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庆磊
(武警广州指挥学院 广东 广州 510000)
论精细化管理在部队的应用
闫庆磊
(武警广州指挥学院 广东 广州 510000)
习主席提出“能打仗、打胜仗”的强军目标后,粗放式的管理方式已不适应当前管理工作。推进部队精细化管理的目的,主要是为了纠正部队粗放式的管理模式,使全体官兵牢固树立号令意识和责任意识,以从严治军、依法治军为根本目的,提升部队战斗力。
部队;精细化管理;部队管理
精细化管理是信息时代的产物,是现代管理理论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一种管理思想,不仅广泛运用于现代企业管理、公共管理,而且对军事管理活动也产生了深远影响。贯彻落实习主席关于“要把严格管理和科学管理统一起来,增强管理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的指示精神,借鉴精细化管理理论,创新工作思路,改进管理方法,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我军正规化建设与管理科学发展。
1.1 管理观念不够科学
存在观念滞后、思维陈旧、视界狭窄等问题。有的精确管理理念不强,管理粗放、工作粗疏,组织不严密、指导不到位,遇到事情干部骨干只知道“喊”,对事物发展规律缺少思考;有的存在“以事故定乾坤、论功过”的错误做法,不能从部队战斗力需要来看待安全工作,不能把经得起实战检验,作为评估安全工作的客观尺度;有的管理不讲效益,重形式轻质量,重过程轻效果;有的缺乏系统管理理念,认识片面,思维单一,方法简单;有的法制观念淡薄,制度松弛,纪律松懈,决策随意,个人凌驾组织之上,不是靠组织抓管理,而是靠能人在治连,“人治”比较突出,还存在连队主官串休、干部骨干休假时,连队、班排乱成“一锅粥”。
1.2 管理方法不够优化
一些单位缺少层级管理,没有做到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营连干部骨干缺少把工作落实到一人一事上,导致末端落实不好;缺少把爱护官兵生命与培育战斗精神统一起来,把关心官兵个人发展与从严管理、依法施管统一起来;缺少把教育、训练、管理捆在一起抓,只是单纯地抓好某一方面工作,没有聚合、缺乏合力;不能把思想、制度、技术、监督、防范形成有机统一整体。
1.3 管理机制不够完善
管理人员培训机制不够完善,考核机制不够健全等等,影响和制约了部队管理建设的可持续发展。部队缺少抓安全稳定的专门机构,没有充分发挥好营连的安全小组、班的安全员作用,不能很好调动广大官兵参与安全管理的积极性、主动性,不能做到事故苗头有人抓、违纪行为有人管、异常行为有人报,缺少群策群力、群防群治的局面,在安全管理人员的选配、培训、使用、管理上下的功夫不够。
2.1 突出“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的管理教育核心理念
“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保持我军革命性的根本原则,是确保我军“打得赢,不变质”、从胜利不断走向胜利的制胜法宝,是任何时候都不可动摇的核心理念。在管理教育改革创新中,一方面是要把“党管组织,组织管人,人人管事”的管理教育文化特色突出出来,另一方面我们还需把人民军队的政治坚定性、思想先进性、组织协调性、行政管理的严肃性、业务管理的规范性、技术管理的严密性等我军管理的教育文化特性突出出来,做到齐抓共管、层级联动。
2.2 突出“以人为本”的管理教育治军理念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也是我军管理教育长期坚持的治军理念,集中体现在两个方面的原则:一是“严”,二是“爱”。对部队建设和官兵的“严”,体现在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严,治军管军严,抓战备、训练、科研、后勤保障工作严,官兵政治信仰严、执行条令条例和规章制度严、履职尽责严、作风纪律严、完成使命任务严;对部队发展和官兵的“爱”,体现在政治上爱护、组织上关心、思想上关怀、制度上规范、工作上尊重、生活上照顾、学习上保障、行为上明确、安全上保证。在精细化管理教育改革创新中,需充分体现管理教育“严”与“爱”的基本原则,处理好管理教育“严”与“爱”的辩证关系,做到持之有度、宽严相济。
2.3 把握好管理干部“管理视角”置换调整的问题
精细化管理教育工作,要求管理干部既是一部高性能的“望远镜”,又是一部高性能的“显微镜”。即对自身管理工作既能看到“长远”又能发现“当前”,既能审视“宏观调控”又能掌握“微观作用”,既能正确认识“还有看不到的地方”又能理性对待“还有看不见的东西”。管理干部要实现精细化管理教育工作有方法、落实有效果,“视角”必须随着管理目标和对象在不断地“置换”、不停地“调整”,在“置换”和“调整”中才能产生行之有效的对策。要具备精细化“管理视角”置换调整能力,首先是“认真”的问题。“认真”就是要求我们无论是对人还是对事,我们的“视角”始终是全方位的、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是符合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是科学的更是实践的,是态度的更是方法的。其次是“经验”的问题。“经验”来自于自身实践和他人的言传身教。在具体工作中,只有灵活运用他人的实践思路和方法,才能体会到“为什么这么干”和“怎么干得更好”;在具体实践中,对自己与别人所获取的工作教训有过比较、分析、归纳和总结,推而广之避免在其他方面犯类似的错误,才能说有“经验”;有了“经验”,才能养成从不同“视角”看问题、权衡“人和事”的轻重缓急、理性分析判断“形势”进而得出正确结论的习惯。第三是“脑筋”的问题。一方面,“脑筋”,是我们对人和事是否养成了正确的思考“视角”问题。换句话说,就是需要我们养成“抬头看路、埋头做事”的“视角”习惯。“抬头看路”需要我们明确方向、把握大局,会思考、能思考;“埋头做事”需要我们亲历亲为,勤思考、有心得。另一方面,“脑筋”问题,是我们是否掌握了用“换位思考”方式,去分析解决实践中碰到的问题和现象的方法问题。面对各种具体问题,只有那些经过了多“视角”多“层面”研究和分析后形成的对策和方法,在抓落实中才能“对路子”、有效果。
[1] 王爽.大力推进精细化管理,不断提高信息化条件下正规化建设水平[J].部队管理,2014,4
[2] 黄拥军.精细化管理—管理文化转型的制胜之道[J]. 政工导刊,2012,3:7-9
[3] 方石平,冯南宁.军事精细化管理探索[J].训练与科技,2012,l:11-12
F23
A
1672-5832(2016)11-027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