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儿童教育与发展

2016-11-26 11:08:24田依菁
小品文选刊 2016年23期
关键词:儿童家长老师

姚 瑞 田依菁

(杭州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浙江 杭州 310000)

浅谈儿童教育与发展

姚 瑞 田依菁

(杭州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浙江 杭州 310000)

教育学课上,老师曾给我们看过一封老师给家长的短信。短信中这样写道:“无论成绩好坏,请想想:每个孩子都是种子,只不过每个人的花期不同。有的花,一开始就灿烂绽放;有的花,需要漫长的等待。不要看着别人怒放了,自己的那棵还没有动静就着急,相信是花都有自己的花期,细心地呵护自己的花慢慢的看着长大,陪着他沐浴阳光风雨,这何尝不是一种幸福。相信孩子,静等花开。也许你的种子永远不会开花,因为他是一棵参天大树。”我认为这段话很有意义,不仅能引起家长们对家庭教育方面的反思,也值得所有从事教育事业的老师,甚至现在正在接受着教育的学生们去探讨。

首先,从教育与人的发展的视角出发,人的发展是有规律的。在正常情况下,人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和先后顺序,既不能逾越,也不会逆向发展,也就是人发展的顺序性。这就要求了教育要循序渐进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在什么阶段就做什么事,不应因为孩子一时的错误,就太过苛责,这对儿童的身心都会有一定的负面影响。除此之外,在儿童发展的过程中,也一定存在个别差异性。尽管每个孩子的发展总要经历一些共同的基本阶段,但个体差异仍是非常明显的。“每个孩子都是种子,只不过每个人的花期不同。”每个人的发展优势、发展速度和高度都是千差万别的,以一个标准来衡量所有的孩子是万万不可的。同时,人的发展是有不平衡性的,在儿童的教育上也同理。同一机能系统特性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发展速率,这也就要求了教育要掌握和利用人的发展的成熟机制,抓住发展的关键期,不失时机地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学生健康地发展。“不要看着别人怒放了,自己的那棵还没有动静就着急”,教育是需要把握时机的。

在家庭与学校的教育之外,人的发展往往取决于多种因素的影响。除了生理上遗传素质的影响,环境和个体能动性因素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在儿童成长的过程中,社会环境很关键。它主要包括与儿童发生联系的个人与群体,儿童所接触、运用的种种科学文化、媒体信息,儿童活动、人际关系和人类文明等。儿童成长阶段的主要环境就是父母所创造的家庭环境与教师、学校所给予的教学环境。因此,其环境主体——家长与教师,对儿童的发展有着极大的影响力。然而与其说是影响,不如说是引导与陪伴。如老师在短信中所说,“细心地呵护自己的花慢慢的看着长大,陪着他沐浴阳光风雨,这何尝不是一种幸福”。家长与教师的使命是栽培与教育,不是主导与控制。社会环境对儿童个人有其先在性、给定性的一面,但这并不意味着儿童的发展是被限定住的。人的发展有个体能动性,且该个体能动性是人发展的内在动力。“也许你的种子永远不会开花,因为他是一棵参天大树。”教育不是儿童全盘被动接受的过程,孩子自身的自我设计与奋斗,赋予了其主宰自己命运的可能。

从教育目的上来看,广义的教育目的是指,存在于人的头脑之中的对受教育者的期望和要求。教育目的与教育方针是有所区别的,教育方针是政治性概念,是从社会现实需要出发的,有不可回避性和现实针对性。而家长与教师的教育目的是学术性概念,体现的是一种所追求的教育价值,往往具有理想型与不确定性。所以家长在期盼孩子开花结果的时候,需要深思也许真正适合孩子的不是家长所给定的这条道路。“也许你的种子永远不会开花,因为他是一棵参天大树。”

从客观评价的角度来看,这封信还体现了教学评价的客观性、发展性和指导性原则。在儿童发展的过程中,家长与教师的回馈与评价往往起着不可忽视的影响。教学评价要客观公正、科学合理,不能掺杂主观情感。在期末家长会时,很多家长会主动找老师探讨自己孩子的考试成绩、平时表现等,孩子的成绩如果下降了,免不了是要被老师、家长批评,事实上,影响儿童成绩变动的原因有很多,原因不仅出在孩子自己身上。因此,除了与儿童谈话,找出成绩下降的理由,还要着眼于学生进步与动态的发展,指导其前进方向,用发展性和指导性的原则去评价、引导学生,家长和教师双方都应该适时给予孩子肯定与表扬。细心呵护孩子,陪伴其茁壮成长。

人的发展是整体性的发展,但又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和层次作出不同的分析。在儿童发展的过程中,身体在不断发育,体质在不断增强,心理心智在逐渐成熟,同时,对社会经验和文化知识的掌握,也在不断发展。以青少年成长过程中很普遍的一个现象为例,有些女生在临近小学毕业时,会比同年龄段的男生高出不少,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在升上初中后,很多男生会“拔地而起”,有些男生在一年间能长高十厘米,也就是俗称的“窜个子”。与生理发展一样,在儿童成长的过程中,情感意志、社会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是需要时间的,不能因为孩子在某个阶段没有符合“大流”的标准,就急于求成。

综上所述,我认为这位老师的话语非常值得肯定。无论是家长还是教师,在儿童成长道路上给予指导与帮助是必然的,但儿童的发展最终还要靠其自身,不能一味比较,“急功近利”。成长需要时间,在教育道路上,教育者要细心呵护,陪着他沐浴阳光风雨,静等花开,也是一种幸福。

I058

A

1672-5832(2016)11-0227-01

猜你喜欢
儿童家长老师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趣味(语文)(2020年11期)2020-06-09 05:32:30
我心中的好家长
留守儿童
杂文选刊(2016年7期)2016-08-02 08:39:56
家长请吃药Ⅱ
萤火(2016年7期)2016-07-19 08:18:54
六一儿童
老师,节日快乐!
送给亲爱的老师
老师的见面礼
六·一放假么
近8成家长不认同只要学习好就行 健康最重重
人生十六七(2015年2期)2015-02-28 13: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