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文化产业改革与创新研究

2016-11-26 07:28赵浩华
长江丛刊 2016年36期
关键词:民间文化黑龙江省文化产业

赵浩华

黑龙江省文化产业改革与创新研究

赵浩华

作为全新的朝阳产业,文化产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日益凸显。地处我国东北部的黑龙江省,依托独特的历史文化及自然文化资源,近年来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经济效益明显。但总体来看,黑龙江省的文化产业发展仍存在一定的问题,经济效能并未得到完全的释放。本文在充分借鉴西方“一臂之距”文化管理思想的基础上,针对黑龙江省文化产业发展现存问题提出具体的改革及创新对策,以期对推动黑龙江省文化产业发展有所帮助。

黑龙江 文化产业 改革 创新

在全球经济发展放缓的时代背景下,文化产业因其发展速度之快、经济贡献之大、吸纳就业人口之多等优势受到越来越多国家及地区政府的重视。自党的十七大首次在党的代表大会上提出,要更加自觉、更加自主地“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后,各省都加大了文化产业发展力度,将文化产业作为推动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1]。在“十二五”规划中,黑龙江省就提出了要不断提升文化实力促进文化产业大发展、快发展,到规划末期产业增加值达到270亿元的目标。当前,加大文化产业改革及创新力度,不断激发文化产业发展动能,对推动黑龙江省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黑龙江省文化产业发展现状

黑龙江省地处我国的东北边陲,与俄罗斯接壤,独特的地理位置使黑龙江省拥有丰富的自然及历史文化资源。总体来看,黑龙江省的文化资源呈现以下特点:以冰雪、火山、极光等为代表的自然风光独特、以“渤海文化”和“金源文化”为代表的历史文化悠久、以赫哲族、鄂伦春族等民族文化为代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以俄罗斯风情为代表的异域建筑及饮食文化突出、以哈尔滨音乐节为代表的群众文化多样[2]。

依托丰富的文化资源,近年来,在不断发展中黑龙江省的文化产业初具规模,文化产业的经济贡献率逐年提升,呈现出较好的发展态势。一是文化产业发展的意识逐步增强。全省各地政府都能够认识到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性,积极挖掘本地文化资源,优化发展环境,推动当地文化产业的发展。二是文化产业投入有所增加。近年来,无论从社会、政府、个人消费的层面来看,全省对文化产业的投入都呈现出增长的态势,而且每年的增幅都有所提高。三是在拉动经济增长的同时产生了一定的社会效益。据统计,从2010年开始,全省核心文化产业总收入及年均增加值的每年增幅都在20%以上。而且,随着文化产业的发展,黑龙江省的文化软实力及国内外知晓度都得到了有效的提升。四是文化产业趋于规范。为了有效激发文化产业发展活力,黑龙江省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为抓手,不断优化资源配置,改变了过去文化产业小而散的局面;不断理顺参与主体关系,改变了过去文化产业与市场脱轨的局面;不断发掘可经营性文化资源,改变了过去经济附加值低的局面;不断完善人事制度,改变了过去从业人员工作积极性不高的局面。经过近几年的努力,黑龙江省文化产业发展的良好局面基本形成,为以后的大发展、快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二、黑龙江省文化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黑龙江省各地市虽然能够认识到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性,并采取了一定的积极行动。但从产业发展的角度来讲,规模化程度不足、产业优势不明显、经济效益转化率低等现象广泛存在,全省文化产业发展仍存在问题。

(一)政府在文化产业发展中的作用未得到有效发挥

当前,文化产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新增长点,并具有强大的经济发展动能。自2001年文化部颁布《文化产业发展的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以来,全国大多数省份先后结合本省文化资源特点及经济发展情况确定了本省的文化产业发展战略,确定了文化产业的支柱性发展地位。但截至目前,黑龙江省还没有从全省战略发展的层面明确文化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核心地位。在文化产业发展中,政府规范发展环境、健全发展体制、完善发展政策等作用都未得到有效发挥。

