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 萍
基于科研的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探究
黄 萍
【摘 要】高等学校的科研成果,对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和教育等领域都起着保证、平衡甚至决策的作用。作为高校三大支柱之一的高校图书馆,只有通过智慧服务,帮助高校科研人员进行知识控制、挖掘、整理、检索,让他们更加准确地对新研究方向并进行宏观把握,为后续科研工作的开展奠定基础,才能真正起到科研的辅助和学科服务作用。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 科学研究 学科服务
图书馆的学科服务是通过梳理国内外相关文献,理清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的进展,丰富高校图书馆面向科研的学科服务理论,从而为我国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所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拓展学科服务的广度、深度。如何在网络环境下,研究用户的数字信息需求,吸收别人的先进成果,为高校的科学研究引入新理念。
(一)丰富的馆藏为高校科研提供强有力的信息资源支持
高校图书馆的馆藏建设要符合学校的任务、性质及专业设置,既有本馆的特色又在某一学科上有自己的优势,馆藏的数量、质量,直接关系到教学和科研的成效,如果没有大批高质量的文献资源作保障,高校的科研会失去先进性。因此,高校图书馆要充分研究学校的学科建设和发展情况,建设适应本校需要的有着自己鲜明特色的馆藏体系,拥有自己的特色资源,让图书馆在高校科研工作起着其他因素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特色的资料编排是科学研究少走弯路的最佳途径
在信息与科技高度结合并互相促进、共同发展的21世纪,高校教育工作者要想在自己的学科前沿进行研究,必须查阅大量的文献,掌握所属学科的前沿动态,了解学术动向。高校图书馆作为图书情报工作的主体,拥有丰富的馆藏资源,并按照学科收集、存贮、加工,科研工作者只需按照需要检索下载就可得到自己所需的资源,节省了检索的时间,提高的研究的效率。
(三)形式多样的活动为科研活动开辟基地
高校图书馆的教育职能、情报职能在高校深化教育改革的过程中举着重要的作用,在高校实施素质教育的工作中,图书馆是人才培养的第二课堂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基地。高校图书馆为配合科研任务,通过世界读书日活动、组织书评、编制新书推荐书目、各种文献信息的宣传报道、演示会、学术报告活动,活跃图书馆的读书氛围。另外,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图书馆要对读者进行新技术的培训,如数据库检索、网络通信技术、文献下载技术等。把服务从传统的模式向开放式的模式转变,向读者提供全方位、高层次文献信息服务,积极开展课题跟踪、科研立项、文摘索引。
(一)学科馆员数量、质量偏低,学科服务内容单一
目前国内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的数量很少,占的比例不到1%,和国外高校图书馆的30%相比,差得很多。而且国内图书馆的学科馆员中,学历、职称、层次都不太合理,总体素质不高,并且专职的比较少,对深层次服务难以承担,所以一般只能做一些如论文提交、文献传递、教学培训等单一的服务,虽然有兼职的来自各个二级学院的教授和学科带头人,他们的学科背景都比较单一,所以对学科服务的认同和信任不是很高,加上图书馆专职学科馆员在知识储备和研究能力跟不上,学科服务内容广而不精,没有真正对教师的教学和科研服务达到深度的支撑,无法满足他们的需求。
(二)平台建设投入少,无法支撑面向科研的学科服务
主要表现为学科服务平台少,在服务内容方面,基础服务所占比例多,比如新书推荐、读书沙龙、读者培训、读书月活动等等。缺少与二级学院的联络服务、参考咨询及针对性强的学科服务。
