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杀式自杀

2016-11-25 10:03
美文 2016年19期
关键词:姨太莆田海啸

「房奴孔乙己」 语出浙股君股市文章,作者套用鲁迅笔下“孔乙己”形象,以“房奴孔乙己”为喻,描述股市楼市间的诡谲关联:“孔乙己是常年看房而一直没有买的唯一的人,他最后大概的确是疯了”……所谓洞见力或影响力终经由语文抵达或生效吧?“一直看”“一直没买”“唯一”三重定语,熟得不能再熟,却忽然穿越时空,力透纸背。

「人际距离学」 来自煎蛋网推荐,它“是人类学家Edward Hall创造出来的术语,它指的是研究‘人类利用空间来阐述专门文化’的科学”……尽管这门迷你社交空间研究貌似矫情,但其中提及的“距离”与“权力”的关系,颇为有趣。

「这是一个用莆田系思维创业的故事」 来自虎嗅网推荐,语出作者指北文章。来自媒体的消息说,新近一家名为“宅代洗”的APP上线,“这家覆盖了1500所高校,融资1千万的创业公司,在上线之初的时候苦于没有订单,竟然团队集体行动,剪断了一所大学宿舍楼的所有自助洗衣机电源线,逼着学生们不得不用他们的产品……这是一个用莆田系思维创业的故事”……一句“莆田系思维”或许也是对一个时代的概括?

「这个不干涉的原则里有一些真理的成分】 语出作家张丰专栏。讨论反体制教育“惨烈”后果,作者认为“家长暴政”的危害甚于体制教育,“作为老师,(父亲)很认真地对待他的学生,而我也只能从自己老师那里想办法……父亲这个不干涉的原则里有一些真理的成分。‘我唯一知道的是自己一无所知’,如果苏格拉底是对的,做父母的就不要太自负。谦虚的父母,会让孩子进步。”

「他杀式自杀」 来自评家捣蛋熊时评,针对河北馆陶县车震青年以死维权一事,捣弹熊说:(此事)“是貌似自杀的他杀……我们早就过了枭首示众的年代,早就否定了捕判大会的做法,早就不再给人家脖子上挂破鞋游街示众,甚至也学会了给未经判决的嫌疑人打上马赛克,对了,犯罪嫌疑人这个词儿也最终普及。但是,示众依然阴魂不散,它在网络旷野上纵马驰骋,践踏公民权利和尊严。”

「谴责人性的恶几乎等同于什么也没有谴责」 语出海涛微信公众号热文,原题“4个死在2016的年轻人”。文章将徐玉玉、魏则西、雷洋、刘伶俐4位最近时丧命的年轻人以“人性恶”串联并置,哀叹“分别死在18岁,22岁,29岁,32岁”的这“两男两女”。作者认为,在法律生态极度混乱的当下,“发生一些不该发生的悲剧,几乎是顺理成章的。既然如此,谴责人性的恶几乎等同于什么也没有谴责。”

「信息海啸」 语出作者何川文章,所谓“信息海啸”是对自媒体时代信息传播特点的一个描述:1.“最稀缺的信息,总能轻易在整个信息海洋里形成超级海啸,吞噬所有人的注意力”;2.接受者因此注意力同质,洞察力缺失;3.很多创业公司“连接严重过剩,价值严重不足”,导致在“信息海啸”裹挟下,“很多年轻人在还没走得足够远的时候,知道的事情太多了,能讲的道理也太多了”,而能做的事情却几乎没有……“信息”是好东西,可当它变成海啸,难免让梦想空壳化,志向泡沫化,人手一机,满心鸡毛。

「恋什么就死在什么上」 语出作家宋石男专栏。适逢作家老舍自杀纪念日,宋石男“将老舍看成一个悲剧性的历史人物,而这悲剧性,他个人也有份参与制造……‘恋什么就死在什么上’。这是老舍短篇小说《恋》中的话,或许也是他天真伤怀的一生谶语”……在近时诸多有关老舍之死的追论中,宋老师的讨论观念犀利,火候刚刚好。

「四姨太效应」 亦称“四姨太现象”,来自中国社会学官方微信本周专题,所谓“四姨太效应”来自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中的一个细节,在中国学术界,类似片中“四姨太争宠装怀”的心机设定已是日常。“一个单位,虽然实力不够,但是假装够,只要获得了‘上面’的信任,就可以得到项目、工程、基地”……这种始于谎言‘四姨太效应’”的规模

猜你喜欢
姨太莆田海啸
修诚 启智——福建省莆田第八中学简介
连续的海啸
引发海啸(下)
莆田人有话说
袁世凯五姨太一语成谶
“莆田系”与百度的鱼水情
双料干姑爷
一粒纽扣
手段
莆田工艺美术雕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