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袁国华 刘楠
荷兰农业合作社的发展经验和启示
文|袁国华 刘楠
近年来,随着农业产业规模化、市场化、产业化飞速发展,我国原有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体的单个家庭生产形式,已经难以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尤其是海南这样的热带宝岛,农业资源稀缺,需要有集约化、高效化的组织来推动农业生产的规模化、效益化,海南农民专业合作社正是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目前,海南农民专业合作社多以农村能人带动、政府扶持指导为主要特点,存在合作规模小、经济效益低、组织功能差等明显劣势,与荷兰农业合作社相比,有不小的差距。荷兰农业合作社的发展经验,可为海南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荷兰农业合作社起源于19世纪,当时北美和俄国大量廉价农产品涌入荷兰,急剧冲击了荷兰农业市场,荷兰农业生产面临急切转型需要。在转轨过程中,许多难以解决的问题摆在了单一个体农民面前:一是单个农民经营规模小,实力弱,无法面对市场经济残酷竞争,也无法承受市场风险冲击;二是市场信息不灵,单个农民难以察觉到瞬时变化的市场行情;三是单个农民的加工、储藏、销售能力不强,只能看天吃饭,抗风险能力尤其不足。为增强自身竞争力,减少成本开支,及时应对市场和自然风险的挑战,单一个体农民只能寻求合作,寻找生产同一产品的伙伴结成同盟,一起干活,一起找市场,一起解决资金难题,发挥从一根筷子到一把筷子的集合效应。
自荷兰第一个合作社建立以来的130多年里,合作社的发展由小到大,由分散到集中,且现代化水平和外向型程度越来越高,以至成为该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民所需的农业生产资料、金融服务、农产品加工、储运销售和日常生活资料采购等,都是由合作社一体承担。在荷兰,一个农民常常参加好几个合作社。在合作社内部,农民共同购买生产资料、共同加工农产品、共同承担流通领域费用、共同分享利润,不仅节约了成本,而且分享了合作带来的种种好处和便利。作为农民的合作经济组织,合作社本质是合作与共赢,其主要作用是把农民和市场联系起来,在加工、销售方面发挥合作的优势赚取市场利润。目前,荷兰主要有服务、加工、供应、信用、销售五大门类的合作社,根据具体经营对象的不同,可进一步细分为供应、乳业、养牛、养猪、糖业、马铃薯、蔬菜、花卉、信用等不同的专业合作社。截至2014年,荷兰共有5000多家各种类型的合作社,其中大多数都是在过去十年间涌现的。荷兰总人口约1700万,合作社成员就有2500万,荷兰信用合作社对GDP的贡献高达18%。
荷兰农民成立合作社的驱动力,就是要减少交易的成本,让自己的产品在价格上拥有优势。为此,荷兰农业合作社确定了专业化、产业化、科技化、合作化的发展方向,最大程度发挥规模和品牌效应。为确保合作之路永续长久,合作社明确社员既是生产资料的使用者,也是销售渠道的合作者,更是市场盈利的受益者,而公平、公正、公开、互利则是合作的基本原则。此外,合作社还具有明显的减风险、提效益、促品牌等优势,是农民朋友的贴心人,受到广大社员的欢迎。
一是可以帮助社员减少或消除市场风险。面对市场突变和自然条件恶变等情况时,农产品的销售风险、回报风险就急剧上升,以单一农业合作社的力量是难以克服和应对的。为减少成本和风险,多个农业合作社结合在一起,形成更大的合作社,合作社之间细化分工,根据市场行情及时调整生产和销售方向。如荷兰FloraHolland花卉拍卖市场,是世界最大的花卉市场,由花卉合作社投资兴建而成,占地10公顷,地上建筑100万平方米,设有四个拍卖交易大厅、2000个交易席位、几千个品种,每天的交易额达数千万欧元。通过花卉拍卖行,合作社不仅将荷兰生产的最优质花卉集中在一起,而且邀请了世界范围内的优质销售商,将拍卖的荷兰花卉源源不断地输送到世界各地。这当中,花卉拍卖行发挥着总社的调剂效用。每天的拍卖行情就是市场的晴雨表,花卉拍卖行会将每天的销售信息及时反馈给农户,农户生产自觉根据拍卖行的情况及时调整产品结构,提升质量。凡是销售不好的花卉,合作社除了将之销毁外,还会寻找深层原因,及时分析是品种的结构不行,还是消费者的眼光发生了变化等,然后指导合作社的农民根据市场要求生产适销对路的花卉产品,这从根本上降低了滞销风险和成本风险。
二是可以帮助社员提升规模效益。荷兰土地面积有限,寸土寸金,必须依靠科技实现规模效益。以西红柿玻璃温室合作社为例,该合作社是由25个种植户组成,依靠科技力量,实现了产量规模化和市场规模化。无论是种苗购买、病虫防治,还是光照供给、包装配送等环节都做到数据化、精细化、自动化,温室中的病虫防治充分利用天敌,光照、水分、营养配给完全实现计算机控制。精细化、科技化管理,使区区25个成员的合作社所生产的番茄占荷兰市场30%的份额,销售额近1.5亿欧元,其中多串番茄占荷兰对外销售总量的30%,产品远销德国、法国、英国、意大利和俄罗斯等国及亚洲东部地区。荷兰合作社还扬长避短,利用充足的人力资源,走设施型、科技型和劳动密集型的农产品加工之路,重点发展了蔬菜、花卉、饲料和农产品加工业,通过加工增值,再销往国外市场。这也正是荷兰农业的发展方向。西红柿玻璃温室合作社的受损西红柿,通过晾干包装,销往喜爱这一产品的意大利。荷兰皇家菲仕兰坎皮纳公司是全球最大五家乳制品公司之一,该公司凭借荷兰高超的农牧业科技水平和无可比拟的原奶质量,生产的奶酪、黄油等产品畅销全球100多个国家。
