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 颖
(云南艺术学院 云南 昆明 650000)
道德与欲望的搏击
——《搏击俱乐部》哲学解析
赵 颖
(云南艺术学院 云南 昆明 650000)
从1999年至今日,这部电影依然属于不可或缺的经典影片,没有因岁月的流逝而黯然褪色。在看似简单粗暴的肢体碰撞中,却在叩问着现当代人们对于自己道德与欲望的思索。
道德;欲望本我;自我;超我
初看搏击会的时候,感觉只是刺激热血澎湃罢了,但后来仔细回想了一下,越发现其中隐含的意义并不是那么简单。从人物的故事以及发展中,可以看出一些很有意思的东西,一种隐藏的“我”的鉴定。
看完电影之后,最初的认知就是道德与欲望。最初的杰克虽然郁闷,讨厌着身边的一起,但是始终是中规中矩的活着,哪怕生活的再艰难,他也在苟延残喘的活着,一切的改变都开始于认识了泰勒。在泰勒的引导下,他一步步走向堕落。那么从我们来看,他是被自己内心的欲望渐渐一步步走向深渊。泰勒是他内心的阴暗面,是他的欲望,从泰勒一开始的出场就可以看出,泰勒身上具有着一切他不具备的,敢拼敢打,生活随性,自由自在,这一切都在不断的吸引着他。泰勒所做的一切就是他内心深层次中想要的。但是生活的高压不断的压抑着他,心中的道德底线不允许他这么做,只能卑微的作为一个普通人活着,但是内心的欲望在不断的压抑之后,产生出了另外一个人格,名叫泰勒,泰勒带着他互相殴打,以此来发泄自己心中的不快郁闷,这种病态的发泄快感很快就吸引着杰克一步步走上了和泰勒组建搏击俱乐部的路上。
其实在我们所有人心中都存在着一个不能表现在人前的自己,任何人心中都有自己的某种欲望,自己的执念。只是区别于怎么去释放和缓解自己心中的欲望。在电影的结尾,杰克用实际存在的手枪击杀了本不存在的泰勒,从电影传达意义上来说,就是道德战胜了欲望,邪不胜正。最初的搏击俱乐部其实只是一种发泄的手段。然而在泰勒有意识的引导下,一切都在向欲望的深渊中滑落,从最初的两个人扭打,到后面的打砸抢烧,其实就是一步步滑落欲望深渊的过程。
在杰克的身上,仿佛能够看见现在社会上大部分中下层小人物的生活,每天苟延残喘的生活在城市的每一个角落,干着自己并不喜欢的工作,为了温饱而挣扎于生活和城市的边缘,他们每个人都带着面具,都在掩藏着自己的内心想法,掩藏着自己内心的欲望。不断的压抑,无法去随心所欲的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无形中,“任性”这个词渐渐的被大众所接受并传开。在当下社会,任性渐渐的表现为可以随心所欲的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任性的进行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渐渐人们活着并不是为自己活着,现在的孩子,为了父母活着,为了分数活着,为了家人的希望活着,从来不能去做自己。而在电影中泰勒身上最吸引杰克的就是自由自在,敢打敢拼,无拘无束。
精神分析学家弗洛伊德曾提出本我,自我,超我的概念,在心理动力论中,本我、自我与超我是由精神分析学家弗洛伊德之结构理论所提出,精神的三大部分。1923年,弗洛伊德提出相关概念,以解释意识和潜意识的形成和相互关系。“本我”(完全潜意识)代表欲望,受意识遏抑;“自我”(大部分有意识)负责处理现实世界的事情;“超我”(部分有意识)是良知或内在的道德判断。学生无法理解到那么深的层次,但是在电影的发展中不难看出,杰克,代表的是“超我”,是良知和内在的道德底线,而泰勒则是“本我”,代表着欲望,受到意识的抑制。而我们完全可以将杰克看成一个精神分裂症患者,他的“本我”和“超我”完全分裂,当“本我”不再受到意识的抑制,不再被“超我”所约束时,泰勒应运而生。当“自我”无法完全的处理好现实世界的问题时,“本我”被一再的压抑,“超我”无法再抑制“本我”,从而“本我”开始占有主动,不再受到“超我”的抑制,分庭抗礼,人格分裂就此诞生,泰勒被我们自己的“自我”制造了出来。其实,说到底,就是当自己无法去处理好现实世界的人和事的时候,人就容易被自己心中的欲望所控制。在很多电影中不难看出这一点,很多电影中主人公总是懦弱、自卑的,总是有很多人在欺负他,看不起他,他一直在忍受着,但是当有一天他到了忍无可忍的时候,这一类人总能爆发出无法想象的能量,当“本我”压抑到了一定程度的时候,“超我”被完全压制住的时候,那个人将走向欲望的深渊,越走越远。而在本片中,“本我”并不是将“超我”压制住,而是选择分化,具象化,成为泰勒去引导主人公走向欲望的深渊。
任何人都无法免俗,每个人心中都有着自己的欲望和执念。在片中杰克一直是个郁郁不得志的小职员,他期望着过随心所欲的生活,得到别人的重视,获得上层的社会地位。而泰勒身上恰恰有着他期望拥有的一切,这些都在在深深的吸引着杰克。将自己想象的一切展现在自己面前,我想任何人都无法拒绝泰勒这样一个朋友。
在杰克的心中,他一方面遵纪守法,兢兢业业,挣扎在生活的边缘,而他心中的另一面具象化出来的泰勒,却代表了他内心更深层次的诉求。每个人心中都有遗憾,而遗憾催生出欲望,有些人因为失去而遗憾,那么相应的心中的欲望就是再次得到,永远拥有;有些人因为得到而遗憾,那么他心中的欲望就是永远抛弃,再也不要。芸芸众生,活在世上,就会有遗憾,有失望,每一个遗憾每一个失望催生出欲望。古语有云:人之初,性本善。因为幼时根本无从得知什么是失去,什么是遗憾,在懵懂中,没有失去,没有遗憾,就没有欲望,那么自然是善良的。但是随着长大,逐步认识这个世界,渐渐的得到的越来越多,同时失去的也越来越多,每每失去了什么,就想要找回什么,这就产生了欲望。那么人性中的恶就出现了。像上面说到的一样,芸芸众生,没有谁会没有遗憾,没有谁会不失去。所以人性总是具有两面性的,具有道德底线,善良的一面;同时也有被欲望操控,贪婪的一面。
而片中的杰克,就是被人性中的欲望所引导,步入欲望的深渊,但是在最后,他毅然决然的将自己人性中的欲望再次压制住。不用“消灭”,原因是人性中的欲望无法被消灭,在某种程度上,正是人性中的欲望,在支撑着我们,在鞭策着我们向前进,想自己想得到的东西或地位或事物去努力,这未尝不是一种前进的原动力。
人性的两面性,我们应该辩证的来看待。将自己心中的欲望能完美的掌控,那么那将成为我们前进的原动力,为着自己心中的欲望坚定的前进着,处理不好,它将变为滔天大火,最后的结果就是玩火自焚。
赵颖,云南艺术学院,导表演理论与实践专业研究生。
G85
A
1672-5832(2016)11-009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