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理论与国家治理现代化建设

2016-11-26 07:28王秋霞
长江丛刊 2016年36期
关键词:马克思现代化体系

王秋霞

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理论与国家治理现代化建设

王秋霞

社会有机体理论是马克思对社会内部结构、社会发展规律等问题的理论总结。国家治理现代化理论是共产党对国家治理理论的新认识与新发展,彰显了共产党对国家治理问题的高度重视。本文从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理论维度考察国家治理现代化,认为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理论是国家治理现代化提出的重要理论基础和实践生成依据。

社会有机体 马克思主义 国家治理现代化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大命题,这一命题不仅丰富了“四个现代化”理论,也为党的治国理政提出了新方向和新要求。在社会发展与国家建设上,马克思认为社会是多种要素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的有机体,其演变不仅是自然的、历史的发展过程,也是人类有意识地参与的发展过程,应当从社会发展规律出发进行国家治理与社会管理。所以,应当从社会有机体理论出发审视国家治理现代化问题,从政治、经济、社会、党建等领域出发对国家治理现代化进行整体性透视,探究国家治理现代化与这些领域的内在联系,以更好地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

一、社会有机体理论:国家治理现代化建设的理论维度

马克思全面地阐述了社会有机体理论,但这种社会有机体思想并不是以完整的理论体系存在的,多散见于《哲学的贫困》、《1848年哲学经济学手稿》、《〈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共产党宣言》等马克思经典论著之中。比如《哲学的贫困》中就有这样的观点:社会的各个环节是相互依存、相互依赖的,仅仅用政治经济学理论分析社会问题,或用运动、顺序、时间的逻辑公式分析社会,就会割裂社会体系的各个环节,将社会有机体分割成多个社会。马克思在经典论著《资本论》中提出,社会现实是处于变化过程的机体,这个有机体的各个要素、各个环节都是相互依存的。梳理马克思经典著作中的社会有机体理论可知,马克思的社会有机体理论是结构严谨、内涵丰富的社会发展理念,它主要包括以下思想意蕴:社会是多种要素相互依存、紧密联系的有机体;社会发展不仅是自然历史的发展演变,也是人类有目的有意识参与的过程;社会有机体是动态的、历史的、不断进步的历史过程,每个具体的社会有机体都会产生、发展、灭亡的过程;社会有机体以人类的物质生产实践为基础,并按照实践规律运行的有机体;社会有机体以历史的、现实的人为出发点,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终极目标的有机体。

显然,只有从社会有机体理论出发对国家治理现代化进行总体性透视,才能更好地把握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本质与内涵,并更好地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习近平就从社会有机体理论出发考察了国家治理现代化问题,比如在《切实把思想统一到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上来》一文中,习近平就以社会有机体理论出发阐述了国家治理体系、国家治理能力的内涵与外延,从内涵上看前者指管理国家的各项法律法规、社会制度等,后者指运用国家制度管理社会事务的能力;从外延上看,前者指经济、政治、文化、党建等领域的各类制度,后者指维护社会稳定、提供公共服务、推进改革发展等能力。同时,习近平还从有机体理论出发论述了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的辩证关系、内在联系等,进一步发展了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理论。

二、社会有机体理论:国家治理现代化建设的理论基础

社会有机体理论以物质生产、社会实践、现实的人、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等为出发点,系统阐述了社会的内在结构、发展动力、基本特征、价值目标等,揭示了社会发展的内在本质与根本规律,这些为治国理政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所以,应当从社会有机体理论审视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种种问题,以更好地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建设。[1]

首先,社会有机体理论以现实的人为社会发展动力和目的,这意味着应将人的现代化作为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根本动力。社会有机体理论认为,现实的人是社会历史的参与者和剧作者,其中人民群众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也是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只有尊重和发挥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才能更好地推进社会的发展进步。就现代化建设而言,人的现代化是现代化发展的内在动力和基本内核,工业、农业以及国家治理等现代化建设都离不开人的现代化的有力支持。所以,在国家治理现代化中,要提高党和政府以及领导干部、政府官员的社会管理能力、公共决策能力、社会服务能力等,不断推进政治民主化、社会法治化、经济市场化建设。还要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不断提高广大群众的法治意识、参与意识、民主意识等,依靠现代化的人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同时,只有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发挥人民群众的能动性与创造性,才能避免陷入前苏联的国家本位治理模式和西方的资本本位治理模式,实现国家、市场、社会的良性互动与和谐发展,更好地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