(二)对群众的文化权利有所忽视

从本质来讲,文化产业是市场经济的产物,文化产业的核心是文化产品及服务。所以,文化产业必须与市场接轨,在充分尊重群众的文化的权利的基础上,为群众提供能够满足其需求的文化产品及服务才能够产生经济效益。在黑龙江省文化产业的发展过程中,一定程度上对要保证多数群众享有所需的文化资源的文化发展目标有所忽视,对群众参与、文化服务品质提升及文化活动形式创新等重视程度不够。忽视群众的文化权利,不仅会影响黑龙江省文化产业供给结构,还会造成文化资源的浪费。

(三)产业发展意识及产业集群还未形成

从文化事业到文化产业,从非盈利到高经济产出,需要强烈的文化产业发展意识和规模化的产业集群作为支撑。总体来看,黑龙江省的文化产业发展起步较晚,基础较薄弱,全社会的文化产业发展意识还比较淡薄。从政府的角度来看,一些领导干部还没有真正认识到文化产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将文化工作视为“虚”工作的现象还广泛存在。从与文化相关的企事业单位来看,一些企业和单位对文化产业的经济效益发展还不足,产业发展意识不强,思路不明确。

同时,由于缺乏有效的规范和管理,黑龙江省的文化企业呈现出“小”、“散”、“乱”的特点,缺少规模化的大型企业,文化产品产出较低,质量也有待提高。

(四)文化产业发展人才比较匮乏

由于文化产业具有较高的艺术性,因此对其从业人员的要求也较高。受经济环境、人才管理体制及文化发展水平等因素的影响,黑龙江省文化产业技术及管理从业人员十分匮乏,人才的流动性较大。目前,省内许多艺术院团都面临着人员不足,现有人员工作积极性不高,较难开展文化活动的困局。

(五)资金投入渠道相对单一

文化是文化产业的核心,而无论是文化的挖掘还是后期的开发、保护都需要较大的经济投入。黑龙江省的冰雪文化享誉世界,近年,以冰雕艺术展为主要内容的冰雪文化产业得到了较大发展。在欧洲、北美举办的冰雕艺术展,不仅展现了黑龙江省独特的冰雪文化,还获得了一定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但目前,就冰雪文化产业来看,政府投入仍是产业发展的主要资金来源,由于缺少资金,产品和服务低端化,无法获得高经济附加值。而且,单一化的资金投入,使黑龙江省的文化产业很难形成规模效应。

三、“一臂之距”管理模式对黑龙江文化产业改革与创新的启示

“一臂之距”是一种典型的文化管理模式,在西方社会受到广泛的认可和推崇。该管理模式的管理主体包括政府、非政府文化组织和民间文化组织,三个管理主体各负其责,形成了相互联系又彼此独立分权治理体系。在文化产业发展中政府主要扮演有限指导者和管理者的角色;非政府文化组织等中介性文化机构主要承担执行及咨询等职能;民间文化组织自负盈亏,通过提供文化产品服务获得经济利益[3]。“一臂之距”文化管理模式突出强调人本思想,充分尊重群众的文化权利;明确了文化产业参与主体之间的权责关系,提升了文化产业管理的效率;调动了民间文化组织的参与积极性,构建出了宽松的文化发展环境。总体来看,“一臂之距”文化管理模式优势明显,对黑龙江省的文化产业改革与创新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一)优化政府文化产业管理职能

作为国家发展、经济运行的主体管理者,政府在文化产业发展中管理监督作用不可替代。在“一臂之距”管理模式中,政府承担着宏观政策制定、目标设置和整体监督等职能。面对当前黑龙江省文化产业发展现状,政府部门要不断改变过去管办结合,管的过宽、过细的状况,要实现从“大政府、小社会”到“小政府、大社会”文化管理职能转变。具体来说,黑龙江省当前要制定出全省文化产业改革与创新战略,指引文化产业整体性发展;要完善、出台文化产业相关政策,优化改革创新环境、健全相关体制机制;要强化监督,不断规范非政府性文化机构及民间文化组织,促进文化产业参与主体不断做大做强。