(三)缺乏社会实践调查,不能真正起到服务当地社会经济作用
面对日益增长的信息需求,高校图书馆有责任也有义务承担起为地方区域经济与文化发展提供信息服务的职责。但在实际工作中,高校图书馆服务的读者群一般只限于本校的师生,服务没有走出校门,忽视了图书馆的社会职能,没有在为促进地方区域经济社会文化发展服务中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优势,不能最大限度地利用图书馆信息资源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一)完善高校图书馆的学科馆员制度,构建学科馆员服务体系
虽然学科馆员制度在国内建设较晚,没有很好的可以借鉴的经验,但高校图书馆领导应该从本校的实际出发,借鉴国内外的成功经验,建立符合本校实际的学科馆员制度,并以这些学科馆员为中心,搞好学校的文献信息资源建设,有针对性地为科研提供文献信息服务,满足科研对文献信息的需求。以学科导航、学科住处服务平台为服务窗口,形成以学科馆员为主体的信息服务模式,根据科研工作的需求,融入科研第一线,通过整合馆藏文献信息资源、建立知识导航库、馆际共享知识库等,不仅为科研用户的前沿课题进行知识检索和服务,而且要使这种服务成果深层次地开拓图书馆原有的知识组织。
(二)完善学科服务平台,开展面向科研的数据管理服务
一般高校图书馆为本校科研服务的内容有科技查新、查收查引、检索工具及来源刊信息查询、核心期刊查询、定题服务、科研论文写作技巧等,这些大多零碎地颁在各自图书馆网页的各个栏目,没有融用户需求、学科前沿信息、学科服务为一体,应该用一个平台将这些服务信息放到上面发布,比如LibGuides学科服务平台、学科博客(Subject Blog)、鲜悦(Living Library)交流平台等,不仅有利于零散信息的聚集整合;有特色地添置内容,缩减栏目,方便科研信息的査找、发现、获取。完善了平台建设,就需要对网上的信息资源进行更准确、更有效地搜集、整理、组织,并根据科研工作的需要,建立一个科研要素(如科研团队、科研合作、学术交流、学科进展等)为一体的子系统,实现科研资源载体、科研资源需求之间的互动。
(三)构建面向科研的学科信息服务模式
(1)把图书馆专职的学科馆员分成若干组或者若干团队,服务于一个或者几个二级学院,协助二级学院科研团队工作并宣传图书馆的学科信息服务,这种模式比较单一,当出现交叉学科的时候便力不从心了。
(2)在各个二级学院聘请一名兼职学科馆员,让其负责学科资源建设,帮助图书馆二级学院科研用户的需求,保证图书馆与二级学院的渠道畅通,让图书馆及时了解前沿信息和二级学院科研工作台的现状及发展方向,尽快地搜集他们所需要的信息,不断扩大图书馆的学科信息服务范围和服务内容。
(3)深入面向科研的学科支撑服务
整合图书馆的学科资源,增设专题数据库,除了提供空间资源、信息资源外等最基础的服务外,还可增设如定题服务、科技查新、收录引证、定题服务等,加大对科研评估做的服务,提供学科组信息环境、学术网格环境等科研知识环境,科研成果的存储空间(如机构仓储、学术典藏库等)等。
推行面向科研的高校图书馆的学科服务,改变了图书馆从“以文献为中心”转向“以服务为中心”,在图书馆与科研人员之间架起了沟通的桥梁,在开展服务的同时,可以了解科研人员需求的同时了解学科最新前沿信息和图书馆现有服务的效果,让图书馆及时改进服务内容,更新服务策略,为科研提供更加深层次的个性化服务。
参考文献:
[1]张洁.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平台的调查和研究[D].上海:上海交通大学,2011.
[2]叶丹.高校图书馆学科化服务研究一以合肥市高校图书馆学科化服务为例[D].合肥:安徽大学图书馆学系,2010.
(作者单位:广西外国语学院)
作者简介:黄萍,女,广西都安人,硕士研究生,广西外国语学院,中文讲师,图书馆馆员,研究方向:战略管理与产业信息化、图书馆学。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广西高校科学技术研究立项项目《民办本科高校图书馆实施学科馆员制度研究》(项目编号:LX2014473)的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