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听到玩,开发音乐智能

2016-11-26 13:06:57徐小东
莫愁 2016年33期
关键词:乐器婴儿节奏

☺徐小东

从听到玩,开发音乐智能

☺徐小东

从“听音乐”到“玩音乐”

专家对200余名1—2岁的幼儿进行调查,结果发现每天听音乐两小时以上或经常连续听音乐两小时以上的宝宝,学话往往较迟,学习语言的能力往往较差,发生语言障碍(发音不准或口吃)的比例也往往较高,并有可能养成沉默孤僻的个性。

以上的研究虽然还不是定论,但给我们提了一个醒:凡事不可过度。宝宝的智力是一个多元结构,过度地刺激、发展其中的一个,可能就会抑制其它,就像该研究所提到的“过度活跃婴儿大脑负责音乐的部位,可致使负责学习语言的部位受‘冷落’”。

那么,怎样避免这种结果呢?那就是想办法使“听音乐”这种“单向输入模式”转变为“玩音乐”这种“双向互动模式”:

1.控制听音乐的时间

婴儿时期,每首音乐1—15分钟就够了。一次只听几首。

2.玩找声音的游戏

宝宝3个月起,你可以用风铃、小铃铛、三角铁在婴儿耳边发出“叮叮”声,引导他用目光来追随、寻找。六七个月大时,婴儿最喜欢玩的就是这样的游戏了。就好像你一叫他的名字,他会赶紧抬头朝你看一样。

3.打节奏当指挥

6个月以后,婴儿握着小乐器时,你可以摇着他的手让他为乐曲打节奏。

4.跳音乐

滚、爬、挥舞手脚、扶着他蹦跳……这些也都是对音乐的互动。

5.问答

用唱的方式一问一答,用演奏不同乐器的方式一问一答(你吹哨子,他敲钟琴),用演奏与舞蹈的方式一问一答(你敲三角铁,他跺脚),用演奏不同节奏的方式一问一答(叮叮叮——叮)……

6.音乐接龙

一首曲子,你哼唱上一句,他哼唱下一句。

方法有许多种,总之就是要在“沉浸与聆听”中加入“表现与创造”,让单通道的被动感受变为有视、听、触、动觉主动参与的多种感官的交流与互动。

激发、呵护宝宝的音乐智能

值得庆幸的是,科学早教的概念发展十几年以来,一些系统的音乐感知培育课程已经被引入我国,有比弹钢琴更为适合的形式,带领婴幼儿轻松而愉悦地踏入音乐的大门。好的课程运用轻松愉悦的方式,在音乐小品、小歌谣、游戏和故事中将音乐感知和音乐规律进行激发与传授,从形式上大大改变了以往传统的音乐入门方式,能让宝宝在0—6岁间完成基本音乐素养的培育与积累。不仅是培训课程,父母在家也可以和孩子互动起来,利用音乐小品、歌谣等形式帮助孩子提高音乐素养。

好的音乐智能培育方式包括:

1.基本音乐常识的认知,包括音名、唱名、快慢、强弱等。通过五线谱与节奏的游戏,让宝宝逐步尝试创作高低、长短等不同旋律;

2.从单一的乐器开始,认识并接触多种乐器,了解不同乐器的声音特质,进行简单的乐器演奏,尝试进行乐器合奏;

3.开展音乐欣赏,欣赏各种曲风,认识音乐的多样性;

4.将机械的音乐感知方式变为听得到的语言、看得见的舞蹈、画得出的图形。

在这样的基础上,所有的音乐常识都化作一支支小曲,小朋友在跑、爬、跳和游戏中完成了体验、感知。

在这样的基础上,学钢琴不再是学音乐的开始,小朋友会通过拍、打、敲、弹等方式尝试许多声音。他们在辨别、在组合,他们在寻找自己喜欢的或者最能表达自己的声音。

在这样的基础上,他们能了解到音乐的多样性,不同的风格与表现方式能使音乐更丰富,更有魅力。

在这样的基础上,那些枯燥的乐理知识藏在一幅幅画面中,加深了宝宝对乐谱符号的认识与记忆。

在这样的基础上,那些节奏随着宝宝的小手指在图画中游走,落在各种各样的打击乐上。

经过音乐感知的培育与音乐能力的激发后,5岁半—6岁,宝宝就可以开始坐上琴凳,进入乐器弹奏技能的学习(不一定非得是钢琴)。在弹奏技能的学习中,一方面可以巩固并实践以往所认知的音乐理论知识;另一方面可以将自己对音乐的理解投入到演奏中,通过乐器的演奏来表达自己的情绪与情感。与此同时,创作也产生了。

女儿是4岁半时开始参加这样的培育课程的。由于以往在家里进行的音乐活动较多,女儿进入这个培育体系之后接受能力较强,进步很快,直觉反应也很好。现在她听到曲子后,总是要表述“它就像……”她对听“音”很感兴趣,很爱玩一个游戏:你唱我找。就是我们唱一句歌词,然后她在钢琴上找出最后一个字的音。比如我们唱“老爸老爸”,她就在琴键上找到“爸”的音;我们唱“我们去哪里呀”,她就在琴键上找到“呀”的音。这就是“试唱练耳”,是每一个学音乐的孩子的基本功,她就这样不知不觉地开始了。音乐课堂上学的儿歌、童谣,她也一首首在钢琴上找音并弹了出来。

她还经常玩“即兴作曲”游戏。一次,她和爸爸玩搭积木游戏。搭好后两个人分别介绍自己搭建的建筑物。女儿说:“我是给无家可归者搭的住的地方。”爸爸说:“我搭的是教堂,也像玛利亚小姐(《音乐之声》女主角)的修道院。”女儿说:“我来唱首歌。”于是她即兴自编自唱了一首歌,大意是歌唱“无家可归者的家”。爸爸也唱了一首《雪绒花》。然后女儿又唱了一首婉转而嘹亮的自编歌曲,她说:“这首歌唱给无家可归者。”这种游戏让宝宝觉得作曲并演唱是一件平常而普通的事,每个宝宝在任何时候都可以用这种形式表达。

所以,当音乐进入了日常生活,它便走下了神坛,揭开了神秘的面纱,开始以亲切的面貌面对我们。

(作者长期从事婴幼儿学习方法研究与教材开发工作)

编辑朱璐zhulu83@126.com

猜你喜欢
乐器婴儿节奏
婴儿为何睡得多
英语世界(2023年10期)2023-11-17 09:18:44
花有自己的节奏
幼儿100(2023年35期)2023-09-22 07:28:40
学乐器
今日农业(2022年16期)2022-09-22 05:39:06
吃饭有个最佳节奏
今日农业(2021年6期)2021-06-09 08:05:24
乐器
小太阳画报(2019年5期)2019-06-25 10:56:04
YOUNG·节奏
现代装饰(2017年1期)2018-01-23 03:31:17
婴儿房
国企反腐开启“一天查处一人”节奏
现代企业(2015年4期)2015-02-28 18:48:41
婴儿为何会发笑?
英语学习(2015年12期)2015-02-01 14:08:30
婴儿的救赎
小说月刊(2014年7期)2014-04-18 13:1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