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特约评论员 秦晓宏
切实增强党内监督的自觉性
文|本刊特约评论员 秦晓宏
好干部是培养选拔出来的,也是在严格管理、严格监督下考验出来的。只有把监督的螺栓拧得紧,把制度的篱笆扎得牢,使领导干部心怀敬畏和戒惧,才能确保手中的权力真正为人民谋利益,这也是对干部真正的爱护和保护。
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当前,我们党肩负着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使命,同时又面临“四大考验”“四种危险”。在这种形势下,搞好党的建设、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必须加强党内监督。然而现实生活中,党内监督却存在“宽松软”的状况。有些领导干部接受监督的意识淡薄,认为监督是出难题、挑毛病、找岔子,千方百计逃避监督、不让监督。部分党员和群众或由于在认识上存在误区,或由于自由主义思想严重,不愿意实行监督,怕得罪领导,对监督或漠不关心、或缺乏信心。习近平总书记在对《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和《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所作说明中强调:“全面从严治党,必须从根本上解决主体责任缺失、监督责任缺位、管党治党宽松软的问题,把强化党内监督作为党的建设重要基础性工程,使监督的制度优势充分释放出来。”
监督是防止权力滥用的法宝。18世纪法国著名思想家孟德斯鸠有一名言,“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历史经验证明,不受制约的权力必定滋生腐败。恩格斯曾经说过,“社会为了维护公共的利益,最初通过简单的分工建立了一些特殊的机关。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机关——为首的是国家机关——为了追求自己的特殊利益,从社会的公仆变成了社会的主人。”今天的现实生活中,群众切齿痛恨的那些“老虎”“苍蝇”,贪得无厌、徇私枉法,靠的就是占据要位、滥用大权。周永康、薄熙来、郭伯雄、徐才厚、令计划等,无不如此。因此,要防止权力的滥用,就必须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从各方面加强对权力的监督。
接受监督,是人民政权的性质决定的。封建社会官员的权力,来自皇帝的赐封;资本主义社会官员的权力,本质上来自资本家的授予;今天我们党员干部的权力,则来自人民群众的委托。毛泽东同志早在解放战争时期就指出,“人民要解放,就把权力委托给能够代表他们的、能够忠实为他们办事的人,这就是我们共产党人。”一个干部无论握有多大的权力,那权力都不是个人的私产,而是属于人民的“公器”。习近平总书记说,“领导干部手中的权力都是党和人民赋予的,领导干部使用权力,使用得对不对,使用得好不好,当然要接受党和人民的监督。不想接受监督的人,不能自觉接受监督的人,觉得接受党和人民的监督很不舒服的人,不具备当领导干部的起码素质。”
信任不能代替监督。有的干部认为自己是同辈人中的佼佼者,是组织上经过层层考核、优中选优提拔上来的,不用监督也“出不了事”,如果处处受到监督,则有“不被信任”之嫌,感到“很没面子”。从理论上说,“共产党员是特殊材料制成的”,应该具有抵抗各种诱惑的特殊本领,但善良的愿望不能代替严酷的现实。正如西哲所言,“人所具有的我都具有。”或如中国的“亚圣”孟子所说,“人之异于禽兽者几希。”现实中的人都是有欲望和缺陷的,手握大权而又不受监督、不受制约,必然会使人的欲望恶性膨胀,使人的缺陷难得弥补,使道德的力量变得苍白。陈毅元帅就曾针对人性的弱点坦言,“岂不爱权位,权位高高耸山岳。岂不爱粉黛,爱河饮尽犹饥渴。岂不爱推戴,颂歌盈耳神仙乐。”但是,想到“党和人民在监督,众目睽睽难逃脱”,想到“手莫伸,伸手必被捉”,他时刻自警自惕,在复杂的环境中保持住了“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的高洁品格。列宁有句名言,“把希望寄托于人的优秀品质上,这在政治上是不严肃的。”好干部是培养选拔出来的,也是在严格管理、严格监督下考验出来的。只有把监督的螺栓拧得紧,把制度的篱笆扎得牢,使领导干部心怀敬畏和戒惧,才能确保手中的权力真正为人民谋利益,这也是对干部真正的爱护和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