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冬梅
(西藏大学 西藏 拉萨 850000)
信息技术与中学地理教学整合的研究与实践
韩冬梅
(西藏大学 西藏 拉萨 850000)
处于21世纪新时代,是知识经济迅速积累,发展的时代,不断更新的时代。以计算机为基础的现代教育媒体纷纷进入大中小学校园。目前,在中学教师中能够利用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已经占一部分,但是能所教授的学科角度配合使用计算机教学还很稀缺。因此把现代信息技术真正融合到学科教学中去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信息技术;整合;教学模式
1.1 整合的教育价值
1.1.1 培养师生良好的信息素养
目前,国外的一些学者认为信息素养是指能清楚地意识到何时需要信息,何时能确定、评价、有效利用信息以及利用信息进行有效交流的能力;另外一种说法是信息素养是指具有确定、评价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并成为独立的终身学习者,从而培养自身所具有的信息素养。根据我国的教育实施情况,我们认为把信息技术与课程进行整合,可以培养师生之间的信息素养,能更好的有助于知识的学习。
1.1.2 信息时代通过创新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更好的识记和掌握地理基本技能,发挥更强的地理思维。
在信息时代背景下,我们的学习方式发生了巨大改变,学习者可以通过教师讲授学习,也可以通过数字化资源和信息化平台学习,师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的形式多样化。
2.2 整合的教学环境
2.2.1 物质环境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的开展离不开硬件的支持,学校的硬件系统有很多,如多媒体网络教室、电子阅览室、媒体演示室、多媒体课件制作中心、教学管理中心等教学场所,还包括校园网络、多媒体计算机、投影机、视频展台、功效音响等先进的现代教育技术设施,以及相关的技术人员。
2.2.2 人文环境
(1)教师角色的转变。在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对地理教师提出了更高更严格的要求。地理教师在实施教案的过程中,将改变教师讲学生听的单调局面。地理教师更主要的是为学生的学习创设学习情境和进行指导。日常地理教学中,地理教师只是进行单一讲解,现在可以利用信息多媒体对学生进行多方位的指导与演示。
(2)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在信息技术与地理教学整合的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组织、引导,对于激励学生对地理课程的学习具有重要作用。在多媒体教室上课,尽可能的摆脱在课堂教学的规矩,让学生更自主的发挥自己的想象与思考。不必生搬硬套。
3.1 “情景-探究”整合模式
“情景-探究”模式又称为“情景-发现”模式。在多媒体课堂教学环境中,师生可以观察到较难以观察或模拟达到的情景,例如宇宙探索问题、地质构造问题等抽象的、不易实验操作的课型,教师就可以多采取这种模式进行教学。
3.1.1 适用范围
对于抽象的,不易实验操作的地理问题,如宇宙探索问题,地质构造方面的问题,工农业区位因素及区位选择,城市化污染方面的问题等等。
3.1.2 教学程序
课堂教学顺序如下:① 确定教学任务。②创设情景。③自主探究。④思考讨论。⑤意义建构。⑥自我评价。
(1)分析教学目标和学习者特征,并在此基础上确定教学任务;(2)地理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网上优秀教学资源创设出符合学生的学习情境,供学生观察、思考和探究;(3)学生利用教师创设的地理学习情境和提供的网上学习资源方式进行学习和探究;(4) 学生利用 Net Meeting、E-mail或 BBS 等表达工具与教师或同伴进行问题讨论和发表意见;(5)教师还指导学生利用文字、图片处理工具、电子文稿编辑工具和网页设计工具,把探究和实践的结果进行归纳总结,来促进学生完成对知识的有意义接受,从而构建属于自己的新知识;(6) 教师指导学生利用形成性练习题库、SPSS 统计分析或学习反应信息分析系统和方法进行自我评价。
3.1.3 教学案例
天体与天体系统:
(1)确定教学任务。根据新课标上的要求,本节课要让学生理解天体的概念,天体的分类及天体系统的组成;认识基本的天体,四季主要星座。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日常多观测不同天体,了解各天体之间的联系以及各自的自身条件等。正确引导学生进行地理观测活动,激发学生探究天体的兴趣,提高地理审美情趣的一项重要内容。
(2)创设情景。学生可以在本校的天象馆中,观察到墙的四周全是各种天体的精彩图片,还有九大行星的模型。学生在天象馆就有了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激发学生探究新知的兴趣和动机;之后可以把学生领进天文圆顶天象馆中,用多媒体给学生演示九大行星的绕日公转及其自转的情景,以及当时季节星空中的变化,这就更加激起了学生的求知欲。
(3)学生可以利用各种表达工具针对以上提出的五个问题与教师或同伴进行讨论和发表意见。
(4)意义建构。一个好的共享资源则能引导学生收集信息,并对信息进行处理,运用自己的判断力和创造性来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一切应用在地理教学中都会有利于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掌握与应用。
本文顺应了当前基础教育课程的改革和教育现代化的发展趋势,对信息技术与地理教学整合进行了理论和实践的研究。着重探索了基于建构主义理论和“主导-主体”教学设计的:“情境-探究”整合模式,这种教学模式都是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创新性为基础,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创造条件。
总之,地理教学中利用信息技术和地理学科的整合,通过简单的信息技术教学演示,使得地理知识、教育理念、教育思想有机地整合,整合的最终目的是给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空间和提高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为了更好地使现代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模式研究要取得成效,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们必须要有先进教育教学理念,紧紧围绕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一中心,灵活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合理设计教学情景、丰富教学内容,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重新建构,这样,我们才能在地理整合研究之路上有所突破。
[1] 孙杰远.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7
[2] 何克抗.计算机辅助教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23-24
[3] 何克抗.现代教育技术[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4] 电化教育研究.2002.合订本,2003.合订本
韩冬梅,女,研究生,西藏大学,地理教育。
G633.55
A
1672-5832(2016)11-009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