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丽娟
汉字形体与对外汉语汉字教学
陈丽娟
汉字属于众多语言符号中最难学的符号之一,它以其独特且优美的形象激发人学习的兴趣,却又因其复杂难记的形体而让人望而却步。
一般语言学家认为:文字是有声语言的补充性交际手段,这种手段在语言的基础上产生,主要用来把言语传到远处,长久保持,并且借助图形符号或形象来表现,任何文字都是形、音、义的结合体。汉字是世界上唯一存活的语言;汉字记录了一个庞大的民族、一部庞大的历史、一种延续了数千年的灿烂文化;汉字凝聚着约占世界人口五分之一的中国人以及生活在世界各地约三千万的华人。当我们以这种语言为研究对象时,应该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发现汉字的魅力,并将着眼点放在如何推广汉字,如何提高对汉字的认识,直至骄傲地向全世界推广博大精深的汉字。这样的共识是站在对外汉语教学第一线的老师应该达成的,理论界也已普遍认同了对外汉语教学中汉字教学的必要性。
但是,实际情况是,第一线的汉语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汉字教学究竟如何定位的疑问。充分尊重学生学习意愿的老师可能认为如果学生的学习目的只是交际,那么他们也许可以用拼音替代汉字;面对学生不断抱怨汉字难学,并写出面目全非的所谓汉字后,老师也可能越来越相信汉字确实难教,为了保证教学进度,老师也开始有意无意地逃避汉字教学;谈到具体的汉字教学中笔顺是否需要规范的问题,老师们更可能选择宽容。
但时至今日,如果讲汉语教学的目的仅仅局限于满足好奇的学习者交际之用,似乎有些狭隘。国际汉语推广应该承载着更多的内涵,汉字记录汉文化的功能从历史的角度来看甚至可以超越汉语记录汉文化的功能。这一结论我们只要看看今天已经完全使用白话文的人们仍然孜孜不倦地学习文言文就可以看出。当人们一次又一次讨论《论语》《庄子》等先秦典籍时,显然已经对孔子说论语时的语音、庄子谈养生时的语音不得而知。因此,不仅应该承认对外汉语教学中汉字教学的必要性,更应该承认汉字推广在汉文化推广中是不可或缺的载体之一。
但也有外国学者甚至中国学者坚持认为汉字应该走拼音化的道路,对外汉语教学也应该以拼音教学代替汉字教学。例如世界汉语教学协会副会长柯彼得先生曾在《汉语拼音在国家汉语教学中的地位和运用》(世界汉语教学2003年第3期)一文中提出汉语拼音亟待“解放”的观点。柯彼得先生认为虽然汉语拼音在近半个世纪以来经受了国内外的长期考验,并早已被证明是中国语言历来最有效的拼写
系统,但是,由于政治与文化思潮以及许多偏见的影响,汉语拼音至今仍被放到次要的地位,它的潜能尚待发掘。汉语拼音在21世纪应该越来越多地担负起与汉字并驾齐驱的重要任务,自然而然地成为正规的文字。确实,汉语拼音是汉字的得力助手,特别是在信息检索、中外交流和人机交流中,作用非常重要。但是今天,我想我们应该看出的是,不管拼音多么重要、多么有用,它的存在仍然是为保存汉字、发展汉字服务的,而不是所谓取代汉字。
造成对外汉语教学中汉字难教、难学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就是汉字本身有“四多四难”等。大部分非汉字圈汉字学习者都认为汉字难学,是因为大家通常把汉字符号系统看成是绝对的表意文字,忽略了汉字表音的一面,没有看到汉字“表意为主,示音为辅”的性质。另外,传统的汉字教学观点和习惯也加剧了汉字难。有些老师认为汉字是没有规律的,因此学习汉字唯一的方法就是多写,希望学生在不断练习之后熟能生巧,这对于西方学生来说无疑是任其自生自灭。再有就是忽略部首和笔画教学而直接进入追求量和整字的教学。有的教师往往在开学一两周就开始布置汉字作业,规定学生每周学习一定量的汉字,学生刚开始可能会因为新鲜对汉字保持着极大的兴趣,但渐渐就会放弃。在对部首或笔画等全无或仅有模糊概念的时候,只以数量作为学习汉字的目标是不科学的。字形结构教学对从未接触过汉字的学生来说看似多余,却在引导学生入门、帮助他们逐步建立正确的汉字书写基础。
当然,汉字确实存在特点,比如,汉字的符号体系极其复杂,符号数量极其庞大。汉字的繁难,一是笔画,二是个数。不过我国简化汉字的工作经过几十年的实践,已卓有成效,给汉字定量、定形、定音、定序,使之渐趋规范化、标准化。这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学习者的学习负担。
既然汉字是绕不过去的一关,那就要求对外汉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精心设计、准备汉字教学内容,采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首先要将来自非汉字圈和汉字圈的学生区别对待。来自非汉字文化圈的学生对于汉字是完全陌生的,应培养他们对汉字的兴趣,有了充分的兴趣才能激发学习的热情。
早期的甲骨文大都是汉民族祖先在长期社会实践中根据现实生活中的物或物与物之间的联系描画出来的,例如“马”、“鱼”、“鸟”等。教授这些汉字时就得让学生了解汉字,将学习与生活中的事物联系在一起。在形声字的教学中,可将形声字的偏旁归类,用类推法引导学生学习。具有表意特征的形声字,使汉字的字形与字义之间有了联系,还有一部分形声字的音符、义符分别与该字的读音、字义之间有关。汉字“音、形、义”三要素之间的关系,是解释汉字的基础依据。可以说,字形既是难点,也是攻克汉字教学的突破点。因此,在对外汉语的汉字教学中要充分地利用汉字的规律和特点,使教学过程更为简单、学生接触更为深刻。来自汉字文化圈的学生在汉字了解与熟悉程度上有一定优势,但由于许多字都与中国的汉字在形体上不同,因此在教学中也要注意到其母语的负迁移。
另外,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电脑已成为课堂教学的必备用具。因此可以尝试在教拼音时,直接把电脑汉字输入法同时教给学生,增加学生正确认读汉字的概率,因为学习者在输入汉字时始终处于“发音”和辨认区别“同音字词”的过程中。还可以采用开放式汉字教学,发动学习者来参加“认字”、“造字”的教学过程。比如,给出一个义符,任由学生加上其他声符或其他部件;或给出一个独体字,由学生加上其他部件,用这种类似“游戏”的方式让学生来构成新字。
综上,汉字虽难,却仍需教之,也有法可教,这就要求站在一线的对外汉语教师熟练掌握汉字及其教学技巧并在教学过程中运用,“贯彻从笔画少的字到笔画多的字和从独体字到合体字的原则;要多做部件的分析和组合练习;要尽可能解释字义并适当介绍形、音、义结合的特点,充分利用象形、形声、会意等造字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汉字。”(吕必松,1996)
天津师范大学 国际教育交流学院 3003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