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艳芳
供给侧改革背景下的大学生创业教育研究
李艳芳
大学生创业教育是一项有利于解决大学生就业的重要措施,且它使大学生在进行创业时有了更多的相关理论作为支撑。但是从大学生的创业教育现状来看,依然存在着诸多的问题,严重地制约了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发展。去年习总书记提出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一理论,这就为大学生创业教育提供了改进的契机。本文就立足于供给侧改革的基本要求,对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现状进行分析,进而对提升的对策进行探讨。
供给改革 大学生 创业教育
当今大学生创业教育是高校教育中重要的一个环节,其出发点是能够有效解决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可以说这一教育版块的设置是对近年来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反思。但是大学教育开展几年后,我们发现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并没有解决,很多毕业生越来越排斥自主创业。分析其中原因我们不难发现由于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种种缺陷,使得大学毕业生在进行自主创业时遇到了各种难以解决的问题,有的甚至直接导致了他们创业的失败,因此欠下了巨大的债务,这就加大了创业的风险,进而大大降低了大学毕业生创业的积极性。因此,及时地对大学生创业教育进行有效的改革有利于扭转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的形势,具有重要的意义。
供给侧改革是去年习总书记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上提出的,目的在于解决长期以来我国经济发展中产能过剩、高级要素投入所占比例偏低的问题。对于这一理论的基本要求不同领域的专家学者有着不同的解读思维和解读角度,故而产生了各种各样的认识,但是整体来说都包含以下几个基本内容。[1]
首先是从原来的需求侧管理为主转向供给侧管理为主。我们知道传统的经济发展理论中,消费、投资以及出口是拉动经济发展的三个主要因素。这是需求侧管理的重要立足根本,其比较重视劳动力、资本、土地等生产因素发挥的所用。而供给侧管理则主要关注经济产业的结构以及经济类型的升级,经济发展的重点放在生产者身上,带动积极的发展更多依靠产业的供给。
其次是重视科技创新在供给侧结构改革中的内驱动力作用。所谓“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因此新时代的经济发展应该更多依靠科技的创新。供给侧改革把科技创新作为了内驱动力。依靠科技的创新解决了经济发展中产能过剩、产业结构科技含量较低的问题。可以说供给侧改革突出了知识、信息、技术在生产中作用发挥,使得产业的发展有了强大的保障。
最后是强调制度创新在经济升级中的作用。我们知道合理有序与科学适切的相关制度是保障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因此企业的管理制度和国家的相关财税制度成为了供给侧改革制度创新的重要方面,使得企业的管理更加具有现代化的理念,国家的财税制度更能保障经济的有效发展。
总的来说供给侧改革并不是简单地增加经济发展中的供给总量,而是依托结构性改革的手段有效实现制度的创新,更加关注制度的质量、效率以及科学性。可以说这样的改革思维更具有时代性,因此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改革也可以借鉴这一理论。
当前的大学生创业教育总体呈现出实效性低、理论落后、不完善的状态,究其原因在于大学生创业教育从根本上无法和学生的创业实际要求进行有效地衔接。如果我们对其现状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逐条分析,我们就会有更深刻更明确的认识。
(一)高校创业服务供给体系存在缺陷
高校创业服务供给体系是大学生创业的主要依赖资源,但是从全国的大部分院校来看其创业服务供给呈现出单一化、机械化的状态。[2]也就说高校创业服务体系能够提供给学生的支持范围比较狭窄,不能够满足大学生各式各样的创业。
其实这一问题更多还是来源于学校对此的不重视,没有把学生的创业作为一个重要的问题来考虑。不过从一定程度来看,也跟学校对市场形势不能及时进行了解有关系。相关部门以及领导没有能够深入地了解学生在创业中的实际需求,而是单纯地依靠理论研究进行服务提供的设置,这样自然就使得学校创业服务的供给和现实的需求发生了脱离。
(二)面向大学生的创业教学创新性不足
高校中的大学生创业教学属于边缘学科,大部分院校的这一学科的教学往往有一些专职辅导员来担任,这些人大多精于行政事务的处理,而在教学和理论研究上并不具备优势,这就使得大学生创业的教学往往呈现出照本宣科的现象。所传授的内容大多是一些陈旧落后的理论,而一些所谓教师的自我感悟,不过是一些非技术性的态度、责任意识的总结。学生在创业教育课程中的学校更多是思想政治工作的进行。
这就使得学生在大学生创业教育中无法获得技术性能力的提升,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开展严重缺乏科技的含量。面对创业中需要的各种技术和知识,学生并不能进行有效的提前储备。这就使得创业教学创新性不足,更多呈现出落后、僵硬化的状态。[3]
(三)针对大学生的创业教育制度尚不健全
大学生创业教育在整个高校教育并不具备应有的地位,使得其各种制度的建设并不完善。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开展缺乏一个全面的、系统的相关制度保障。理论教学与创业实践不能够进行有效的搭配,大部分院校基本上缺乏创业实践的环节,这就使得学生学到的创业理论知识无法得到实际的应用。其实创业实践的缺乏从根本上导致了大学生创业教育实效性的大大降低,使得大学生创业教育缺乏了最根本的制度保障。
