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佳佳
(云南民族大学 云南 昆明 650500)
生命不可承受之轻
——浅析沈尹默《三弦》
陈佳佳
(云南民族大学 云南 昆明 650500)
作为中国现代新诗史上最早发表的白话诗之一,沈尹默的《三弦》不仅仅是散文诗创造的成功典范,更是以其独特的审美视角将古典诗词的意蕴和现代诗歌艺术完美结合,为现代新诗的发展道路开启了萌思;沈尹默的诗作有着现代时期追求民主、平等博爱、人格自由的时代精神,透露了萌芽形态的象征主义新诗诞生的信息,语言通俗晓畅,既借用了古体诗双声叠韵的音节美,又不失含蓄蕴藉的深远意境,其代表作之一《三弦》“从见解意境和音节上都可以算作是新诗中一首最完全的诗”,是中国新诗创作初期继承和创新的典范。
全诗分为三节,层次清晰地从远景、中景、近景三个角度糅合成一幅苍凉、深远的画面。“火一样的太阳”肆无忌惮的“直晒着”漫向远方的“长街”,路上极少有人行走,静静悄悄,只有风儿悠悠吹动枝枝杨柳。如此肆虐的烈日和无人的街道,显示出一种隐秘的寂静与孤独。“夏日中午炎热而冷清的自然景象烘托了一种寂寞衰落的时代氛围。”①此时的静与深夜时分的静谧完全不同,夜晚的静是恬淡安详的,而此时正午烈日下的静却让人感到一种烦闷、灼热,重压之下内心的窒息感。
稍稍走进,或许曾巍峨雄壮的大门如今已破败不堪,院子里都长出了“绿茸茸的细草”,闪耀着阳光的颜色;一个弹三弦的人指尖轻轻拨弄,被挡在一堵低低的土墙后面,唯有那“鼓荡的声浪”轻柔地一波波袭来。“在这沉寂的背景中,唯有三弦的声浪在断墙颓垣边鼓荡,使原先的那种寂寞、烦闷感又平添几分沉重。这便是作者在第二节中所着意渲染的一种气氛。”②在这一静一动中、烈日焦灼与弦音徐徐中,画面与乐响交织,互闻互衬,奠定了诗作的基本格调。
定睛细看,一个衣履滥衫老年人坐于破门之外,双手抱头,不言不语。这位无名的老者缘何在这炙热的烈日之下还要在破门之外抱头静坐呢?我们虽无法捕捉他的面部神情,但其动作和神态却同这三弦的乐曲、弹奏者之间有着一种复杂暧昧的关系。声声三弦之音浪如同悠悠的风儿吹进了老者的心扉,激起其心里层层的浪花,默默消解着老者深重的孤寂与沉痛。拨弄三弦者以哀音诉说着人世沧桑的感慨,默听三弦者以无声的静寂咀嚼着自己的悲哀。“墙里人和墙外人可能身世不同,心境各异,那三弦的哀音却把二人无形地联系在一起。”③虽可能不同处境,却同样的体验人生的悲苦,无法抵抗命运的无常,无法争取人生的独立与尊严,无法保卫自己的家人和理想……这种在悲苦之中浸润的心灵,这些在乱世峥嵘之中挣扎的灵魂,是命运的悲剧、时代的悲剧。
《三弦》体现了我国古典诗歌描绘音乐的传统,历来被人称道。胡适评价《三弦》说:“新诗体中也有用旧体诗词的方法(指用双声叠韵)来做的,最有成效的是沈尹默君的《三弦》······,这首诗从见解意境上和音节看来,都可以算是新诗中一首最完全的诗。”双声叠韵是我国古典诗词中经典的文化传统,《孔雀东南飞》中“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古诗十九首》中“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等等,《三弦》中也出现了“悄悄、悠悠、茸茸、闪闪、低低”等叠音词,以渲染正午烈日下阳光的毒辣和长街破院的荒凉苍茫。在诗中更能传神体现动人的音乐性乃是静坐的老者。三弦之音并没有通过诗人的直接描绘倾泻而来,而是通过被土墙挡住的弹三弦的人、破衣裳的老者,极度的炙热与沉闷之中,却能静默着弹奏着、聆听着三弦鼓荡的声浪,沉浸在音乐的世界里,全然忘却了身边的一切,忘却了自己的衣衫褴褛,忘却了周遭的断壁残垣,忘却了生活的悲苦愁闷。“双手抱着头,他不声不响”,这位老者听得如此专注,那么静默、那么集中,如同奥古斯特·罗丹的《思想者》,一颗年老沧桑的心完全进入自己的世界,浸没在自己的苦痛经历中,弦声勾起的回忆中。演奏者和老者的忘情与沉醉正是间接体现了音乐的神采与魅力,我们虽未曾亲耳聆听,耳畔却已轻奏沉醉美妙的三弦之乐。