(二)树立文化服务理念

“一臂之距”文化管理模式崇尚公共性,在充分尊重群众文化权利的前提下,强调文化产业发展中的群众诉求和文化资源配置的公平性及合理性。在当前多元文化迸发的时代背景下,该管理模式有利于文化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因此,黑龙江省在文化产业改革与创新的过程中,要真正树立起文化服务的理念,在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上,积极创造条件,探索服务方式,调动群众主动参与的热情,注重文化产品及服务的品质,创新文化活动形式,不断扩大基本文化服务的覆盖面。

(三)大力发展民间文化组织

“一臂之距”管理模式中,民间文化组织承担着基本文化产品及服务产出的职能,对整个文化产业发展具有基础性的作用。当前,黑龙江省文化发展整体向好,但仍需要一批有实力的、大规模的文化企业来助推整个产业发展。当前,一方面全省干部要进一步认识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性,转变观念,树立文化产业化发展思路,充分挖掘好、利用好、保护好各地文化资源,为民间文化组织发展提供好服务;另一方面,要逐步改变当前民间文化企业小、散、杂的现状,要通过降低准入门槛、提供政策支持、发挥民营文化资本、加强机构整合等手段,大力发展民间文化组织,将小企业发展为大企业,推动文化产业的整体性进步。

(四)发挥好非政府文化组织的中介作用

在“一臂之距”管理模式中,非政府文化组织一方面对政府负责,进行目标传递和政策执行,提供建议和咨询,承担经费协调分配、严格服务规范、资质审查等具体事务性管理监督工作;另一方面对民间文化组织负责,客观公正地对政府立法和政策制定提出意见建议,制定切实可行的文化发展规划,完善具体公共文化内容的质量标准;为民间文化组织提供较为公平的发展平台。当前,面对文化产业匮乏的现状,黑龙江省要发挥好非政府文化组织的中介作用,强化对文化产业从业人员的培训,提升相关人员的从业能力;提供专业化咨询服务,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智力保障。

(五)丰富资金投入渠道

基于“一臂之距”文化管理模式的成功经验,黑龙江省应该积极通过政策制定等方式引导、鼓励和支持市场和社会资源投入到文化产业发展当中,促进文化服务主体、渠道和方式多样化发展。不断加大政府投资力度,建立健全规范的文化产业投入机制,建立多样化的社会力量参与模式,优化资源配置,形成规模效应;制定相应的政策法案,完善社会资本进入文化领域的渠道,吸引社会力量以建立组织、投资捐助、兴办实业等方式进入,对优质民间资本参与的文化项目给予政府购买、项目补贴、定向资助、贷款贴息及奖励等方面的政策优惠扶持政策,引导文化项目通过股票、债券、众筹等多种方式进行融资,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的参与积极性。

[1]丹增.文化产业发展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25~27.

[2]余志方.关于发展黑龙江省文化产业的思考[J].黑龙江史志,2015(11):41~44.

[3]常研菲.公共文化管理的一臂之距[J].中国文化报,2015(5):1.

(作者单位:1.哈尔滨学院人文学院;2.黑龙江大学政府管理学院)

本文系黑龙江省文化厅艺术规划课题资助项目:“黑龙江省文化产业改革与创新研究”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6D035。

赵浩华(1983-),女,吉林扶余人,哈尔滨学院人文学院讲师,黑龙江大学政府管理学院管理哲学专业2015级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行政管理理论与实践。

猜你喜欢
民间文化黑龙江省文化产业
2022年1-5月黑龙江省各市(地)国民经济主要指标
2022年1-6月黑龙江省各市(地)国民经济主要指标
文化强国语境下的文化学研究新探索
乳源再获命名“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推进鞍山市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之我见
黑龙江省海伦市永和乡中心小学简介
孟津县文化产业发展调查
动词的时态中考高频考点练习题
财政部下达44.2亿元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
中国民营文化产业商会:举办文化产业沙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