上述的三种较为突出的问题使得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实效性大大降低,使得学生无法从中获得实际的创业能力。落后的理论和脱离实际的知识技能储备往往会导致学生在创业遇到难题时变得手无所措。因此,增强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实效性和能够使学生在其中真正获得能力是大学生创业教育改进的主要方向。
其实大学生进行自主创业是大学生一种身份的自我转换。即从一个知识技能的汲取者转变为一个知识技能的使用者。在这一转换过程中学生的实际能力获得是极其重要的,可以说学生获得的实际能力应该有一定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能够有效地解决创业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因此在供给侧改革的背景下我们应该对大学生创业教育进行改革,从根本上增强学生获得的实际能力。
(一)健全创业服务体系,教育内容与学生创业需求衔接
健全高校的创业服务体系是基于供给侧改革背景的一个重要措施,将大学生创业教育的重点放在了学校这个“生产者”上。高校对学生创业服务的提供应该改变原来单一落后的局面,应该深入了解学生在创业中的实际需求,使二者得到有效的衔接。
这样的创业服务体系就有了明确的方向和目标,使得大学生创业教育和市场的实际形势结合起来。[4]学生在学校受到的创业技能训练能够直接在实际创业中得到应用,使得学生面对创业中的各种难题能够解决起来游刃有余。
(二)加强创业教育创新,增加学生创业的科技含量
我们知道大学生是知识型、技术型的人才,应该在进行大学生创业教育中应该更加注重对学生技术性能力的培养,使得他们能够在创业中凸显科技的含量。这一培养涵盖了现代化企业管理能力的培养和新型科学技术运用能力的训练。这样的教育模式使得学生的创业虽然在规模上很小,但是其科技的含量很高。
学生在创业时如何增强自身的竞争力是其创业成功的关键,而提高创业的科技含量是增强竞争力的重要措施。例如有的学生在创业时选择了餐饮业,可以说他们的创业从规模和自身实力上与一些大的餐饮公司相比毫无竞争力可言,但是他们依靠一些网络软件进行订餐、询问等各项服务,使得他们在一些消费者群体中就具有了一定的竞争力。网络软件的运用就是一种增加科技含量的表现。
(三)畅通创业实践路径,建立与专业知识的互嵌机制
健全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相关制度重点应该放在畅通创业实践路径上。从创业教育本质来看,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是其最重要的目标。因此大学生创业教育必须达到使学生能够学以致用的标准。故而应该积极畅通创业实践的路径,使得学生能够依靠学校的各种支持开展创业的尝试。而学校的各种支持应该从量与质上都能得到保障,使得学生能够充分利用学校的资源支持。
学校在畅通创业实践路径时,还应该注意到每个专业学生的特点,从而打造与专业知识相嵌机制。这样就能形成学生的对口创业,使得学生在学校几年的专业学习能够更好地为创业服务。可以说这样的机制也更加调动学生的创业积极性,解决了因为创业而导致专业课知识白学的问题。因此学校应该根据学校所设有的专业建立各种创业基地,使每个专业的学生都能够进行创业的实践。[5]
纵观上述的改革措施,我们不难发现其实改革的关键还是实现了教育内容和学生在创业中实际需求的有效衔接。增强学生在创业中的科技含量,使得学生能够更加具有竞争力,也从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大学生创业的层次。而畅通创业实践路径很好地做到了学生能够及时地学为所用,使得教育与需求的衔接能够及时地调整。立足于供给侧改革背景下进行大学生教育创业的改革使得大学生创业教育具有了一定的时代性和现实意义。[6]其实这些措施的运行还应该切实做到与学校实际的条件相结合,充分利用好学校自身独特的优势与资源,为学生的创业提供更有效更全面的提前准备,使得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能够得到有效的解决。
当今大学生创业教育之所以没有改变就业难的形势原因是其自身存在着诸多的问题,比较突出的表现为高校创业服务供给体系存在的缺陷,创业教学的创兴不足,以及针对大学生创业教育制度尚不健全。其实这些问题是大学生创业教育教条化、形式化的表现,没有了解大学生创业的实际需求,也没有跟上市场的步伐。在供给侧背景下进行大学生创业教育质量的提升,需要立足于供给侧改革的基本要求和当今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基本现状,深入地了解大学生在创业中的实际要求和当今市场的发展步伐,健全企业服务体系,使得创业教育的内容和学生的实际需求结合起来,增加学生在创业教育中的能力提升,还应该畅通创业实践的途径。
[1]夏继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高校创业教育创新研究[J].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6(03):69~72.
[2]孙维.供给侧改革背景下的大学生创业决策能力培养——基于E-PCI-S心理资本干预模型的分析[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6(03):17~22.
[3]李莉,管理要.人才供给侧改革与大学生创业就业能力提升研究[J].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16(02):19~21.
[4]李莉,管理要.人才供给侧改革下推进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的路径[J].西部素质教育,2016(06):21.
[5]万力勇,康翠萍.互联网+创客教育:构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新生态[J].教育发展研究,2016(07):59~65.
[6]张静华.“互联网+”时代大学生创业:机遇、挑战及应对[J].大学(研究版),2016(02):26~32,12.
(作者单位:亳州职业技术学院)
李艳芳(1986-),女,安徽亳州人,亳州职业技术学院专职辅导员,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