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美文学理论汉译的描写性研究

2016-11-26 11:04:26杨晓玲
决策与信息 2016年32期
关键词:汉译译介浪漫主义

杨晓玲

云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云南昆明 650500

英美文学理论汉译的描写性研究

杨晓玲

云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云南昆明 650500

文学是一个开放性的系统,翻译文学是文学中重要的分支。翻译文学的位置是由目标语文学的特征所决定的,主要表现为“中心”和“边缘”两种形态,同时,社会意识形态等因素也影响着译者的选择。本文将运用描写性的研究方法去分析1949年到1966年的英美文学汉译,希望把握汉译的特点和原因,为中国的外国文学研究提供新方法。

英美文学汉译;描写性;研究

一、引言

目前我国在进行文学翻译研究时越来越多地应用描写性方法,但是这种方法的使用仍然处在起步阶段。我国1949年到1966年的外国文学汉译由于当时的历史文化背景,处在被遗忘的角落,近些年来才逐渐受到社会的关注。运用描写性的研究方法对我国这一时期的英美文学含义进行研究,可以把握这一时期汉译的相关内容。

二、描写性的研究方法

所谓的描写性的研究方法,实际上是将文学看为一个多元的系统,在文学的多元系统中,包括翻译文学和其他文学等门类,目标与文学系统的特征决定了翻译文学的“边缘”地位或“中心”地位。在文学系统中,各个部分相互依存,缺一不可。这些部分共同构成了文学的整体,推动文学自身不断发展。

以色列著名的翻译理论家佐哈尔指出,翻译文学在文学整体中处于“中心”地位,以两个社会条件作为基础:第一,文学系统仍处在发展初期;第二,某一种文学处在“边缘”位置;第三,某种文学进入危机或真空期。在这三种社会条件下,翻译文学一般会处在文学这个多元系统的“中心”,但是如果不能满足上述条件,翻译文学则处在文学中的“边缘”位置。文学系统中的各个成分处在永恒的竞争之中,各个成分的地位也处在不断的变化之中。目前处在“中心”地位的子系统也许会在未来下降到“边缘”地位,而当前处在“边缘”地位的子系统也有可能在未来荣升到“中心”地位。比利时的著名学者安德烈对描写性的研究方法提出了进一步的阐释,他认为翻译文学作为文学系统的一部分,具有受到如下几种因素的制约:第一,处在系统内部中的各种专业人士的制约;第二,文学系统外部的赞助人的制约。翻译行为是在翻译文学的地位决定的,翻译时的社会文化条件都会影响译者的选择。

三、1949年到1966年英美文学理论汉译的描写性研究

(一)译介题材。据有关材料记载,从1949到1966年间,我国一共翻译了84个国家的5254种作品,其中主要包括英国文学和美国文学两种,说明在我国英美文学的翻译总量是很大的,但是在翻译的类型和题材上有所选择。我国在这一段时间内正处在社会主义初期,为了防止外国资本主义文化的入侵,对翻译作品和作者的选择有严格限制。当时的固定标准是:对外国作品中表现了现实主义内容的积极肯定,对表现了消极倾向的浪漫主义内容的大力否定,同时,要坚决抵制对资产阶级过分描述的作品。在这种标准的限制下,翻译的作品屈指可数,因此我国在当时主要译介一些无产阶级文学和黑人文学,表达当时“革命”、“进步”、“反对帝国主义”的时代主题。我国在这一时期译介的题材非常集中,具体可以分为两类:第一是表现人们反抗恶势力,争取自由和解放的古典文学作品;第二类是反对帝国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作品。这两类作品的选择是以政治形态作为基础的,符合当时国情的作品被翻译者引入国内,不符合当时国情作品则成为时代的“弃儿”。

(二)译介标准的划定依据。对当时作品的译介标准是有划定依据的,在“十七年时期”,苏联文学对我国有着空前的影响,在翻译西欧的作品之前,我国译者都要看苏联是否翻译了这些西欧作品,再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翻译与否。苏联将浪漫主义的文学分为两种:第一种是积极浪漫主义文学,第二种是消极浪漫主义文学,这个划分标准对我国的影响是非常深远的,我国以苏联文学为指导,认为积极浪漫主义文学是进取的文学,而消极浪漫主义文学是反动的文学。苏联在进行划定的过程中,机械地根据作家生平进行作品归类,如对于拜伦和雪莱这样有革命意识反抗的作家,其作品直接划为“积极浪漫主义”的派别,对于湖畔派诗人这样有“小资意趣”的作家,其作品则直接划为“消极浪漫主义”的派别。译介标准划定的第二个依据就是我国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毛泽东提出了“双百方针”,但是随着文化大革命的兴起,双百方针被废弃,许多翻译学家被“打倒”,翻译工作也难以为继。在这一时期,我国主要是翻译莎士比亚、马克吐温等作家的作品,他们的作品和当时中国的意识形态非常接近,因此受到了领导层的欢迎。

(三)“中心”和“边缘”。在我国当时译介标准的影响下,狄更斯、杰克•伦敦等作家的作品处在翻译文学的“中心”地位,而且保持的时间较长,相对来看,英国诗人拜伦的作品则经历了由“中心”向“边缘”地位的下移过程。在建国初期,我国曾经大规模地出版拜伦的作品,但是在我国的艺术路线发生转变之后,拜伦的作品遭到封杀,拜伦作品的翻译滑向了“边缘”。在这一时期,“中心”和“边缘”的位置并不以作品的文学价值为最终依据。比如英国著名现代主义小说家劳伦斯的作品,具有自然主义的倾向,对两性关系有十分独到的见解,其对爱情的呼唤符合当时人的需求,但是在新生的社会主义国家,劳伦斯的作品被定义为色情作品,其传播只能采用手抄本的形式。再比如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赛珍珠的作品,她的作品沟通了中西文化,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本应该得到大量的译介,但是在1949到1966这十七年间,其作品翻译的数量为零,她本人也被扣上资本主义的帽子受到批判。一些名不见经传的女性作家得到了党和政府的推崇,如玛撒•稻德等,只因为她的作品中表现了反法西斯的主题,与我国社会背景符合。

四、结论

我国在1949到1966年间对英美文学作品的翻译具有明显特征,在这一时期我们以苏联的文学标准和社会意识形态作为翻译的准则,译介了大量名家名作,但也译介了价值不高的文学作品。在英美文学翻译的子系统中,“中心”和“边缘”地位的作品处在不断变化之中,表现了文学的动态系统特征。

[1]刘霞.《申报》副刊的两种文学世界(1941-1949)[D].浙江师范大学,2012.

杨晓玲,1979.1,女,云南昆明人,硕士,讲师,应用语言学。

猜你喜欢
汉译译介浪漫主义
漫谈诗的革命浪漫主义
中华诗词(2022年1期)2022-12-31 05:40:44
十九世纪法国浪漫主义大师
艺术启蒙(2022年6期)2022-06-22 06:48:48
《三字经》裨治文的两次译介行为考察
西班牙浪漫主义的狂想
艺术启蒙(2022年3期)2022-03-24 02:35:10
《李尔王》汉译的序跋研究
英语否定词的分析与汉译
余华作品译介目录
西方译学术语的汉译现状与思考
法式浪漫主义音乐会登陆杭州
杭州(2015年9期)2015-12-21 02:51:48
谈谈柯尔克孜语中“bay”、“-bay”和“bek”、“-bek”的汉译
语言与翻译(2015年3期)2015-07-18 11: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