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生服饰“靠”的服饰特点探析

2016-11-26 11:08:24郭康丽
小品文选刊 2016年23期
关键词:武将铠甲五色

郭康丽

(武汉纺织大学 湖北 武汉 430073)

武生服饰“靠”的服饰特点探析

郭康丽

(武汉纺织大学 湖北 武汉 430073)

戏曲服装“靠”是中国传统戏曲服饰中的精华,扮相神气威武。威风凛凛、气宇轩昂、充满英雄气概,它在动作戏里面既有观赏性又兼具实用性。本文通过对戏曲服饰“靠”的外型、色彩、图案、面料、工艺等特点的研究和探讨,进一步向人们展示戏曲服饰“靠”的无穷魅力。旨在通过对传统戏曲服装“靠”的研究,挖掘其设计元素和设计思路,将继承和创新并重,从而为传统戏曲服饰文化的研究添砖加瓦。

戏曲服装;传统;古代戎服

1 “靠”的起源分析

靠是一种在中国传统戏曲表演中专用于武生的服饰,主要存放于二衣箱中。“靠”流传至今,主要分为三种形制:男靠、女靠和改良靠。

宋俊华教授在其著作《中国古代戏剧服饰研究》一书中指出:“ 元明杂剧的武将除了戴头盔外,基本上是‘曳撒’式文扮服饰,很少穿铠甲,戎服特征不够明显。而明清传奇的武将则除了戴头盔外,还穿各式铠甲,戎服特征十分明显”。由此知道在此前的元杂剧中,文官和武将的服饰区别并不明显,而武将基本穿的“曳撒”式服饰,但是笔者并不完全认可“曳撒”是文扮服饰。据明朝王世贞 《觚不觚录》中记载:“袴褶,戎服也。其短袖或无袖,而衣中断,其下有横摺,而下复竖摺之,若袖长则为曳撒……而士大夫宴会必衣曳撒,是以戎服为盛”。由此可推断曳撒是明代戎服,只是戎服特征不够明显,而戏曲发展到明清传奇中则由铠甲取代了曳撒,根据现流传的图片,我们可以得知明清传奇中的铠甲则更接近现代的靠。现代戏曲表演服饰中的靠最早起源于明清传奇。

戏曲中的武将的服装并不是从一开始就叫“靠”。龚和德教授在《清代宫廷戏曲的舞台美术》一文中指出:“靠在民间舞台上的广泛运用,大概是明末清初的时候,不过那时候不叫‘靠’,而叫‘甲’或‘扎甲’。如崇祯刊本《占花魁》、顺治刊本《两须眉》、旧抄本《千钟录》,就是这样记载的。直到《扬州画舫录》中也依然称之为扎甲”。清代宫廷大戏《劝善金科》剧本中有记载武将需穿着“靠”的记录。而《劝善金科》里的戏服服饰与之前杂剧和传奇戏服在名称有很大差别。由此基本可以推断:“靠”这种叫法最早起源于清宫大戏。

2 “靠”的外观分析

靠是军中最庄严的战斗服装,是综合中国历代铠甲的形式创造出来的。齐如山先生《国剧艺术汇考》一书中指出:“靠之样式,乃用缎子绣花,前后两片,瘦袖,两肩形如碟翅,多绣鳞甲,腹部绣大虎头,此乃仿旧甲制成,但华丽多了。”

2.1 “靠”的形制分析

“靠”的形制采用了中国古代最为常见的上衣下裳制,即上套甲衣、下围下甲。男演员穿着“靠”时先穿胖袄,内戴护领并穿彩裤,然后围上“下甲”,再把靠身套上,系好“靠肚绳”,最后是“靠领”和“靠旗”,并搭配约2寸、2寸半左右的厚底靴。

“靠”式样:齐肩圆领,方肩,窄袖,束袖口,左右护肩形似蝴蝶,前、后身由方肩相连,左右腋下各有一块护腋。靠的形制则借鉴皮甲和铁甲的构造方式。皮甲,把整块皮革根据身体部位的不同裁剪成的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的革片,再在片上穿孔,用绳联缀,构成可以活动的皮甲。我国古代的盔甲连接大多是用绳子和皮革。中国古代铠甲从形制上大概可以分为“札甲”和“鱼鳞甲”。戏曲服装中的靠在形制上更接近“札甲”,此外,在明末清初的时候,当时人们管靠叫“扎甲”,由此推断“靠”的形制起源与“札甲”

