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丽佳
(延边大学 吉林 延边 133000)
《属羊女》的人物形象分析
刘丽佳
(延边大学 吉林 延边 133000)
在众多乡土地域文化小说中,完全以东北延边地区的地域文化为背景的小说几乎是空白的,是于雷这位地地道道的东北延边作家填补了这一空白,使这个领域的文化上空出现了耀眼的启明星。于雷可以说是一位多产作家,他创作的《属羊女》《属龙女》《属蛇女》,有“关东三部曲”之美誉。选取其中富有特色的《属羊女》,对其中主要人物进行人物形象分析。
于雷;属羊女;人物形象
于雷在他的乡土小说《属羊女》塑造了一系列或善良正直或迷信守旧等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这些人物具有浓厚的东北地方色彩,将东北大森林深处的那种朴实浓郁的关东风情和俚语土话被演绎的令人动容。作者的笔端蘸满了浓烈的爱憎,对于丑陋的心灵投以极大的藐视和嘲讽,对主人公和正义者则寄予深切地赞颂和同情。他运用了非常丰富的东北俗语、萨满民俗来丰富故事情节、丰满人物形象,在展现地域文化特色的同时,很好的突出了人物的形象特征。
《属羊女》里活跃着的有名有姓的大小人物,不下十几个。除了主要人物陶曼和她苦恋着的大夫苏小石以外,被作者肯定的人物还有敢说敢做敢爱敢恨的泼辣女子郭惠娟,有淡泊名利、与世无争的温得胜,有重义气够朋友伤残军人何大林,有天真善良的小月、小星和丛妹,有性格掘强的小伙子陶小勇,有淳朴的林业工人及其妻子苟巧兰等。此外,小说中还有迷信保守龌龊丑陋的人物,他们对新社会的各种新事物都看不惯,这类人典型的有撅着小辫子的关老爷子和郎家老太太,有装神弄鬼的大脚仙和二神赖嚎子,有以算命为生的关瞎子,有坐地缸似的泼妇苟素花,有离不开男人的骚货小白牙,有掏灰耙何大疤癞眼子,有色狼文工团长等。这些人物都有非常鲜明的个性,并且在他们身上都有强烈的感情色彩,在阅读的过程中有穿梭于各种人物之感,感情随故事走向而波动感慨。本文主要分为两类讲述相关角色的人物形象。
1.1 陶曼
作为《属羊女》的女主人公,作者笔下的陶曼是个好人,外表漂亮,内心善良。大花碗因丈夫康大头在卫生院打了一针而去卫生院耍泼,用“小骚货”等污秽的语言大骂打针护士陶曼,后来陶曼并没有因为大花碗的无理取闹而对她的丈夫见死不救;何大林死后,属羊的陶曼被一时糊涂的七婶赶出家门,后来听说七婶病中呼唤她与小月,她又急急忙忙领着孩子回来照顾七婶的生活起居;马大哈哈被定为坏分子,生病时无人敢为他诊治照料,陶曼亲自为其治病、做饭,还救济钱财,即便是引起风波但陶曼仍坚持;文革中,陶曼被赖嚎子整得发疯,但她不计前嫌,在赖嚎子家里有困难的时候,她依然奋不顾身从菜窖里救出他的儿子、孙子,作者用作品中的人物郎海之口说:“陶曼不是疯子,她是个好人”。
从陶曼的人生遭遇来看,如果把陶曼的爱情说成是特殊历史时期的社会动荡、世俗偏见、人性险恶酿造而成的善良者的悲剧,也不是没有道理。但究根结底,陶曼的人生悲剧还是属于性格悲剧。
陶曼是对爱情是坚贞的,尽管当初苏小石被抢失踪,她得知自己怀孕的第一反应是欣喜的,觉得这是她和心爱的男人爱情的结晶、生命的延续,甚至在之后的人生岁月里她忍受着小镇人的指指点点、忍受着几十年不能和心爱的男人结合的痛苦却坚忍着抚养孩子独自生活,对爱情有强烈的牺牲精神,哪怕是生命和幸福。但她的性格又胆小怯懦,当初陶曼和苏小石相爱因为畏惧小镇人的闲话,就不敢公开,白天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只有在没人的时候才敢表露自己的心意,偷偷摸摸的相爱。陶曼的性格“像羊一样温顺,鼠一样胆小。”生活给她几次机会,她都没有把握住,每当决定自己命运的时候,总是冲不破世俗的羁绊,前怕狼后怕虎,顾虑重重。担心苏小石会受到不好的影响,担心两人会被小镇人指指点点,担心两个孩子不理解自己和苏小石…… 在小镇人面前,一步步退缩,最后真到了无路可退的时候,又无法去死的时候,只好装疯,忍受着人间“说不出的最大痛苦”。
1.2 苏小石
