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恒的逃离
——从空间批评视角解读《雨中的猫》的主题

2016-11-26 17:22仲巧巧
小品文选刊 2016年20期
关键词:海明威个体景观

仲巧巧

(鲁东大学 山东 烟台 264000)

永恒的逃离
——从空间批评视角解读《雨中的猫》的主题

仲巧巧

(鲁东大学 山东 烟台 264000)

本文以空间批评理论为基础,试从景观空间、社会空间以及个体空间对美国最伟大的作家之一,厄内斯特·海明威的短篇小说《雨中的猫》的逃离主题进行解读。指出无论是景观空间,社会空间还是个体空间无不都透露出小说主人公逃离的情绪,表明空间解读起到了阐释和深化主题的作用。

《雨中的猫》;空间批评;逃离

20世纪末,学术界经历了引人注目的“空间转向”。学者们开始刮目相待人文生活中的“空间性”,把以前给予时间和历史的青睐,纷纷转到空间上来。空间转向的成果最终导致城市设计、地理学、建筑以及文化研究等学科呈现出相互交叉的趋势,并且影响到对文学文本的重新解读。[1]《雨中的猫》作为海明威的又一短篇力作,吸引了众多学者的眼球,对该小说的研究也多如牛毛。但是这些研究大多从女性主义,象征主义,冰山原则等方面着手来分析的,还没有从空间这一角度来分析的文章。因此,本文试图采用空间批评的视角从景观空间、社会空间及个体空间[2]对《雨中的猫》的逃离主题进行解读。

1 对《雨中的猫》的空间批评解读

1.1 景观空间的渲染——女主人公的逃离

《雨中的猫》通篇仅两千多字,基于海明威的创作风格:简练、含蓄,只有一来一往的对话,而若只是局限于这些对话,读者对主人公的心理是无从把握的,更不用说小说主题了。但所谓触景生情,睹物思人,我们往往能从作者的景观空间描写中找到蛛丝马迹。首先,作者设定的背景是两位美国人在意大利的旅馆而且“天正在下雨”,[3], 营造的是一种人在异国他乡而又恰逢阴雨天气的悲凉之感, 为整部小说定下了悲伤无奈的基调。而女主人公在窗边所看到的“下面刚好有一只猫蜷伏在一张滴水的绿桌子底下,尽力把自己围的严摊实实的,好不给雨淋着”[4]正好使得她触景生情,认为那就是自己,孤单没有人疼爱。一路走来,她逐渐看清了自己丈夫的真正面目,她心里明白自己在丈夫心中已经无足轻重,可是她扔在努力,通过各种方式来引起丈夫乔治的注意。

1.2 社会空间的压迫——男女主人公的双双逃离

海明威的冰山创作原则留给读者太大的想象空间,我们联系上下文,可以发现,主人公二人是从美国的家来到意大利的,这里就存在着两个隐含的社会空间——美国,家庭。从主人公之间的了无生气的对话我们可以推断出他们之间的婚姻已经陷入了危机,面临着离婚的问题。这在美国与家庭这两个社会空间下成为一股异质因素。因此,他们受到了社会空间的压迫,只能逃离。为了寻找能暂时存放这一异质因素的社会空间,他们来到了意大利,住在一家旅馆,而旅馆向来都是逃离逃亡的象征。而且根据小说中的细节描写:“他们的房间在二楼,面对着海,也面对着公园和战争纪念碑。公园里有棕榈树和绿长凳。天好时总有个艺术家带着画架来。”[5]可以看出,他们的逃离已经开始了很久,而且还将继续进行。