靠的扎扮分硬靠和软靠两种:背部扎靠旗的叫硬靠,又称“大靠”,不扎靠旗的为软靠。靠的结构很复杂,男式靠在使用时插靠旗,即表示人物全副武装,已处于临战状态,这叫“硬靠”;单用两块靠腿者,象征丢盔卸甲的败将,具有符号意义。穿靠而不扎靠旗称“软靠”,用于非战斗场合的武将。

2.2 “靠”的材质分析

靠的材质借鉴了画甲和战袍的特点,采用布帛制成。中国历代铠甲采用藤甲,皮甲,纸甲,棉甲,铁甲,玉、石铠甲。靠的主要材质则为纺织面料,以锦料为面,绸料为里,内衬丝棉。面料轻巧,方便图案刺绣,外观比铠甲更加艺术。鲜艳的色彩,精致的刺绣,大气的外观使靠的舞台表演效果更加震撼。

2.3 “靠”的色彩、图案分析

色彩采用了中国古代阶级制度中的色彩制度。“靠”色彩的表现,不但和脸谱的形色紧密相连,而且能够反映人物的身份、地位、职务和性别等,有着约定俗成的文化含义。戏曲服装的色彩是中国传统文化几千年来逐渐形成了一套比较稳定的用色体系,即上五色:青、赤、黄、白、黑和下五色:紫、粉、蓝、湖、秋香色或古铜色。五色体系是中华民族色彩美学观的基础,戏曲服装的上五色多属“五色体系”中的颜色,为正色,大多为皇亲国戚、权贵者穿。下五色多属于间色,一般为地位卑微、贫贱者穿。

纹样则是仿造鱼鳞甲。靠周身满绣表示甲片的图案纹样,主要纹样为鱼鳞形或丁字形,鳞甲的中部饰以团寿字,在甲纹四周饰以双层装饰花纹—“小边”、“大边”,分别为草龙,江牙连续图案。上下及两肩绣鳞纹或丁字纹,中部靠肚子绣有凸出来的虎头或二龙戏珠等图案,一般说武生或武老生用“双龙戏珠”或“独龙”。武花脸角色,性格粗扩豪放,一般用大虎头.

刺绣为甲纹平金绣,以其光泽度高表示金属之灿烂。靠肚上的纹样,或用绒绣或用平金绣再加部分绒绣,使纹样的关键部位得以突出醒目。表示服孝中的白色靠,用平银绣。

3 “靠”的服饰特点分析

“靠”源于将士戎服,并经过美化、夸张、加饰加工制成,从总体看并无实战护身作用,而更象是一种礼仪用服,具有很强的装饰性。

戏曲服饰靠并没有实战作用。靠方便演员完成表演动作,与将士戎服相比则更加轻巧灵活,却比戎服更加恢弘华丽,靠更加注重观众的视觉及舞台的整体效果。

结论

戏曲服饰“靠”的分析对戏曲文化的研究有一定的辅助作用;同时也有利于中国古代服饰的研究,戏曲服饰靠也是中国古代服饰的衍生和发展,使中国古代服饰的活化石,戏曲服饰靠同样也会对现代服装设计产生一定的影响,可以给现代服装设计提供灵感。

[1] 马强、于巧兰著:《中国戏曲服装图集》,山西教育出版社,1995年1月

[2] 陈申著:《中国京剧戏衣图谱》,文化艺术出版社,2009年1月

[3] 黄天骥:《中国古代戏剧服饰研究》,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5月1日

[4] 《中国古代军戎服饰》,是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1月1日

[5] 沈从文,中国古代服饰研究,商务印书馆,2011年12月

j523

A

1672-5832(2016)11-0268-01

猜你喜欢
武将铠甲五色
五色之光
三角洲(2024年5期)2024-04-22 01:10:14
金国初期女真武将有多猛
五色为功——孙博文的艺术探索与价值
国画家(2022年1期)2022-03-29 01:19:54
对峙
边疆文学(2020年5期)2020-11-12 02:29:46
铠甲选购指南
五色入五脏一年更健康
海峡姐妹(2018年9期)2018-10-17 01:43:06
外婆家的“花武将”
鲜花铠甲
Coco薇(2016年10期)2016-11-29 02:55:20
铠甲勇士
奥运的五色环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