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的市场和社会结构》书评

2016-11-26 11:08:24贾程羽
小品文选刊 2016年23期
关键词:理论区域结构

贾程羽

(武汉工程大学 湖北 武汉 430000)

《中国农村的市场和社会结构》书评

贾程羽

(武汉工程大学 湖北 武汉 430000)

美国著名汉学家威廉·施坚雅的《中国农村市场和社会结构》一书,是近些年来少有的关于中国农村市场形态,功能,结构及变迁等理论层面的研究著作,它对丰富完善关于中国农村市场结构做出了重大贡献。

该书由施坚雅教授1964年—1965年在《亚洲研究杂志》上的文章汇集而成,书中对传统社会中农村市场以及市场结构进行分析,接着按照共产党统治(1949年新中国建立)为限将中国农村市场从传统转向现代的变革历程划分为两个部分,分别描述了这两个过程。

这本书是近几十年来少有的关于中国农村市场形态,功能,结构及变迁等理论层面的研究著作,它对丰富完善关于中国农村市场结构做出了重大贡献。该书是施坚雅教授根据其原先在四川调查的成果以及从事研究工作十多年积累而成的。全书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对中国传统农村市场的静态分析,揭示了中国传统市场的三种形式和集市安排的规则,并对市场作为空间和经济的体系以及市场作为社会和文化的体系进行了描述和理论上的概括;第二部分描述了中国传统社会(建国前)中农村市场的变迁;第三部分是对建国后(1949-1964年)现代变革动态的描述作了初步分析。在这本书中,施坚雅教授提出了市场层级理论、农村集市集期排列规律理论、基层市场社区理论(也称基层市场共同体理论)等,较为系统的提出了对中国农村的市场和社会结构的看法,构建了“中国集市体系理论”。

在书的第一部分,作者首先清晰界定了农村、基层市场、中心市场和都市等易混淆的概念,随后提出了他最著名也是最受后来学者非议的六边形市场区域理论。他认为,理想的市场区域是圆形,但是由于受到周边市场区域被挤压并且无重叠和空隙,因此每一个市场区域被挤成了六边形。结合几何学原理和中国经验数据,中国的情况应该是两环18个村庄。这个理论在中国史料上并未记载,所以自它提出至今,一直备受争议。

所谓的施坚雅模式,是指由施坚雅发明的,用以解剖中国区域社会结构与变迁的分析模式。一般认为,该模式包括了农村市场结构与宏观区域理论两部分,前者用以分析中国乡村社会,后者用以分析中国城市化问题。

施坚雅模式采用了经典的六边形中心地等级结构图,然后根据中国实际对这一假说进行修正,并将中心地模式与他自己的区域体系模式结合起来,于是建构了各个区域的经济等级结构。它由若干个层次组成:基层市镇、中介市镇、中心性市镇、地方性城市、中等城市、区域性城市、区域性大都会。这个等级中底层的三类市镇与集市贸易体系中的基层市场、中介市场、中心市场是相对应的。这个结构的最高发展形式则是26个大城市贸易体系。借助这个理论,许多原本难以下手的问题都会变得迎刃而解。比如,我们可以试着解答这样一个简单而有趣的问题:一条“新闻”是如何在传统农村社会得以传播的?

这个六边形区域理论最受中国学者的诟病。从5到54,几乎已涵盖了中国的绝大部分地区,仅从这一点来说,施坚雅的理论似乎是可以被认为适用于全中国的。尽管如此,仍然可以说,这个模型看起来并不符合中国的实际情况。毕竟,中国很少能看到正六边形的市场区域,而在村庄与市场之比问题上,施坚雅只知道一个村庄与市场之比超过50的实例(第118页注14),王庆成先生的文章中,则举出了数例包含90余个村庄的集市和为数更多的一村集。其他地区说不定还会有更多有待发掘的史料,表现出与施坚雅理论差距甚大的情形。

