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凤美
浅析高职院校辅导员与思政课教师的结合
陈凤美
【摘 要】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任主要是由思政课教师和辅导员来共同完成的。然而,两者在教育过程中地位是不同的,推进两支队伍的有效结合是改善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益尝试。
【关键词】高职院校 辅导员 思政课教师
中共中央、国务院在2004年颁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即中发16号文件)明确规定高校所有教师都负有育人职责,实际上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主要是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课堂教学主渠道和辅导员的日常思想政治教育这两个环节来进行的。
第一,关于两只队伍建设的要求,中宣部、教育部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中提出,要“建设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湛、师德高尚、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教育部则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中规定了辅导员的选聘标准为“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从实现操作层面和学理论证角度看,推进两支队伍的结合符合中宣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的要求。
第二,思政课教师和辅导员的岗位职责决定了他们在政治素质和人格素养的要求上具有一致性。在政治素质方面,思政课教师和辅导员都要有坚定的政治立场,政治敏锐性强,具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念和共产主义理想,在大是大非面前立场坚定,与党中央保持一致,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充满信心。在人格素养方面,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有表里如一的言行,思政课教师可以通过课堂认真讲授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相关知识。
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水平与思政课教师和辅导员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密切相关。思政课教师绝大多数受过思想政治教育及相关专业的教育,具有较扎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和较高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他们通过课堂教学主渠道,讲授马克思主义理论及其中国化最新成果,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学生主流价值观。相对于思政课教师,高职院校辅导员与学生年龄相近,朝夕相处,能够洞察他们的所思所想,在进行困难补助、特殊节日班团会、干部任免、培训等相关工作中可以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大学生,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等引领各种社会思潮,把他们培养成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辅导员工作的首要任务。辅导员工作的首要任务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大学生正确的政治方向和坚强的政治品格,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把他们培养成为素质高能力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高职院校辅导员工作的主要内容包括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班级管理和辅导咨询服务。高职院校辅导员可以借助第二课堂开展隐性思想政治教育。通过各种途径和载体如党团组织、学生社团、联合会、艺术团文体活动等有计划、有意识地开展各种活动。辅导员将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寓于活动之中,使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受到教育,提高思想道德素质。高职院校要努力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融入活动之中,使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受到熏陶和感染,从而实现学生教育和自我教育的有机结合。
(一)选拔优秀的辅导员担任思政理论课教学任务
辅导员队伍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师范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毕业生,他们具有较完备的思想政治教育基础理论知识和相关教育教学技能。各高职院校可以根据本校辅导员队伍的实际情况,筛选出一些具有较高政治觉悟的优秀辅导员充实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之中,辅导员与学生朝夕相处,能够更好地开展有吸引力的实践教学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可以结合日常的学生管理经验,更好地做好理论传授,真正做到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
(二)选拔优秀的有精力的思政课教师担任辅导员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互相配合、互相促进。高等学校专任思想政治理论教师要通过兼任班主任、辅导员等工作,承担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任务。”高职院校可以通过合理的方式动员选拔优秀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来担任辅导员工作,这样他们可以通过思政课堂教学“主渠道”进行理论方面的释疑解惑,又可以在日常的班级管理、社团活动、校园文化建设、社会调查实践第二课堂进行再工作和实践方面的情感体验和能力体验;既能够提高思政课的教学效果,又可以达到实践教学和理论辅导的有机结合,真正实现知行统一。
思政课教师和辅导员肩负着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推进两者有效结合符合国家大政方针,也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需要,更是推进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方法。
参考文献:
[1]陈再生.论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师与辅导员两支队伍的结合[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2010(09).
作者单位:(辽宁水利职业学院)
基金项目:本文系辽宁省教育评价协会第一届教学改革与教育质量评价研究立项课题,课题名称:高职院校思政课采取“专任教师与辅导员组合分担”模式探究,课题编号:PJHYYB15400。
作者简介:陈凤美(1981-),女,辽宁沈阳人,助教,硕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辅导员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