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南客家“二次葬”习俗的形成及原因

2016-11-26 11:08:24缪丹兰
小品文选刊 2016年23期
关键词:骸骨客家人赣南

缪丹兰

(江西师范大学 江西 南昌 330022)

赣南客家“二次葬”习俗的形成及原因

缪丹兰

(江西师范大学 江西 南昌 330022)

二次葬在原始社会的墓葬中亦有发掘,且其在我国许多地方都有遗存。该习俗在客家地区留存是由历史迁徙、地理因素、风水信仰、宗族组织以及民俗的稳定性等因素等造成。

赣南;客家;二次葬

1 形成

二次葬是我国的古老葬俗之一,指人死后以棺木殓尸,若干年后,待肉体腐烂,再开棺捡骨,并请风水先生择地重新安葬。江西赣南广泛存在二次葬习俗。乾隆《信丰县志·风俗》载:“坟墓惑于堪舆之说……间有检视改葬,此固不忍置先骸于腐朽,为势所不得已。” 定南厅志记载:“……清明、冬至,改葬者纷纷。” 又有同治《安远县志·风俗》云:“择葬宜慎……然人信堪舆,惑于福荫,坟山之讼,案牍颇多,更有改葬迁葬,难免洗筋抹骨之惨。”

至于赣南客家二次葬的过程,《客家研究丛书》如是记载:首先是第一次葬,用普通棺木将死者掩埋在临时选定的墓地。贫穷者一般不给死者立碑,也无棺椁,或仅用一块木板作碑,上书死者姓名、死期及立碑人。之所以如此草率,是因天气炎热、财力有限,或一时未觅得风水宝地。若干年后,待有足够时间、金钱且觅得风水宝地,生者便重修坟墓,挖出骨骸,选择黄道吉日,进行第二次葬,以期死者庇佑子孙,这就是所谓的“祖坟上冒青烟”。

第二次葬在赣南农村又叫“做地”。首先,请风水师选定开棺捡骨的时辰。赣南客家一般在冬至及其前三天是捡骨,但是时辰须由风水师临时择定。风水师同时还选定第二次安葬的位置,可原地安葬但一般会另择吉地,多为依山傍水之区,即靠着山坡,前为河流。其次,请专事捡骨者——“改死老”。开棺时,如有蜈蚣、蚂蚱等,万不可踩杀,人们相信那是死者灵魂所在,且这些小昆虫代表着此地位置甚好,可原地掩埋。最后是处置骸骨。拾骨者须将骸骨剔净洗好,从脚至头依次捡拾,放在约半米高的陶罐内。放置时,须先脚后头,形成头上脚下的形状。因捡骸亦称“捡金”,故装骨的陶器也叫“金罂”。金罂内外须标注死者姓名,并放置五谷。下葬同样须择吉日,以求吉兆。若不想做坟,可将金罂放置于避光的阴凉处。

现今赣南客家地区二次葬虽然比较普及,但历史时期,官方曾多次禁止二次葬习俗。乾隆十一年 ( 1746 年),安远县“奉旨定例,严禁有将已葬……尊长尸骸发掘洗筋者……毁弃坐罪;帮同洗检之人坐为从,地保扶同隐匿,坐满杖。”按察使吴存礼对南康县的二次葬下达禁令:“为严禁停丧积习……以敦厚道事。按律,凡有丧之家,必须依限安葬;若惑于风水,及托故停柩在家经年暴露者,杖八十。”南康县官员因而特发告示:“风水荫发子孙之说,本属渺茫,即有之,亦非强求可得……本县一片苦心,反复开导,如仍不知悔悟,一经告发,除按法重惩外,仍穷究地师,大法处治。”《国朝关山凤西门义塚记》记载:“我同官宜何如加意劝惩,俾人心风俗悉还于古……”虽然官方屡发禁令,但此风沿习不改。其中缘由,笔者欲试加分析。

2 原因

众所周知,客家先民历经迁徙,在此过程中,以小瓮装骨祖先骸骨共至南方。此后,即使再度迁移亦同样带上祖先的骸骨,至则二次安葬。

在长期流徙中,死亡乃司空见惯,但只能草草埋葬。待安稳时,便寻回亲人骸骨,以隆重的二次葬告慰先人。此后,客家民众虽已安定,但战乱和逃亡形成的历史记忆及其中蕴含的顽强坚韧,使得客家人坚持了二次葬习俗。

