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黔南州荔波县联山村外出务工人员情况调查

2016-11-26 08:01:23蒋之敏陆良艳
长江丛刊 2016年28期
关键词:领班打工者山村

蒋之敏 朱 震 陆良艳

贵州省黔南州荔波县联山村外出务工人员情况调查

蒋之敏1朱 震2陆良艳3

本调查对联山村的打工者进行分类,指出了联山村打工者在打工过程遇到的问题,深入分析了这些打工者离开故土外出打工的原因。在此基础上,笔者提出了几条解决问题的途径。

务工人员 布依族 联山村

联山村是布依族人聚居的小村子,整个村子经济发展比较落后。根据我们收集的调查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8月,联山村515户2036人,其中贫困人口为465人,2014年农民人均纯收入6200元。约17.9%的村民有在外打工经历,其中约11.4%仍在外打工。在一系列的调查中发现,其实打工对于他们来说,能真正将收益带回家的很少。所以本文主要从调查材料出发,描述联山湾村外出人员的务工情况,并对此种情况做出分析并提出自己的看法。

一、被区分开的打工者

从打工人员的年龄、家庭背景和外出打工的目的来看,可以大致分为两类。

(一)青年打工者

青年打工者年纪较小,属于初中毕业,16岁左右的年龄段,家中父母正值壮年,还能劳动,所以他们不必背负上承担家庭经济义务的担子,这样的年轻人有26个。他们声称自己在外打工会给家中带来经济收益,但心中更多的期待是见识外面的世界,而且事实上他们也很少有人做到将钱寄回。

(二)壮年打工者

这类人群基本是已婚或步入中年,是家庭中的主要劳力,面对小孩的抚养和老人的照顾双重负担。他们对于打工的选择基于工资的考虑较多,只要工资合适,他们可以忽略掉糟糕的工作环境而做任意一种工作。对于他们来说,工作就是为了挣钱养家。所以他们考虑的更多的是怎么挣到更多的钱,而因此常忽视掉工作环境因素对他们身体和精神状态的影响。

(三)双方期待不同

虽然他们的家庭都一样不那么富裕,同样是缺乏资金,但是有年轻人的家庭相对壮年打工者的家庭来说,劳力方面是有富余的。年轻人无论是否向家中汇钱,家里的父母都可以靠种地,养猪等等维持水平较低的生活。而壮年打工者家中也许还没有下一代,但是父母年事已高,需要花大力气的劳动已经无法完成,所以他们成为家中的主要经济来源。家中有小孩的,还得考虑小孩的奶粉钱,之后读书的费用等等,因为他们在外打工,认识到知识的重要性,认为文凭是一个判别工资标准的东西,所以,很多打工回来的人都认为要从小抓好对小孩的知识方面的教育。

因为所处的地位不同,压力不同,年轻的打工者通常会向往上海、深圳等大城市,因为他们在电视上看见和听说,那里是中国最繁华的地方,在那里生活和工作,可以挣大钱。而且我认为,根据中国人的习惯,相比一个有名和无名的城市,在不了解太多情况的时候,大家偏向于选择自己见过、听说过有感觉的地方,而往往会忽略别人给的建议。能待在上海绝不会去郑州,即使在上海与在郑州一样是每月纯收入两千,但是上海的消费要比郑州高很多,生存的难度也较大。但是他们有这种不知是否是与地域有关的心理,在上海就觉得自己比在郑州有面子。

需要养家的壮年打工者则相对比较务实,只要挣钱,无论待在什么城市,他们较少被那种花花绿绿的世界,或者新奇的东西所吸引。因为他们有的人已经去过那些大城市,已经见识过那个想象中不同的世界,通过打工的经历,他们发现在那种地方那个,其实不一定能挣到钱,相反如果有熟识的工头或者是经熟人介绍,他们反而更愿意往国家的二级城市跑,例如成都。

二、打工并未解决他们的生存问题

虽然很多人声称有的人打工回来得了一大笔钱(也许是3年挣了10万),修了房子,生活过得好了。但是两手空空回来的人才是普遍的现象,而且很多人,还落下了一身病根。

(一)工作环境差

青年打工者将打工的生活看得太理想化,他们憧憬着在大城市可以赚到大钱。但是真正的来到城市里,便会发现,其实生活并不如自己想象的那样丰富多彩。首先是语言的障碍,不会说普通话和难懂的方言让他们无法与工厂里的人良好沟通.其次没有技术,获得相对较少的工资。气候的不适应,思乡的情绪都是他们没有想到的困难。在上海的台湾工厂打工的基本是16岁,初中毕业的女孩子,他们每月的平均工资是1800元,住宿不花钱,但是条件很差,工厂有食堂,虽然便宜但是饭菜质量很差,一般几个人一起煮饭吃。

他们不知道有医保,工厂也没有给他们办理其他相应的三险一金。生病要自己掏腰包,而且出去看病得扣工时。他们一年只能回家一次,平时不得随意出入工厂。而这些对于壮年打工者相对影响较小。