苏小石长得白净英俊,一双大眼睛,一副让人感到踏实的方脸膛,平日里除了出诊就是在办公桌前拿着书在看,总是安静严肃云淡风轻的神情,给人留下温文尔雅的谦谦公子的印象。他对工作是非常认真的,看病时冷静果断有实力,关二狗咯吱窝下出现红点,周围又红又肿,在大家怀疑会不会传染而恐慌的时候苏小石能够非常果断的说要按脑炎治疗,安定了人心、争取了治疗时间。
对于爱情,苏小石的态度是矢志不渝的。小年当晚土匪下山偷药品时,土匪二毛子发现了陶曼就要耍流氓,是苏小石将重重的顶门杠砸在了二毛子的头上,为了救心爱的陶曼他的头皮被土匪的子弹出溜了二寸长的一道沟,头发都掉了,但他伤的心甘情愿,面对陶曼自责心疼的眼神时,苏小石反而安慰陶曼说:“水儿,别哭了,也好,留下个永恒的纪念”。即使是被继母的家人抢回去下药迫不得已的行了洞房,他也没有因此忘记陶曼,在家乡闹洪涝时,他以为包办的妻子苟素花和屈辱不情愿的结合下产生的女儿因洪水而去世后的第一刻,他就飞快的回到森林深处的蝲蛄镇寻找自己真正的爱人陶曼。后来因苟素花和女儿找来蝲蛄镇等种种原因没有结合在一起,苏小石也尽量避人耳目做一些父亲应该尽到的责任,比如说给小星买文具会给小月买一套,给小星买衣服也会悄悄的把给小月买的衣服给陶曼,让读者感受到他心里对陶曼和小月深深的爱意。随着情节的轮回演进,作家于雷让我们看到了在千难万险之后,苏小石在精神上仍然没有损毁和残破,他仍旧执著于对爱的向往,仍不惜为心爱的人冒任何风险,承受任何的苦难。
但他的性格如陶曼一样,也是具有软弱性的,这是造成他爱情悲剧和人生悲剧的最主要因素。当初他与陶曼相爱,由于畏惧小镇人的闲言碎语,就不敢公开。如果当初与陶曼相爱时就能够和政府大胆说出自己是逃婚出来的事实,让政府帮助自己解除封建包办婚约,果断地与陶曼结婚,就不会发生以后那么多糟心的事,他们的爱情他们的婚姻也不可能如此悲剧的收场。可是当时面对陶曼建议说可以向新中国的政府提出解除封建包办婚约,苏小石的回答是:“怕没那么简单。”采取的是逃避问题的态度,软弱的个性跃然纸上。
1.3 郭惠娟
相较于陶曼的善良怯弱,郭惠娟是敢爱敢恨敢说敢为的人,她和陶曼初到小镇的时候,镇上为她们接风洗尘,镇上酿造的烈性酒,陶曼一口没敢喝,郭惠娟却一口喝了半小碗。大花碗大闹卫生院后郭惠娟愤愤不平:“姑奶奶我不干了,写报告!”与陶曼怯弱的哭着说:“别,说不干多丢人哪”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在爱情上,郭惠娟也不像陶曼那样把爱情埋在心里,她敢爱敢说敢做,敢当面表露她火辣辣的爱,甚至直接问温得胜:“你爱我吗?”从省城回来,不避人飞跑过来搂住温得胜的脖子,兴奋地把脸贴在他的脸膛上,并说:“我好想你呀!”根本不怕别人笑话,郭惠娟就像当今女性一样大胆与浪漫。从作品中我们不难看出,作者在女主人公陶曼身上寄托的是深深的同情和悲哀,而对郭惠娟的态度是大加赞赏的。
1.4 何大林
作者笔下的何大林有着宽广的胸怀、纯洁的品格、无私的情操和高尚的灵魂。只有一只左臂的副区长何大林是个英雄,立过不少功,当过排长、连长,一直冲锋陷阵。尽管独臂,他仍有着好枪法,有祸害庄稼的野猪时总能很准的打中,全小镇的村民都能吃到他打的野猪肉。受伤退役转到后方后他没有追求更好的生活,而是主动要求回到蝲蛄镇照顾自己的寡婶,表明他不仅是一位英勇的战士,还是一位孝顺体贴的人。
在朝鲜战场的一次战斗中,为了保护陶静,何大林的左肩被子弹穿透,对待爱情,何大林始终都是认真负责的态度,当他与陶静的爱情的火花激烈碰撞情欲绵绵甚至陶静都按捺不住时,何大林能够用坚强的意志力控制了自己的爱情欲望,他担心在战火纷飞的年代自己不能活着相伴而害了陶静,用最后清醒顽强的意志力反复说着自己不能玷污心爱的女人。
当他把陶曼从熊瞎子的嘴里救出来知道陶曼与自己失踪的兄弟苏小石已孕育出孩子时,他没有对任何人声张,在形式上娶陶曼进门,救当时的陶曼于水火之中。尽管他与陶曼没有真正的结合,但他对陶曼、对小勇、对不是自己亲生的女儿小月都是出自内心的好,是没有隔阂全力付出的好。他帮助陶曼寻找苏小石,在苏小石回到蝲蛄镇后告诉苏小石自己与陶曼婚姻的实情,并极力开导陶曼与苏小石在一起,毫无私心,都是在为好兄弟苏小石和心爱的女人着想。
2.1 苟素花
