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翻译的“创造性叛逆”:忠实性及创造性的结合体

2016-11-26 04:41李学芹
长江丛刊 2016年26期
关键词:译作译者原文

郭 清 李学芹 袁 莉

浅谈翻译的“创造性叛逆”:忠实性及创造性的结合体

郭 清 李学芹 袁 莉

在当代中国学者们在英译汉汉译英的过程中,有许多关于翻译原则的说法,但在其中有两大最基本的原则:忠实性和创造性。在翻译过程中学者们应该遵循什么原则,各家说法都不尽相同。本文认为忠实性和创造性的合体是“创造性叛逆”,从而对翻译的“创造性叛逆”做一个简要分析。

翻译 忠实性 创造性 创造性叛逆 翻译原则

一、忠实性和创造性的基本定义

忠实性首先是指译文须如实传达原文的内容,对原文的意思不能随意歪曲或增减。内容除了陈述原文的事实、说明的道理、描写的景物以外,还包括准确反应作者在叙述、说明和描写过程中所反映的思想、观点、立场和感情。忠实性还指对原文风格的如实传达,译者不能更改原作的风格面貌。另外,忠实性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形式上的忠实,指的是从形式上入手,为了使表达再现原作与译作在形式的相似,力求做到词的对应,结构手法与原作相似;二是意义上的忠实,指的是译作思想内容与原作一致,在意义上没有增删更改的现象。所以,“信”则成了众多译者主要的标准,成为了中国翻译思想的主流追求。忠实性则表达的就是“信”的原则。

广义上,翻译的创造性就是翻译的再创造或者二度创造,而这种创造是忠实于翻译原文的。近些年,“创造性叛逆”这一概念已逐渐成为翻译界讨论翻译创造性的主流课题。简单说“创造性叛逆”是对原文进行升华的创造。法国社会文学家埃斯卡皮,在其《文学社会学》一书中因文学交际而提出“创造性叛逆”这一概念。他说道:“说翻译是叛逆,那是因为它把作品置于一个完全没有预料到的参照体系里;说翻译是创造性的,那是因为它赋予作品一个崭新的面貌,使之能与更广泛的读者进行一次崭新的文学交流;还因为它不仅延长了作品的生命,而且又赋予了它第二次生命。”

二、忠实性和创造性的相互关系

忠实性是存在创造性的前提,创造性是实现忠实性的条件和方法。忠实性是翻译的根本特性,离开了忠实性,翻译就根本不存在,也不会有创造性。翻译的忠实性和创造性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忠实中有创造,创造中有忠实。

在翻译的“创造性叛逆”和忠实性之间的关系,众多学者进行了深刻的探讨。在《中西比较文学教程》中,北京大学乐黛云教授指出,译者与读者间的理解就是一种“创造性叛逆”。原作须经历这种“创造性叛逆”才能扩大被阅读和接受的范围。上海外国语大学教授谢天振曾说道,文学翻译中的“创造性叛逆”是翻译中译者为了达到其主观愿望而使译作对原作的客观背离。在《翻译:创造性叛逆》中,董明指出“创造性叛逆”和忠实性只不过是程度有别,两者构成了从逐字翻译到拟议这两个极端之间的叛逆和忠实的连续体,均属于翻译。综上所述,可知“创造性叛逆”与忠实性并非不可融合,在某些特定的条件下,可以通过适度的叛逆实现忠实,故两者是相互依存的。

三、“创造性叛逆”在翻译中的运用

“创造性叛逆”是表面上的伪叛逆,深层次的真忠实。在跨文化交际当中,合理地结合忠实性与创造性,不仅能起到良好的沟通作用,更能达到画龙点睛的文学艺术效果。译者在翻译中所面对的是两种不同语言所承载的不同文化,担任的是文化沟通交流的重要任务。更重要的是,每一种文化都有其的特点,是其他文化无法取而代之的核心要素。简单而理想化的“一一对应”是无法实现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如何才能更好地表达原文的思想,要由译者根据是否忠实于原文来选择不同的手段,量体裁衣,灵活处理。译者要在“创造性叛逆”的理论指导下,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以看似不忠的手段让译作“创造性叛逆”,实现对原作的深度忠实,进而达到忠实于作者和读者,忠实于翻译文化交流和传播。“创造性叛逆”为译者们带来了新的翻译标准。

但是,翻译的“创造性叛逆”是有要求的。由于忠实性和创造性的相互关系,创造性不能脱离原作的制约,也要符合源语言的文化和写作目的以及语文的规范。翻译的“创造性叛逆”并不意味着译者可以漫无边际的胡译误译乱译,最基本的忠实性无论何时都是译者翻译的基本法则。译者在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同时必须正确把握“创造性叛逆”的限度,从而在最大的范围内达到翻译为了传播不同文化的目的。

四、结语

翻译的“创造性叛逆”不是对忠实性标准的背叛,而是深度的忠实。翻译的“创造性叛逆”作为一种新提出的翻译忠实性标准,对翻译界产生了不可估量的风暴作用。翻译的“创造性叛逆”体现了翻译从纯语言层面的对等走出,转向进一步扩大翻译的内涵,将摘译、编译、转译、拟议、个性化翻译和方言译等纳入了翻译的范畴,从而重新定义的翻译。“创造性叛逆”属于翻译的自身发展,它不仅扩大的翻译的内涵和研究视角,还促进了对翻译事实和翻译标准的重新认识。在翻译的“创造性叛逆”理论指导下,译者不再一味追求对原作的绝对忠实,而是在遵循翻译的根本准则忠实性的前提下,采取异化、改译等手段,充分考虑文化因素的影响,发挥译者主观能动性,通过合理的创造从而使译作实现了一种新的、辩证的忠实,而这种“创造性叛逆”的忠实性更适合时代发展的潮流。更何况,“创造性叛逆”这一概念的提出颠覆了传统翻译批评,还有利于翻译界的整体发展前进。

[1]谢天振.创造性叛逆:争论、实质与意义[J].中国比较文学,2012(2).

[2]乐黛云.中西比较文学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8.

[3]董明.翻译:创造性叛逆[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6.

(作者单位:西华大学外国语学院)

猜你喜欢
译作译者原文
what用法大搜索
关于译介中国当代文学作品创新问题的思考
论新闻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
英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语中“吃”的表达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