其次,社会有机体理论以系统性、整体性原则考察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这为国家治理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新的思维方法。社会有机体理论认为,社会是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因素相互结合、相互依存的有机整体,只有统筹兼顾社会发展的各种因素,坚持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同发展,才能更好地推进社会进步。比如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提出,进行生产的个人往往从属于一个有机整体,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都是这个有机整体的不同环节。显然,在国家治理现代化建设中,应坚持全面协调、统筹兼顾的原则,不仅要加强民主建设,还要加强法治建设;不仅要加强社会管理能力建设,还要加强公共服务能力建设;不仅要理清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还应当理清党政关系、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唯有如此,才能更好地推进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

此外,社会有机体的发展是历史决定论与主体选择论的有机结合,这为国家治理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社会有机体理论认为,社会发展并不是纯粹客观的自然发展过程,也不是完全由人的意志所决定的主观发展过程,而是自然规律和自由意志的有机结合,尽管社会发展会受到各种社会因素与历史规律的影响与制约,但是也不能排除人们在历史选择上的可能性。这些启示我们:在国家治理现代化建设中,应当充分尊重社会发展规律,并依据中国国情、社会发展规律等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建设;同时还要充分发挥执政党的主观能动性,通过以科学的制度安排、正确的政治抉择等推进国家治理的发展创新,以更好地用国家治理现代化引领社会发展。

三、社会有机体理论:国家治理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生成依据

从马克思主义视角看,国家治理现代化是社会有机体理论的传承与发展,它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生态等领域的法律建设、制度安排等,而且这些因素都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共同构成了完整的社会有机体。[2]因而,应当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出发考察国家治理现代化建设的生成路径,以更好地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发展目标。

经济治理现代化。从社会有机体理论看,经济发展是社会有机体生存与发展的物质基础,也是国家治理现代化建设的基本内容。所以,应从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基本分配制度、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等出发,不断推进经济治理体系现代化;应通过发挥市场机制的资源配置功能、协调政府与市场的关系等,建立完善的现实市场体系、宏观调控体系,不断推进经济治理能力现代化。

政治治理现代化。从社会有机体理论看,政治建设是决定社会有机体发展的关键因素,政治制度安排、政治治理状况直接影响着社会有机体的有序发展。所以,应通过完善根本政治制度、加强法律制度建设、推进政治民主化等方式,不断推进政治治理现代化建设;通过推进行政体制改革、加强服务型政府建设、加强监督体系建设、规范公权力运行等方式,推进行政治理现代化建设。

文化治理现代化。文化是社会有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影响社会有机体发展的深层动力。所以,应当通过弘扬和践行核心价值观、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等方式提升主流文化的向心力与凝聚力;通过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完善文化基础设施,不断提高国家的文化软实力,以更好地推进文化治理现代化。

社会治理现代化。社会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场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所以应当通过理顺教育、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养老服务、医疗卫生等方面的关系,不断推进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提高公共服务的质量与效率;应推进社会管理制度创新,健全利益调节机制与矛盾调处机制,不断提高社会治理体系创新。

生态治理现代化。在马克思主义看来,人是自然的一部分,自然是人的“无机身体”,只有恰当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才能更好地发展社会有机体。所以,应树立尊重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社会建设的各个层面,形成以生态文明建设为导向的社会体系;应健全生态修复制度、生态补偿制度、环境污染治理制度、源头保护制度等,建立完善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3]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从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高度提出,要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所以,应当深入研究国家治理现代化问题,以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理论分析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意义、现状、困境等,以更好地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建设。

[1]周建超.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理论及其当代价值[J].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12(2).

[2]王学荣.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理论畛域下国家治理现代化再探[J].理论与现代化,2016(1).

[3]高天琼,贺祥林.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理论与"两型社会"建设探要[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11).

(作者单位:信阳师范学院)

王秋霞(1984-),女,硕士,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猜你喜欢
马克思现代化体系
马克思像
谱写“强富美高”新江苏的现代化新篇章
基本实现现代化需要补足哪些短板?
TODGA-TBP-OK体系对Sr、Ba、Eu的萃取/反萃行为研究
发达国家审计发展及其对中国审计治理现代化的启示
“三个体系”助力交通安全百日攻坚战
论马克思的存在论
在马克思故乡探讨环保立法
习近平:马克思是“千年第一思想家”
现代化与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