她是苏小石继母的亲侄女,是苏小石继母为他包办的妻子,作者笔下的她是排缸似的身段,棱角儿一样两头细中间粗圆,母猪一样的小眼睛凹进在突出的额头和高高的颧骨中间,看不见白眼仁儿,翻着的厚嘴唇中间是一排带有黑斑的牙,骂起人来是叉着腰,舞了嚎疯的用胡萝卜一样粗的手指头指着人满口脏话,蛮不讲理不怕把事儿闹大。
在苟素花的老家洮儿河的苟家村,老苟家是天下,苟素花在村里一向飞扬跋扈。姑姑给自己包办的丈夫苏小石不同意与自己结婚,苟家的族人硬是给苏小石灌了含给猪牛发情的药面的稀饭,相当于她与苏小石的孩子小星是她强奸苏小石孕育的果实。苟素花是直心眼儿,她认定,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嫁给鸡狗就要管住鸡狗,管吃管喝管生蛋下崽,在自己窝里生,不能让鸡狗到外面去乱啄乱咬。至于什么叫爱情她不懂,活着为啥,她也不知道。她说,想那么多干啥,吃了睡、睡了吃,看住家、带大崽子就得了呗。在文化大革命时期,她和赖嚎子一起游斗陶曼,给陶曼的脖子挂上了“坏分子、大破鞋”的牌子。被愤怒的陶小勇用油锯锯开了肚子,当即死了过去。可以说,她在作者的笔下是一个多余丑陋的形象,尽管最后她是被陶小勇锯死的,但是我想读者应该都和和我一样,读到锯杀情节的时候,除了对陶小勇的未来担忧的同时,没有人在同情苟素花,无人不在为陶小勇的行为拍手称快心中暗爽。
2.2 大脚仙和赖嚎子
大脚仙和赖嚎子经常装神弄鬼,在蝲蛄镇成立卫生院之前,小镇上的人们凡是有个头疼脑热、不明病症总会找大脚仙和赖嚎子“驱鬼求神”来治疗,因为新中国的解放,卫生院的成立,人们对科学的认识不断提高,他们觉得是卫生院抢了他们的生意,所以将陶曼等人记恨在心。当康大头得黄水病的时候,大脚仙和赖嚎子就在康大头的院子里晚上作起了法,大脚仙盖红头布,身着萨满神袍,腰扎铁腰铃,在神位上摆满了贡品。赖嚎子也抓着铁丝配合着大脚仙发出“哗啦”“哗啦”的响声,将土面说成是神灵赐予的灵丹妙药,最后康大头的事实表明大脚仙和赖嚎子的行为纯粹是毫无科学依据的封建迷信活动,只会误导群众耽误患者,最后还是卫生院集体成员的共同努力才挽救了康大头的性命。
大脚仙为了得到点小钱就拿唐山地震毛主席去世说事儿,装神弄鬼,劝小镇未见过世面的人们吃桃保平安,让没买到桃罐头的人们用红布压点零钱放在东山脚下,第二天红布上的东西就是就是药,能治百病,其实这只是她和自己的儿子上演的骗取钱财的一出戏。
赖嚎子由于带头聚众求雨被批评怀恨在心,在文化大革命时期,赖嚎子利用当时混乱的社会环境,进行慷慨激昂的演说,不分青红皂白的揭发“反革命”,揪出“假典型”,害的整个蝲蛄镇特别是卫生院片刻不得安宁,害的陶曼发疯、撞电线杆子、受尽流言蜚语的屈辱,最后批斗陶曼是破鞋时被陶小勇用油锯锯下了一只脚,最后还是他一直批斗的于任双大夫救了他的命。可以说,他是那个时代的败类。
总结
作者通过挖掘人物的内心深处来揭示他们复杂多样的心态和真挚善良的情操,他希望新中国的解放浪潮能够洗礼大山深处封闭落后的小镇,同时他希望人们解放思想、摆脱贫困的同时能够实现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美好的相处,于雷的小说中很多地方都体现出作者的人文主义精神,他希望关东贫困落后的面貌与旧的习俗得以改变,但是他又担心在“变”的过程中关东丧失了最原始最本质的大森林的美,于雷这种复杂的心理在对乡村各色人物形象刻画的过程中得到了很好的展现。
[1] 于雷.《属羊女》[M].延边.延边人民出版社,2000
[2] 王启东.《和谐的追忆与哀挽——于雷“关东女系列三部曲”的审美意蕴解读》[J].延边.延边大学学报.2008
[3] 雨龙.《漫谈于雷作品的文学描写与艺术价值》[J].长春.《文坛风景线》专刊,2009
[4] 张越.《“关东女三部曲”的思想性》[J].延边.《雁鸣湖》2009年2期
[5] 陈光陆.《欲哭无泪的倾诉——读于雷长篇小说<属羊女>》.[J].延边.《延边日报》.2005年5月3版
刘丽佳(1993.01-),女,汉族,吉林白城人,硕士研究生学历,就读于延边大学学科教学(语文)专业。
I207
A
1672-5832(2016)11-006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