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婷
中考改革背景下的英语听力教学
李 婷
在2018年深圳市中考新规中,对于英语听力和口语部分的考察尤为重视,体现了中考英语注重对英语运用能力的考察。这也要求初中英语教师在平常的教学中更加注重听力和口语部分的教学。笔者试图阐述目前初中英语听说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初步探讨思维导图在英语听说课堂的运用,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英语听说课堂的课堂效率。
中考改革 英语听说教学 思维导图
长期以来,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听说课堂的构建仍然存在一些弊端,总体来说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传统的英语听力教学都是基于考试而作的训练,题型比较单一,总体来说分为:听选你所听到的句子、听问句选答句、听选你所听到的意思相近的句子、听短文填空。长期以来的训练会导致学生在做听力理解的过程中养成被动地接受信息的习惯,只是消极地将所听到的一串串音符进入大脑,不加思索与分析。这也是听力教学所一直为人诟病的症结所在。教师如果想改善这一情况就必须将听力材料完全暴露在学生面前,而不是断章取义的让学生完成部分信息的补全。教师可利用思维导图的形式,鼓励学生利用所听到的关键词、短语和句子进行原文的组建和复述。
任何一堂听力课所选用的听力材料都有预设的教育对象和教育目标,但都必须符合教育对象的身心发展规律。初中生的认知水平还处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对事物的接受由具体向抽象转变,同时易于接受新鲜事物。教师在选择听力话题时也应注重实用性和时效性,以贴近学生现实生活为基础,这样会让学生更易引起共鸣,有益于学生主动参与听力活动。
听力理解是一个积极创造性的思维过程,也是一种复杂的心理语言过程。听力课堂效果与学生是否愿意积极参与听力课堂有很大关系。教师所使用的听力材料直接影响了孩子在听力理解过程中的积极思索和快速判断。教师应在充分了解学生基础的情况下,选择难易程度相当的材料,学生能在听力训练过程中看到自己的进步,就会增加自信心,采取积极的态度去应对下一个听力任务;反之,如果教师选用的材料难度较大,超出学生的信息加工和理解能力,学生在听力理解过程中就会遭受挫折,导致学生对听力丧失信心,越是听不懂就越是不敢听或不想听,导致恶性循环,致使有些学生直接放弃听力的学习。所以,听力材料的选择必须符合学生的实际水平,由易到难,由浅入深。一般来说,听力材料应该比学生的听力理解能力稍难一点。这样才能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逐步提高自己的听力技能。
听力任务类型的设定和听力材料的选择一样都应该遵循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原则。不同的听力任务类型也会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复杂性。例如,同一段听力材料,要分析某段的含义要比直接补全该段落所缺单词难度大得多。由此可见,应根据学生的水平,在不同阶段选择不同类型的任务,因此,听力任务的设定应该呈现一定的阶梯状;同时,根据听力材料的深浅,可用不同类型的任务来调节听力活动的难易。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化,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中心,转而成为课堂的引导着、组织者、管理者和监督者;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和课堂的中心,学生不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通过探究合作的方式主动的体验获得知识的过程。在听说课堂上如何为学生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学生是否愿意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成为听说课堂能否有效实施的关键。思维导图作为初中英语课堂中普遍使用的一种有效方法,可将其用于听说课堂中以引导学生有效地抓住听力材料中的关键信息点。
所谓思维导图是指一种特别的思维工具和思维方法,他能够帮助人们提高记忆,实现有效记忆。它同时是大脑放射性思维的外部展现,主要利用色彩对比、图片以及代码等形式来提高人们对某一事物的记忆力。合理地运用思维导图可在课堂的组织形式,活动形式,听力内容的呈现形式以及评价方式等方面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传统的基于考试而做的听说训练多为听完录音后直接在试卷上完成相应的练习。思维导图则可根据听力材料的难易程度,采取提取关键词,重点句或是语段复述等形式来检测学生的听力效果;同时,也可根据听力任务的不同采取更加灵活多变的组织形式如:个人,小组甚至于涉及整个班级的活动形式,以充分调动学生的活动积极性和参与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在中考注重考查学生英语听说能力的形式下应更加注重英语听说课堂的组织形式,教师应引导学生使其体验知识获取的过程与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参与听说课堂的自愿性和自主性,才能真正提高听说课堂效果。
[1]教育部.英语新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高月红.思维导图在初中英语单词教学中的运用[J].现代阅读,2013(11).
(作者单位:深圳市南山中英文学校)
李婷(1987-),女,汉族,湖北云梦人,深圳市南山中英文学校,中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初中英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