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学生创新型人才育人模式研究

2016-11-26 11:08:24
小品文选刊 2016年23期
关键词:创新型院校人才

古 彬

(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重庆 400000)

高职学生创新型人才育人模式研究

古 彬

(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重庆 400000)

当前,高职教育的人才定位是培养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的技术应用型创新人才,它的创新是建立在生产建设中的创新、产业服务中的创新和生产一线管理工作中的创新。因此,高职学生创新型人才育人模式研究,有利于促进高校学生的社会化,有利于唤醒学生主体的内在需求,既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更是高职教育自身发展的需要。

大学生创新;育人模式;教育研究

1 高职院校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模式

2012年11月2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带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参观了中国国家博物馆“复兴之路”展览,指出“中国梦”就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众所周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项非常艰巨的系统工程。

相对于中国的职业教育来说,“创新教育”既是机遇又是挑战,面对这种机遇和挑战,我们应当清醒地看到,迎接未来科学技术的挑战,最重要的是要坚持创新,勇于创新。而高校的职业思想引导工作就是帮助大学生实现“创新创业”的明灯。

1.1 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原则

根据高职院的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应遵循的规律来看,高职院的人才培养模式应为基础,是能力和素质的载体;能力是在掌握了一定知识的基础上经过培养训练和实践锻炼而形成的;素质从较宽泛的意义上讲,包含着知识和能力,这里的素质已不是知识和能力的本身,而是知识和能力有效发展的前提。

高等职业教育注重创新教育就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为要点,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价值取向的教育。它的根本任务是进行知识创新、人才创新和教育创新,其核心是人才创新,培养有创造性、有开拓性、具备国际竞争力的人才。

1.2 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我国高职教育在“专才教育”模式下,突出的弊端就是自然科学教育与人文、社会科学教育分离。以致有许多人虽然掌握了一定的知识和技术,却没有健全的人格。现代社会的发展呼唤着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统一,把学生培养成为既有高尚的人文精神、又有良好的科学素养的一代新人。高职院校应围绕“以职业素质为本、以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使知识、能力、素质有机结合,在教学改革不断深化中,切实转变观念,以观念的转变为先导,大胆进行教育创新。

在教学目标上,树立职业导向的课程目标意识,由“关注知识”转向“关注学生”;在教学关系上,树立学生主体意识,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合作学习,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解决问题、自己得出结论;在教学结构上,树立创造意识,教学结构由程序化、模式化转向个性化;在教材建设上,树立创新教材的意识,教师由教材的执行者变为教材的研究者、开发者、拓展者,学生由学习教材的服从者变为学习教材的主人,不以学会教材为目的,而以教材为媒体来进行学习。

1.3 理论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理论联系实际是高职教学的一条很重要的原则。全面系统地掌握各门学科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高职教育的根本任务,与生产实际相结合是高职院校培养人才的基本途径之一,因此,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中,应以理论知识传授为主导,把理论教学与生产实际联系起来,培养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切实转变观念,树立起培养创新人才的教育观。

2 高职院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实施途径

2.1 更新教育观念

高等职业教育要认真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一方面,要搞好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创新教育;另一方面,要坚持“手脑并用、做学合一”的教学原则,突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职业技能训练。

2.2 设立创新教育的环境

课堂是创新教学的主渠道,创新课堂教学的基本要素是:激趣,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进入思维活跃“状态”;求异,就是引导学生善于独立思考,善于从多角度,多层面,多渠道观察、认识、思考问题;探究,就是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己的探索实践,获得知识和能力,成为知识和真理的探求者、发现者;迁移,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运用学过的知识、原理和方法,获得新知识、形成新能力。

2.3 构建基于“平台+模块”课程结构体系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当前高职院校课程设置一般突出“专业本位”的设置思想,专业口径窄,学科知识孤立,专业适应性差。新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应按照“一个公共技术平台下的核心课程群及核心能力培养模块加多个面向岗位(群)专业方向(知识+技能)模块”的课程体系结构设置公共课及专业方向课。通过“平台+模块”结构的课程设置和弹性修业年限,实施宽口径培养。

2.4 更新教育教学手段

高职院校在实施“平台+模块”课程结构体系,加大引进优质师资工作力度的同时,要深化职业教育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与考试模式的改革,把创新教育思想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

2.5 加强教学实践环节

在实践能力的培养上,通过提高实验开出率,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通过设置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独立钻研能力;通过设置开放实验项目,鼓励学生到开放实验室进行科研或技术攻关;利用网上教学平台,建立网上虚拟实验室,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条件。

3 结语

高等职业教育必须以学生的实践技能为基础来构件整个教学课程体系,由传统的“学科本位”向“能力本位”方向发展,由过分强调知识的系统性、逻辑性、完整性向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创新能力培养方向发展。所以,高等职业教育实施创新教育,要使整个教学课程体系具有创新性,关键是要有一支过硬的创新型的师资队伍。只有这样,才能营造出创新教育的良好氛围,制造出培养创新型人才的环境,建立起创新教育的运行机制,培养出具有既具有高尚职业道德又具备创新精神的可持续发展的人才,把高等职业教育做活、做强、做大。

让大学生充分实现自我价值,从而才能在平凡的岗位创造不平凡的业绩,为实现“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大学生创新创业指导工作应树立可持续发展观,注重大学生就业质量。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指导工作既要有量上的追求,又要注重质上的评价,这才是大学生创新创业指导工作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依据每一个大学生的特点,推荐大学生去做合适的创业项目,用优秀毕业生树立学校品牌,帮助大学生实现“创业梦”。

[1] 邓满,邹函.新时期高职经管类学生就业竞争力培养分析[J].教育与职业,2013(33).

[2] 武春梅.运用内部控制理论构建我区大学生就业指导体系[J].前沿,2009(12).

[3] 吴刚,陈桂香,朱志勇.高校实践育人的整体把握[J].教育评论,2013(2).

G718.5

A

1672-5832(2016)11-0074-01

猜你喜欢
创新型院校人才
人才云
英语文摘(2022年4期)2022-06-05 07:45:02
学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实践与思考
教育家(2022年18期)2022-05-13 15:42:15
新工科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探索
中国市场(2021年34期)2021-08-29 03:25:40
巴斯夫推出创新型DURA-COLOR抗老化技术
上海建材(2020年12期)2020-12-31 13:24:26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商周刊(2018年13期)2018-07-11 03:34:10
留住人才要走心
商周刊(2018年10期)2018-06-06 03:04:09
“人才争夺战”
商周刊(2018年10期)2018-06-06 03:04:08
高等教育创新型应用人才培养的若干思考
出版与印刷(2014年4期)2014-12-19 13:10:54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