(二)待遇不好

工资少是普遍现象,因为他们没有太多的劳动技能,年轻人一般在流水线上组装小部件,例如开关之类的,壮年打工者一般在建筑行业工作,例如钢筋工或者做木活。年轻人的收入稍微少一些,一个月平均2000元,而做建筑工是按天给钱,每天的工作超过10小时,超过十小时的加班费要高一些,所以很多人每天都会疲劳工作,大概收入为160-200元,由领班给付,因为他们的工作机会是领班找来的,所以领班还要从他们的收益中多扣除10%-25%的钱,他们已经默许了这种情况,虽然有点不甘心。由于不是每天都有工作做,所以他们会在领班找不到工作的时候发脾气,或者聚在一起喝酒打发时间。当然,领工也会有找茬不给钱,或者卷款逃跑。幸运的是,他们认为现在自己找到了一个好领班,并准备在夏天结束之后跟着领班到郑州工作。

(三)花销较大

生活上的硬开销较少,但软花销较大。

硬开销指来回车票,日常生活用品,吃饭,住宿等。

软开销指平时的聚会,娱乐等等。联山湾人喜欢聚在一起,尤其出门在外,难免想家,聚在一起说说家乡话,唱唱歌也是一种排遣的方式。这也是很多年轻人喜欢选在深圳作为打工地点的原因之一,因为那里的布依族人更多一些。基本上男人都有抽烟的习惯,每天一包或者两包都是正常的事情,到了城里,买烟的花销就比较大了,尤其工作很累的时候,对烟的需求更大。

莫炳高(音),两个孩子的父亲,在宁夏工作了3个月的时间,挣了将近9000块钱,但是等他回家的时候,只剩3000多了。那4000元花在交通费和平时的消遣上,还有一些是给了朋友。

上述可见,其实在外打工的联山村人并不开心,而且也没有通过打工实际的使自己的家庭富裕起来。但是还是有人陆续不断地想要出去打工。一个年轻的女孩子说:“当初我想出去打工的时候,家人都在劝我,出去打工的亲戚也来劝我,爸爸更是不放心,但是他们无论说什么我都听不进去,而且还幻想着我可以幸运的赚到大钱。现在我太后悔出去(打工)了,生了病,还花了几千块钱买药,现在我知道爸爸是对的了。但是还有更多的年轻人要出去,其中还有我的表弟,我想劝他们留下来,但他们都和当年的我一样……”

不管是什么样的劝解和事实困难放在面前,布依族的年轻人似乎都有出去打工的想法。这也许来源于他们骨子里敢于闯荡的基因,也许来自于他们生活的土地相对于外面的世界已经对他们失去吸引力。

三、离开土地去打工的原因

土地收益小,经济收入方式单一,是让布依族人离开联山村打工的主要原因。

(1)种植成本高,经济作物少。近年来,物价不断攀升,种植粮食的压力增大。一种联山村人常用的磷肥价格从一袋25-30元涨到48-50元。近年种子价格也在上涨,在每亩土地上的投入增加,但是农产品的价格并没有相应的增幅,所以现在他们只栽种够自己家吃的稻子了。

(2)景区名气小,软硬件设施不到位。大小七孔名气大,人流量多,但专门到联山村和分流到联山村的旅游者较少。道路交通条件差,接待能力低,且旅游项目有待开发。

四、解决途径

(1)依靠当地自然风景资源及文化旅游资源,加强宣传力度。

(2)通过政府扶持,引入投资,村民集资等方式,扩建马路,修建停车场和宾馆(或农家乐)、餐馆、文化中心等,培养或引进旅游规划、设计、执行人才,打造文化、自然旅游项目。

(3)在就近的城市打工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外出务工人员的外出成本,信息流通较快,在相近的环境中能减少彼此存在的误会和减少歧视,语言不通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远离故乡的不便。

(4)对当地适龄人口进行专业技能培训。使他们能针对劳动力需求市场作及时的调整工作,增强竞争能力。进行普通话的普及和基础法律知识的普及能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并有效地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作者单位:1.黔南民族师范学院;2.西南民族大学;3.黔南州中级人民法院)

本文系贵州省教育厅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项目贵州少数民族“拜月”节俗文化研究成果。

蒋之敏(1984-),贵州都匀人,硕士,黔南民族师范学院讲师,研究方向:社会学;朱震(1983-),贵州都匀人,硕士,研究方向:行政管理;陆良艳(1986-),贵州都匀人,硕士,研究方向:法学。

猜你喜欢
领班打工者山村
“无主”打工者受伤谁担责
公民与法治(2022年6期)2022-07-26 06:16:20
山村日出
小读者(2021年2期)2021-03-29 05:03:44
山村一天一个样
民族音乐(2018年5期)2018-11-17 08:20:00
摔杯为号
故事林(2016年21期)2016-11-28 20:05:02
双语笑话
沉寂山村崛起时
2015年打工愿景调查
乡村科技(2015年1期)2015-02-22 12:09:29
偏僻山村有个“五老”帮扶队
中国火炬(2014年6期)2014-07-24 14:16:27
秋后算账
民工要学会保护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