1.3 个体空间的对抗——男主人公的责任逃离,女主人公的精神逃离

在社会空间的压迫下,男女主人公双双逃离。而作为独立的人,他们又分别有自己的个体空间。个体空间原本应该相互独立的,而在这样一个男权为主导的社会中,小说中的两个个体空间则呈现出女主人公对男主人公的依赖,男主人公对女主人公的控制。这个局面一直稳定的存在,直到女主人公抓猫事件的发生。故事中通过二者的对话,表现出了两个个体空间之间的矛盾与碰撞,即妻子试图引起丈夫的注意,得到丈夫的关爱,而丈夫却自始至终都对妻子表现出一种貌合神离的态度,根本没有尽到作为丈夫的义务。妻子要去抓猫,丈夫嘴上说着“我去”,可是仍旧躺在床上看书。妻子问:“要是让头发长出来,你说好不好?”[6],丈夫不从正面回答,而是喜欢现在的样子,并且对接下来妻子的唠叨感到不耐烦,最后用一句话堵住了妻子的唠叨:“噢,别说了!找点书看看吧”。[7]凡此种种无不表明男主人公对妻子已经早就没了爱,而他现在唯一能做的就是假装看书来逃离妻子的唠叨,带妻子旅行来逃离家这一社会空间所赋予他的责任。而也正是这样,妻子已经忍无可忍,于是决定自己去寻猫。而就在这个决定作出的那一刻,就标志着女主人公已经开始有了精神独立的意识,她逃离男主人公的心情更加急切。在下楼、出门、回房间的这一过程中,她两次感受到了来自陌生人——旅店老板的尊重、怜爱,这就更加坚定了她的逃离心情:“一个陌生人都可以对我这样,更何况作为我的丈夫的人呢?”她意识到自己值得拥有更好的对待。因此才会有了篇末那几句慷慨激昂的宣布:“我要……”,“我要……”,“我要……,我要……,我要……,我要……,我要……,我要……”。[8]这是女主人公对婚姻中男女不公平的强烈反抗,是对自己精神独立的强有力的渲染。她决定不再向以往那样依赖自己的丈夫,她要逃离,逃离社会中男女不平等的禁锢,逃离自己对丈夫的依赖。另外,在整篇的交谈中, 妻子要么站在窗边,要么坐在梳妆台前,唯一一次坐在床上(丈夫所在地)也就持续了短短几秒紧接着就又离开。从这一点上也能看出女主人公所怀有的逃离的情绪。而最后旅店老板派女仆送来的大玳瑁猫更是画龙点睛般的揭示了本文的逃离主题——雨中的猫一直被认为是女主人公的化身,而送来的却是大玳瑁猫,也就是说,此时,女主人公在经历了种种之后,已经偷梁换柱般的换了一个人,她已不再是那个凡事都要依赖丈夫听从丈夫的“雨中的猫”而是一只逃离控制的“大玳瑁猫”至此,女主人公通过努力成功逃离,实现了精神独立。

2 结语

空间批评理论应用在文学批评中,使我们可以观木见春,深入探究文本中所体现的社会和政治意义。空间批评理论在审视《雨中的猫》这部文学作品中的景观空间、社会空间以及个体空间的同时,把重点放在探究这些空间背后所蕴含的逃离主题。空间批评理论在提供给我们一个或多个研究视角与理论维度的同时,进一步证明了空间作为文本存在的一个维度在挖掘小说内涵价值上所具有的不可忽视的地位。

[1] 高琳佳.《黑暗的中心》的空间批评解读[J].四川民族学院学报,2012,21(1):77-80.

[2] 张红.用空间批评理论解读哈代的《无名的裘德》[D].北京:中央民族大学,2010.

[3] [4][5][6][7][8]海明威.海明威文集·短篇小说全集[M].陈良廷等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 1999.

仲巧巧(1991-),女,汉族,江苏连云港市人,在读研究生,鲁东大学外国语言文学专业,研究方向:英国文学。

I106

A

1672-5832(2016)08-0010-01

猜你喜欢
海明威个体景观
景观别墅
景观软装在地产景观的应用及市场前景
海明威的《老人与海》
海明威名言
包罗万象的室内景观
重温海明威
《景观平面图》
关注个体防护装备
明确“因材施教” 促进个体发展
《老人与海》与海明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