肥人,社会工作硕士,长春工业大学社会工作专业,研究方向:老年社会工作。
C916
A
1672-5832(2016)11-029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