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敦子作品互动点评

2016-11-26 13:26
作品 2016年1期
关键词:情绪诗人小说



范敦子作品互动点评

>>公刘文西 (90后诗人,曾获复旦光华奖,第五届中国校园十佳诗人等诗歌奖项。)

“南沟”,一个文化场域的历史角色转换,新时代和旧时代交锋的废墟。母与子两代人,上沟、下沟,最终离开了这个文化场域。但文化已经成为其缔造者、在场者、参与者们的历史记忆,在场与不在场之间奇妙的结合起来。年轻人远走高飞、离开故乡,这种不在场使得旧有文化萧条荒芜,但同时旧有文化很可能以一种分身、“小我”参与了全球化的文化大潮。

我想在这个城市化、全球化,深度异化、魔幻化的时代,作者作为这个时代的在场者,这篇小说肯定唤起了一部分人关于乡村、自然、祖先、神灵、亲情、爱情的生存经验,墩子在小说中挑起了历史文化这个大梁,是很有抱负的。

>>智啊威 (90后,曾获复旦光华诗歌奖,著有诗集《豆芽街24号》。)

整篇小说行文流畅,情感饱满。从找不到父亲的沮丧开始抓住读者,一点点交代“我”与父亲的温馨往昔。整篇小说在结构上很用心,我称这种小说的结构为“解谜式”结构。一阵风起,吹走树叶,光秃秃的树上没有父亲(这一段写风起,特别准确和传神,分别写出了风起时兔子和蛐蛐的动作,它们的动作给这场风增加了气势和威力。像这样精准的细节在整篇小说中会频繁出现,子弹般击中细心的读者)。最后几段对“鬼火”的描述,透着一种无言的悲凉,使整篇小说看上去显得张弛有度。

>>西哑 (90后诗人,代表作《失眠者说》、《箴言》。)

《鬼火》一开始便为我们营造了特别静谧的小说阅读氛围。随后叙述逐渐打破静谧,先入为主的情绪描写“我很失望”,一连串的心里状态描写对这种情绪的状态、来源的阐释。这种情绪笼罩在全文中,对这种情绪的解构也伴随着寻找父亲而潜伏在整个文本中。当然,从“我很失望”这一句的“我”一出场,就仿佛“我”刚刚从某种情境中逃逸出来。情绪慢慢稳定下来之后,整个故事便由“我”展开两条叙述线向“你”娓娓道来——一条是关于寻找已经“丢了”的父亲的顺时针叙述;另一条是隐藏在寻找父亲的过程中对我和父亲、母亲的往事的细节回忆的逆时针叙述。这两条线中,作者都小心翼翼地引诱着读者感受一种荒诞的、离奇的触感。

>>李宏飞(90后诗人,代表作《在村子里》。)

文中通过母亲和我寻找父亲,母亲要告诉他自己有多恨他。父亲走后,一个女人对生活的承担、煎熬、忍耐;我对父亲的不解,怀念和自己内心的追问。父亲过去做了一件错事,通过母亲的口我们知道:“ 他斗死了我的父亲。”这就是父亲消失的原因,是他对罪恶承担的方式。

《鬼火》的叙述语言是我最为欣赏的地方,我想或许也是作者最得意的地方。一年前,他和我说,他从市图书馆出来,看到前面广场上空飘飞的风筝,他想到父亲,他说有一天父亲要是“飞走”会怎样呢?于是就有了那篇《父亲飞》。这篇依然是对父亲“飞走”后会怎样的探讨。

“一个真正的作家永远只为内心写作的。”《父亲飞》是遵从内心叙述的,《鬼火》这篇也是如此。

>>赵应(1993年,诗人,出版诗集《微神》。)

这是一篇“文革”题材的小说。但巧妙的是,作者并未直面描写那个大的时代背景,而是曲径通幽,以二娃口中的“父亲丢了”开篇,然后正如读者心中初想,接下来小说理所应当地会将故事转向“追寻父亲”,最后曲径通幽,引领着读者悄然抵达一种充满黑暗且神秘难测的境地。

作者四两拨千斤,以一连串精妙编织的平实叙事,曲折多情地去写本该是恢弘多难的大时代故事,不得不让人佩服其勇气和高超的写作技巧,然而在这背后隐藏更多的,其实又何尝不是一些现实中的苦闷,以及那些我们至今仍念念于心的、对已逝往事与历史记忆的深切缅怀呢。

(责编:郑小琼)

猜你喜欢
情绪诗人小说
那些小说教我的事
我理解的好诗人
诗人猫
小情绪
小情绪
小情绪
情绪认同
诗人与花
想当诗人的小老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