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历史转折1977—1978》有感

2016-11-26 17:22季思源
小品文选刊 2016年20期
关键词:亲历者人才历史

季思源

(内蒙古师范大学 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22)

读《历史转折1977—1978》有感

季思源

(内蒙古师范大学 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22)

《历史转折1977—1978》一书是由杨胜群和陈晋主编的,一本研究关于文化大革命后社会开始转变,历史开始转折的这段历史的作品。

这本书由冲破“两个凡是”、邓小平第三次复出、恢复高考、全国科学大会、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走出国门再看世界、国务院虚会、邓小平东北之行、为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准备的中央工作会议、十一届三中全会和后记共十一部分组成。这本书的最大特点是包含了许多亲历者的回忆,历史是一个民族的记忆,而亲历者的记忆是构成历史的基本元素,亲历者的记忆对研究历史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这本书所写年份非常特殊,1966 年广大青年学生为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纷纷离开学校,开始了上山下乡的生活。曾经在“文革”中盛极一时的“读书无用论”,是对教育和文化的极大蔑视,是一种完全不正确的价值观。知识分子成为急需接受劳动 人民再教育的群体。

这本书给我感触最深的就是恢复高考这一章,在中国现代历史上,1977 年是一个值得纪念的重要年份。他标志着一代人的命运从此被改变,停废 11 年之久的 高校招生考试于 1977年12月8日至9日在全国恢复举行,570余万考生走进考 场,接受高校招生考试的选择。这是中国人才选拔制度的重大转折,标志着以知识 和能力为基础的客观评价人才标准取代了推荐制下权力、血缘与关系的主观随意 性。高考制度的恢复,对教育领域产生重大的影响。1976年粉碎“四人帮”以后新中国的处在一个非常重要的转折时期,有人甚至说:从某些方面看,1977年的中国可以用国歌里的一句话来形容‘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是的,当时的中国确实已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文化大革命,这场持续了十年之久的混乱,一系列的错误的政策、方针的提出使国家的政权遭到严重的削弱,政治混乱;经济起伏动荡发展缓慢,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经济体制趋于僵化,中国与发达国家甚至是发展中国家的距离也越拉越大,文化氛围混乱,知识分子稀缺。新中国已经走到了不得不改变的时候。1977年的中国开始拨乱反,开始恢复生产发展经济,更重要的恢复了高考制度。

1977年10月21日,《人民日报》发布了恢复高考的消息。当天社论的标题就格外醒目——“搞好大学招生是全国人民的希望”!得知这个令人振奋的消息时,北京一个叫阎阳生的大龄青年,时称“老三届”的正在京郊租住的民房里用碎砖剩瓦盖小厨房,以迎接他第一个孩子出生。他的作文题目是《不称职的父亲》,作文的开篇这样写道:“再也没有比婴儿的第一声啼哭更能提醒你已经进入中年了,这是个女孩,皱着眉头哭着。大概她也像门口的那个护士一样,不相信这个挎着书包,满脸胡茬的人就是她的父亲吧......”一位当时的省高考招生办干部说:当时大家积压多年的学习热情一下子释放出来了,很多人重拾起旧课本加入到复习待考的大军,全省各地到处都是买书、借书、读书的景象,工厂、田间、学校到处都是勤奋读书的身影,图书馆、新华书店里人头攒动,成为最拥挤、最热闹、最有活力的地方。青年人谈的是高考想的是高考、期待的是高考,整个社会就像是一个蓄势待发的巨轮,全力以赴等待着高考的到来。一位1977年的考生陈廷湘说:我们入学后的前几个学期,开学时都举行激动人心的全校性开学典礼。在一次开学典礼上,校长宣布“文革”后晋升的第一批讲师名单,一位已经成就卓越的学者因为得以晋升讲师而以激动得几乎令在场者共同落下喜泪的讲话表达了对党和学校的感激之情。他的讲话之所以感动了所有人,就在于他宣告了教师职称制度的恢复已由梦想变成了现实。同时,学位制度也很快恢复了,差不多与我们同时入学的那些人数极少的攻读硕士学位的研究生成了我们心中崇高的偶像。中国的高等教育大变革就这样起步了。

当我读到这些的时候非常感动,从字里行间感受他们对知识对高考的渴望,那种迫切的心情就像久旱逢甘霖沁人心脾。他们的那种感动、感恩、感激之情是那样的诚恳。是什么样的一种力量让一位已经是父亲的人坚持拿起书本高考,是什么样的一种力量让那么多人重拾起了书本,是什么样一种力量让一位卓越的学者仅获得讲师的资格就喜极而泣。

当年有570万青年学子参加高考,570万来自各行各业的,各种阶层的,各个年龄段的人都从新拿起了书本,奔赴到参加高考的大军中。1977年录取的考生只有27.3万,竞争非常激烈,然而人们的热情依然不减,虽然有的已经成家,有的成为了父亲,有的已经工作,但是不能阻碍全民教育的时代的到来。

当然受益最为直接的当属教育领域,因为恢复高考首先就是教育界的一项政策。由于废止高考,使教育严重倒退,而且影响使整个国家科技滞后,人才断层,根本无法满足社会发展和国家建设的需要。正如蒋南翔所说:同学们也应当看到自己的弱点无论在政治上或业务上,都还需要“补课”,要继续努力,使自己能真正成为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具有专业 知识和能力的又红又专的接班人。截止1977 年,全国招收工农兵学员 90 多万人。根据国家科委有关部门调查,这些学员中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比较强的约占 10% 到 15%;经过一段时间培训和补课基本胜任工作的占 50%以上;完全不胜任工作 需要的占 20%左右。从这些数据中不难看出,工农兵学员的素质和能力都远远不能满足社会发展和国家建设的需要。高校招生质量下降,成为直接制约培养专 门人才的一个重要因素。建立一种公平而有效的人才选拔机制,成为恢复和发展高等教育的首要 任务。

通过恢复高考政策,恢复了人才选拔当中“择优录取”的原则,改 变了过去以家庭出身论英雄的人才选拔任用制度,这就使得更多的青年拥有了公 平的发展机会和施展才华的空间。1977 年共招录了 27.3 万大学生,成为改革开 放后选拔和培养的第一批优秀人才,他们填补了新中国成立后知识分子和人才队 伍的断层,而其后招考录取的 1978、1979 级大学生,在社会经历和思想特征上都 与 1977 年恢复高考后首届大学生有很多相近之处,丰富而复杂的学前经历,造就 了这三届大学毕业生“不事浮华”、“崇尚能力”之“平民化的思维和处世风格”, 他们“是新旧教育体制转型的参与人。”也是这样一批又一批的有志学子撑起了新中国的未来。

对于今天的我们来说高考依然是大多数人改变命运的途径,对于一个人一生的影响依然非常重大,依然感谢高考。

季思源(1994-),女,辽宁省,本科,单位:内蒙古师范大学,研究方向:历史学。

G642

A

1672-5832(2016)08-0016-01

猜你喜欢
亲历者人才历史
人才云
初心如磐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汶川地震 十年十人
新历史
别再问我“为什么”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