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共青团组织服务青年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探索

2016-11-26 04:02:57
长江丛刊 2016年25期
关键词:共青团大学生教育

魏 源

高校共青团组织服务青年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探索

魏 源

自2015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以来,“创新创业”已然成为我国社会发展的新态势,逐渐蔓延并影响着各个领域、各个群体和阶层。当代青年大学生作为创新创业主体中的既特殊又重要的一类群体,更是未来创新创业的中坚力量,对其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和战略意义。高校共青团组织在凝聚青年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必须要在发挥自身优势的基础上,在创新创业教育中服务青年、发展青年。

高校共青团 服务青年 创新创业教育

在“创新创业”浪潮飞速发展的社会经济转型关键时期,国家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尤为急迫,高校青年大学生作为创新型人才的“后备队”和“生力军”,既担负着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任,同时也不得不面临就业压力过大等现实问题,因此对大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有着重要的现实和战略意义。高校共青团组织是联系青年大学生最紧密的群众团体,以“凝聚青年、服务青年、发展青年”为使命,在创新创业的时代浪潮中,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是发展青年的内在要求,因此,高校共青团组织必须发挥“凝聚青年”的各项优势,做好服务青年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各项工作。

一、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目标和内容

高校共青团组织服务青年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前提是,必须清楚的界定大学生创新你创业教育的目标和内容。国务院办公厅在2015年颁布了《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教育部也在同年年颁布了《关于做好2016届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要求从2016年起,所有高校都要设置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对全体学生开设创新创业教育必修课和选修课,纳入学分管理。根据各各校对这一政策的贯彻来看,在认识上普遍存在三个误区:一是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局限于普及创业知识和创业政策,课程内容普遍限定为创业理论知识的传授和创业政策的解读等,不能让学生产生直观的感受;二是错误的认为大学生创业教育就是鼓励全体大学生创业,没有能够理解政策倡导的“鼓励一部分特别优秀具备创业基本素质和条件的大学生进行创业,从而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促进经济结构的调整”的实质含义;三是未能将学校创新创业教育与社会优势资源、平台相结合,造成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社会的不适应和脱节等问题。

我国的创新创业教育起步较晚,早在1947年,哈佛商学院就开设了“新创企业管理”的课程,被广泛认定为第一门高校创业课程,英国在1987年发起了“高等教育创业计划(ЕНС)”,旨在培养大学生的创业能力,但在试行一段时间以后,英国政府又于90年代初将创业教育的目标修改为培养创业者的素质和品质。创业教育发展至今,越来越多的强调与创新教育相结合,即在创业教育中重视精神和价值的养成。

根据发达国家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目标和内容,以及《关于做好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的文件精神,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目标可以界定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具备创新创业能力的优秀人才。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内容至少应当包括创新创业理论体系和实践体系两大方面,涵盖创新创业知识学习、创新创业意识培养、创新创业技能提升和创新创业实践探索等内容。

二、高校共青团组织在服务青年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优势所在

(一)得天独厚的组织优势

高校共青团组织自成体系、合纵连横的组织优势,可以在服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中广泛覆盖,相互连通,一是高校共青团组织从学校团委到二级学院团委(团总支)再到建立在各班级的团支部,上下贯通,能够直接影响到每一名青年学生;二是各高校团委,各学院团委直接指导校、院级学生组织、学生社团开展工作和校园文化活动,在吸引学生方面极具优势;三是作为学校组成机构,在涉及青年学生的相关工作中,能够便捷的整合校、内外的相关资源。

(二)多渠道,广覆盖的宣传优势

在服务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工作中,高校共青团组织在营造创新创业氛围方面有着许多便利条件,一是除党委宣传部外,各高校共青团组织往往有着最终的宣传平台和途径,不仅拥有独立的杂志、报刊,还拥有唯一代表学校青年学生话语权的官方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可以用于创新创业典型树立等的宣传;二是从学校团委到二级学院团委再到班级团支部,在体制设立上都有专门负责宣传工作的共青团干部,加上在团组织指导下开展工作的学生组织、学生社团的学生干部,完全能够实现贴近青年进行宣传,口耳相传进行宣传;三是由于共青团组织的特性,更能在创新创业教育中做到以青年学生普遍喜欢的方式,以青年学生中广泛流行的话语来开展工作。

(三)对第一课堂的有效补充

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必修课、选修课作为第一课堂,就我国目前大部分高校的实践来看,普遍存在过于偏重理论教学,任课教师大多没有创业经历,甚至存在应试化等问题,这就急需高校共青团组织在“第二课堂”上加以弥补和完善。目前共青团系统组织的“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等赛事已经成为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在“第二课堂”的品牌活动,而各高校自行组织的各类创新创业竞赛,以及联系校外资源搭建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大学生syb创业能力培训班等平台,极大的延伸和丰富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内容。

三、高校共青团组织服务青年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路径

(一)营造浓郁的创新创业教育氛围

虽然“创新创业”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但很多高校大学生对“创新创业”的理念还存在误解,不敢、不愿、不懂的学生群体依然庞大。因此,高校共青团组织必须发挥自身上下贯通、贴近青年的组织和宣传优势,以青年学生的话语对话青年学生,全方位、广覆盖、不间断地解读创新创业政策、宣传创新创业典型、营造创新创业声势,帮助青年学生们树立正确的创新创业观念,主动地培养创新精神、创业意识。

(二)打造参与式创新创业文化活动

高校共青团组织在组织开展相关活动时,一是要鼓励青年学生结合自身专业和兴趣开展创新创业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在专业领域和感兴趣的领域不断钻研,不断创新;二是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要分年级、分类别的组织创新创业活动,对低年级的学生应当侧重于创新精神和兴趣的培养,对高年级学生则应侧重于创业意识的养成和创新创业能力的提升,对面向文科、理工科、艺术体育类学生开展的创新创业活动也应当有所侧重和区分,才能让更多的学生主动参与其中。

(三)搭建体验式创新创业实践平台

与课堂教学中的理论传授不同,高校共青团组织在服

务青年学生创新创业中应当注重学生的“体验”和“实践”。高校共青团组织应当积极整合校内、外资源,积极搭建各类体验式创新创业实践平台,一是要围绕各类学科竞赛、“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等比赛,搭建从班级选拔到学院再到学校的递进式竞赛平台,让每一名同学都有机会参与其中;二是要联系政府、社会资源,搭建大学生SYВ创业能力培训班、优秀企业家面对面等平台,让学生能够通过正规的渠道获取在第一课堂上享受不到的资源;三是要主动对接企业,搭建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基地等平台,让青年学生能够走出学校,走进企业,通过企业认知实习、企业文化感受等方式,亲身实地的体验创新创业教育。

[1]国务院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5]36号)[R].2015.

[2]教育部.关于做好2016届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教学[2015]12号)[R].2015.

(作者单位:扬州大学信息工程学院)

魏源(1989-),男,湖南湘潭人,扬州大学信息工程学院辅导员,助教,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

猜你喜欢
共青团大学生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华人时刊(2022年13期)2022-10-27 08:55:52
第二课:共青团的创立之时代背景
少先队活动(2022年4期)2022-06-06 07:19:38
题解教育『三问』
当代陕西(2022年4期)2022-04-19 12:08:52
2020年警院共青团大事采撷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大学生之歌
黄河之声(2017年14期)2017-10-11 09:03:59
相约二零一七,遇见魅力共青团
中国共青团(2016年9期)2016-11-11 08:57:02
抗洪中的共青团
中国共青团(2016年8期)2016-11-11 08:2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