赣南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炎热多雨,嘉靖《赣州府志》即载当地“得天地阳气之偏”。由此,死者尸体极易腐臭,只能匆匆埋葬,而无暇择地,惟待日后以二次葬的方式加以弥补。

赣南是“七山一水一分田,还有一分是道亭”,“逢山必有客,有客必住山”。赣南客家多住于山区,但风水宝地不易得,《赣州府志·风俗篇》载:“(赣南)地多山谷,葬高受风则蚁生,葬卑受湿则水至,诚或则葬之宜慎也,然因是久暴其亲安乎?”即不易找到合适的葬地,又不能久停不葬,只能先不顾蚁、水侵害,权且安葬,待日后以二次葬保存尸骨。

儒家观念忌掘毁祖先坟茔,又强调慎终追远,客家的二次葬与儒家观念有冲突,但不断迁徙和自然坏境亦造成祖先尸骸伤毁,有违慎终追远之意。面对两难选择客家更重视通过保存祖先尸骸的方式来慎终追远,以示孝心。这是其尊祖敬宗思想的体现之一。

赣南客家多聚族而居,多居于山区,和当地土著存在着各种资源的竞争,土著占据了肥沃土地,客家人只能居住在偏远山区,资源匮乏,丛林野兽众多。面对恶劣的生活环境,客家人组成聚族而居的宗族。客家人宗族认同二次葬习俗,通过二次葬仪式,区别于土著。因此,客家人重视二次葬,是出于巩固、维系客家宗族关系的需要。

中国历有厉鬼信仰,厉鬼泛指那些“无后”、“乏祀”、“凶死”、“横死”、“冤死”、“兵死”(死于战乱刀兵之灾)的鬼魂。古人相信如果人非正常死亡,其灵魂便会化做恶鬼而给人类带来灾厄。去灾厄的方法就是祭厉。客家人认为死者灵魂依附在骸骨之中,二次葬能使死后的亲人重聚,易于死者安息再生,故而拾骨再葬。

历史、社会和自然环境等因素共同构成了客家的共同心理特征和情感价值。客家人生存的社会、历史、自然条件长期不变,且赣南客家人生产生活相对闭塞,习惯在长期迁徙中已成形,在共同的生活环境和习惯下这些因素影响下二次葬俗也有其稳定性,不轻易变更。同理,客家人生活与外界隔离,接触极少,官方的政策影响小,这使二次葬俗在长时间内没有发生变化,即民俗变迁的相对滞后性。

3 结语

赣南二次葬习俗与客家先民的迁徙历史、生存环境、社会主流观念等密切相关。作为研究者,我们应加强对赣南客家二次葬习俗的研究和了解,这有助于社会民俗史课题的深入研究,同时也有助于地方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以此为切入点,更可了解到以前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社会生活,探寻其背后深层次的历史成因。

[1] 黄林.壮族二次葬俗浅探[J].广西右江民族师专学报.2006,(04).

[2] 王天鹏,江细久.客家地区二次葬习俗探析[J].中国地方志.2012,(06).

[3] 卢敏飞.壮族拾骨葬述议[J].广西民族研究.1989,(04).

[4] 林碧红.客家与梅州书系客家民俗[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6:284.

缪丹兰(1990—),女,汉族,江西人,在读硕士,江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研究方向:社会史。

C912. 4

A

1672-5832(2016)11-0207-01

猜你喜欢
骸骨客家人赣南
文化三馆讲好赣南审计故事
审计与理财(2023年5期)2023-06-08 06:46:56
赣南采茶戏《一个人的长征》简介
影剧新作(2022年2期)2022-07-29 02:28:42
客家人
宝藏(2021年7期)2021-08-28 08:17:34
闯荡牙买加的客家人
赣南脐橙整形修剪技术
现代园艺(2017年21期)2018-01-03 06:41:50
赣南早脐橙在几种中间砧木上高接换种的表现
现代园艺(2017年21期)2018-01-03 06:41:45
行酒
神州民俗(2016年5期)2016-06-13 10:18:44
战栗地走在天涯
中国诗歌(2015年12期)2015-11-17 19:30:54
宁化石壁:客家人的第一中转站
福建人(2015年11期)2015-02-27 10:23: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