三是专一性很强,能够形成品牌效应。荷兰合作社都是单一目的的专业合作社,围绕单个品种的农产品,开发形成了生产、加工、销售的产业链,进行贸工农一体化的专业化和产业化经营。荷兰农业已实现了农业区域化、专业化生产布局,农民经营也实现了规模化和专业化,如肉类、牛奶、花卉、蔬菜水果、银行等都是以专一经营来组建合作社。这种单品种专业合作社的最大优势是服务对象和内容较为集中,其他商业组织很难介入,同时对单一产品的质量改进、科研开发、深度加工和市场营销都较容易展开。如荷兰兰花企业就是花卉合作社的会员之一,成立于1957年,几十年来该花卉企业目标就是打造全荷兰兰花质量最优的品牌。
荷兰合作社是全世界发展最好的农业产业合作形式之一,具有可持续性,它让各方利益得到了最好平衡,使得生产者与兴趣爱好者能够达成共识,社会效益超越了经济效益,让单一个体农民从组织中真正获益,实现所有权、经营权、受益权的完整统一。一是确保合作社成员的所有权。合作社由农民自愿加入,不管其资产、资金多少,均享有一人一票的权利,农民有权选举自己的代表组成董事会或理事会。二是经营权得到淋漓尽致发挥。一方面,由参加合作社的农民代表选举董事会或理事会,合作社的经营方针、重大投资、盈利分配等均由董事会或理事会决策。另一方面,公司总经理由董事会或理事会聘任,所有的经营活动实行董事会或理事会领导下的总经理负责制,完全以市场经济模式运作。三是社员的受益权得到有效保障。荷兰合作社为社员提供许多服务,关键之处是帮助社员改进生产,提高产品质量和通过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
从中国国情出发,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不可能一步到位,要想立即达到荷兰农业合作社的水平,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农民专业合作社培育与发展涉及资金、技术、信息等多个环节,需要农业、供销、科技、保险、金融等多部门配合,形成联动。同时,农民专业合作社要实现产权明晰,确保农民成为合作社真正的主人,减少产品的流通环节,管理植入市场规制,走向专业化、科学化、规范化的轨道。当前,结合海南的实际情况,可从如下方面入手:
一是实现省级领导牵头,推动多部门联动。通过考察了解,荷兰合作社的发展成功,是社会信用环境、政府政策激励、农民掌握技术、成熟销售渠道、金融信贷支持等多方面协调发展的结果。海南合作社的发展,同样需要有清晰的理念及规划,建议由省委农办、农业厅、财政厅、科技厅、工商局、税务局、农信社等多部门联动,特别是由省级领导牵头推动,帮助其不断发展壮大。
二是引导合作社不断调整结构。在荷兰农业总产值比例中,初产品仅占20%,加工占30%,贸易及物流占40%。目前,海南农民专业合作社基本都为初产品类,规模加工、配送物流及销售贸易等专业合作社开发潜力很大,海南农信社也要加大对相关专业合作社引导扶持力度,重点依靠三农专家委员会和小额信贷技术员,为其做规划、找市场、控风险,做到信息对称化。
三是从海南优势农产品入手建立加工及销售合作社,逐步带动其他类合作社发展。海南农民合作基础较弱,真正意义上的合作社基本不存在,普通的农民合作因技术、市场等重要元素的缺失,根本无法达到合作联动目的。因此要实现以大带小,以强扶弱,建议以生产橡胶、芒果、龙眼等海南优势农产品的龙头企业,或者本地农业种养殖大户为基础,建立各行业品种的农民专业合作社,集体议价、集中加工、集中销售,待占有一定市场份额后,会员逐步放开,带动最基层农民共同增收致富,实现共同受益。
四是要下大力气改变合作社运作模式。海南合作社多是由当地农业大户组织当地农民共同组建,且基本是由农业大户掌管运营,而荷兰合作社一般都聘任具有专业知识或资源的专职人员负责运营管理,大大提高了合作社的专业水平。建议以市场化为导向,参照荷兰皇家菲仕兰坎皮纳公司运营模式,成立海南第一家示范合作社。
五是科技要成为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驱动力。荷兰农户技术水平普遍较高,主要归因于家族式的传承和良好的教育及技能培训,且由于每个家族基本只种植一种或类似的几种产品,每个农户都累积了较高的种养技术,很多都是种养领域的专家。参照荷兰的做法,可以充分发挥三农专家作用,提升农业企业及农户科技技术水平。同时,有些合作社还可以成立自己的技术学院,培养专业人才来专门指导社员提升其技术水平。
(作者单位: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
本文责编/曹秋秀 邮箱/3648011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