烈日炎炎之下的悠悠清风,断壁残垣之下的茸茸绿草,风刀霜剑苍茫人世中的慰藉;饱经风霜的老者感慨人生苦短而自然永存,繁华如过眼云烟、而草木却生生不息;余华的《活着》里也有一位这样老者福贵,他历经人世的沧桑,家庭天翻地覆的变化、朋友的纠缠恩仇、亲人一次次的相继死亡,几十年的岁月流逝之后只剩一头老牛相伴在田间耕作,然而其心里却没有残留太多沉重的伤痛和悔恨,依旧是清风明日里平静地犁地耕田,平静地过着平淡的日子。在疾风骤雨的时代风云下、在日夕万变的革命浪潮下,个人的命运是如此的微弱和卑琐,无法掌控的因素太多。唯有活着,才是一切的可能;或者并不能改变什么,但我们依旧要倔强的活着,“死也要或者”。《三弦》里“不声不响”的老者缘何在烈日炎炎之下,行人稀少的长街之中,独坐断壁残垣之侧呢?他那被手抱住的头,经历了怎样的风雨与挫折呢?唯一知晓的这位承受岁月洗礼的老者与一位挡在矮矮的土墙后面的神秘三弦演奏者在演绎着高深流水的情义,在细细品味尘世之外音乐的美妙;在动乱的时代和悲苦的人生面前,像福贵一样,平静地活着,坚忍地活着;正午虽是烈日炎炎,却还是有悠悠的清风拂过路边的杨柳;昔日辉煌的大门虽已破败,不远的院落里还是长满了象征希望的茸茸细草;那段矮矮的土墙,就算你遮蔽了那弹三弦的人,却掩盖不了三弦之声悦耳的存在;它穿过土墙、飞过大门,跟随轻柔的风儿一起,拂过路边的杨柳,吹进了老者的心里,滋润着老者的灵魂。如同希腊神话里惹怒众神遭惩罚的西西弗斯,日复一日的将一块巨石推上山顶,每每未到山顶就又滚落下来,前功尽弃,于是他反反复复地、永无止尽地做这件事情,西西弗斯的生命也在这样一件无效而又无望的苦差事中慢慢消耗殆尽。这位沉默不语的老者和余华笔下的平淡镇静的福贵一样,面对着生活的不确定和不可掌控,并没有像俄狄浦斯王做艰辛而无谓的挣扎,而是平静的接受着这一切的磨难与挫折,平静地应对着生命的不可预测性,以平凡的身躯来应对神秘的命运之神,承受生命不可承受之轻。《三弦》这首诗极富意境与独特韵味,运用几组二元对立墙内与门外,有声与无声,沈尹默在质朴的文字中寻求画外之意、弦外之音,生动而深沉地绘制了一副独特的有声画,画面清晰而意境朦脓,言有尽而意无穷,留给人们无尽的想象和回味。
注解:
① 孙玉石·中国现代主义诗潮史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7
② 公木·新诗鉴赏词典[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1:12
③ 孙玉石·中国现代主义诗潮史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7
陈佳佳(1987-),女,汉族,湖北黄冈,硕士研究生,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研究。
I106
A
1672-5832(2016)03-004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