在这本书中,施坚雅研究的最丰富的资料来源是大批来自大陆而现在台湾、香港和海外的,那些各自在长达数年的时间中参与过他们家乡所属的市场体系的人。所研究的数据都来自他本人1949-1959年在四川经行的实地调查,与部分移居美国、香港和新加坡的知情人的广泛交谈,大量方志,还有各种其他公开的出版物。也就是说,施坚雅所提出的理论也有可能仅仅只适用于四川平原。

许多汉学研究者认为,施坚雅模式是一种理想化模式,它与中国的社会实际存在很大差距,对历史的解释能力也非常有限,有学者甚至认为,这个模式“可能是一种非常高雅的理论,并提供了一种跨文化的可比性,但是,同中国村民自身对其生活的世界的看法常常毫无关系”(彭轲语)。

《近代史研究》2004年第4期曾发表一组专门讨论施坚雅模式的论文,学者们对于施坚雅模式的解读自然是见仁见智、有褒有贬。这个理论的提出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基础平台,正是因为这个平台,许多讨论的得以展开。

1968年施坚雅的学生为了验证施坚雅模式的有效性,来到台湾彰化平原进行田野调查,结果发现,这个理论和彰化的情况几乎完全不能吻合。按着施坚雅模式,一个基层市场同时也是一个基本的文化单位,农民总是走最便捷的途径赶最近的集市。但是,彰化人是按着不同的祖籍区分不同的市场,并且参加不同的市场。于是,施坚雅的学生对施坚雅模式提出了批评,同时强调文化差异对市场空间分布的决定影响。台湾市场与大陆市场结构性的差异,促使台湾学者从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开始着手对祭祀圈的研究,施振民提出了一个祭祀圈与聚落发展模式,即“祭祀圈是以主神为经而以宗教活动为纬建立在地域组织上的模式”,很好地解释了台湾的祭祀组织在阶层性聚落中的联结作用。

许多学者利用这样的案例来否定施坚雅模式的有效性,但是我们认为,就是因为这样的案例恰恰说明了施坚雅模式存在的价值。我们知道,学术研究就是一种不断修正的和精细化的认识过程,这个模式所取得的成果恰恰处于各种不同结论最精细化的部分,也是最有效力的平均模式,正是因为有了施坚雅模式,我们才有了一个坐标和参照系,在各种千奇百怪的模式中找到自己最理想化的标准坐标系,我们的各种讨论才有了一个标准。我们也可以换句话说,施坚雅提出的这个理论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可以“批判”和“否定”的前提,如果没有这个前提,甲地的市场模式和乙地的市场模式就找不到对话的方式,许多问题就不能浮现出来了并且得到解决。

《中国农村的市场和社会结构》是南开大学许檀教授所说“把地理学的空间概念、层级概念引入了原本缺乏空间性、立体性的历史领域,从而开辟了一片广阔的新天地”的经典学术性著作。并且集各家之所长对中国农村市场进行了独到精辟的解释。作者不断地发问和大胆的假设,并且得到结论。在这本书中体现了施坚雅教授深厚的理论修养和务实严谨的治学态度,是人类学历史上的里程碑。他那种跨学科,多层次的研究方法更是开创了一条全新的研究中国农村市场的道路。不仅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区域社会的分析模式,更提醒我们,对于一穷二白的中国学术界来说,要不断深入研究,从而形成一套自己的、科学的理论模式。

C912

A

1672-5832(2016)11-0152-01

猜你喜欢
理论区域结构
坚持理论创新
当代陕西(2022年5期)2022-04-19 12:10:18
神秘的混沌理论
《形而上学》△卷的结构和位置
哲学评论(2021年2期)2021-08-22 01:53:34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论结构
中华诗词(2019年7期)2019-11-25 01:43:04
论《日出》的结构
关于四色猜想
分区域
基于严重区域的多PCC点暂降频次估计
电测与仪表(2015年5期)2015-04-09 11:3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