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花生产业发展研究

2016-11-25 09:17李鹏
农业科技与装备 2016年7期
关键词:科研种植品种

李鹏

摘要:花生是辽宁省主要油料作物之一。分析辽宁省花生产业的自然条件、地域分布、种植品种及科研创新情况,针对花生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促进花生产业发展的可行性建议,为加快全省花生产业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花生产业;品种;种植;科研

中图分类号:S-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161(2016)07-0071-03

花生含有丰富的脂肪和蛋白质,是重要的油料作物和经济作物。辽宁种植的花生以不含或极少含黄曲霉菌著称,品质极佳,是花生优质原料出口的主要产区。近年来,随着大豆生产的萎缩,辽宁花生的播种面积、单位面积产量、总产不断上升,作为辽宁西部地区最主要的抗旱减灾作物,其生产发展处于快速增长时期。通过农业种植结构调整,以在辽西北山地丘陵地区扩大优质花生种植面积为契机,大力发展辽宁的花生产业,有利于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及花生产业在全国的竞争力。

1 辽宁省花生产业发展情况

辽宁是东北最大的花生生产和出口基地,在全国花生生产中具有重要的地位。花生经济效益较高,平均产量240 kg/667 m2左右,收入在800元/667 m2左右,因此花生种植面积逐年扩大,成为继玉米、水稻之后的全省第三大主栽农作物。

1.1 自然条件

辽宁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日照丰富,积温较高,雨量不均,东湿西干。全省阳光辐射年总量在418~836 J/cm2之间,年日照时数2 100~26 00 h。从秋季开始,大部地区日照偏多,全年平均气温在7~11 ℃之间,辽宁西部山地丘陵区与内蒙古高原相连,年降水量在400 mm左右,是全省降水最少的地区,中部平原降水量比较适中,年平均在600 mm左右。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使辽宁发展花生产业的优势非常明显。

1.2 种植区域分布

辽宁省花生主产区由过去的以大连、锦州为主,过渡到现在的以阜新、铁岭、沈阳、锦州、葫芦岛为主,尤其是近2 a种植面积都稳定在30万hm2以上。2011年,阜新市花生种植面积占全省花生总面积的48.35%;铁岭花生种植面积占全省花生总面积的18%;沈阳、锦州、葫芦岛三市花生总种植面积占全省花生总面积的29.03%;大连、鞍山、辽阳等辽南地区占全省花生总面积的4.62%。

1.3 种植品种

辽宁专门从事花生的科研育种机构有辽宁省农业科学院作物所、辽宁省风沙地改良利用研究所、锦州市农业科学院、铁岭市农业科学院,都具有一定的研发能力。随着主栽品种白沙1016混杂种植的退化,辽宁科研部门培育的辽花、阜花、铁花、锦花、莲花系列等新品种更具有优势和前景。其中阜花11、阜花12、花育20、花育23、鲁花15、锦花6号、铁花3号、辽花1、莲早花1号、唐油4号可作为辽宁省各地区推广的花生优良品种。其中,适合辽西种植的有白沙1016、阜花11、阜花12、花育20、锦花6号、花育23、鲁花15、唐油4号等,适合辽北沈阳、铁岭种植的有白沙1016、辽花1、铁花3号、花育23等,适合辽南大连地区种植的有莲早花1号、辽花1、白沙1016等。

1.4 科研创新

科技部门与科研院所加强连动,整合资源,成立了花生育种与栽培研究创新团队,通过农业种子创新工程,鼓励支持科研单位开展花生种质资源引进、鉴定和创新利用,以及高产、优质、抗逆、专用花生新品种选育及配套栽培技术研究等。团队每年在省内建立核心示范区40个,种植面积4万hm2,推广新品种15~20个,推广新技术10余项。选育一批适宜大面积推广的花生新品种,大幅提升花生单产水平。阜花系列花生新品种已成为全省主栽品种,年种植面积在12万hm2以上,增产10%以上。2014年,在阜蒙县阜新镇桃李村项目区,花生新品种阜花20号最高产量达506.2 kg/667 m2,创辽西地区单产新高。

1.5 新品种、新技术转化推广

通过开展种子创新工程、关键技术攻关、新技术示范推广等,实现花生产业科技成果迅速转化。目前,全省花生新品种种植率在70%以上,平均增产20 kg/667 m2以上,增加效益120元/667 m2以上;新技术应用面积占总面积的25%以上,平均产量增加15 kg/667 m2以上,增加效益90元/667 m2以上;机械化和半机械化普及率达到80%以上。辽宁花生年均播种面积已达35.3万hm2,跃居全国第三位;年均产量214 kg/667 m2,排在全国第九位;年均总产114万t,排在全国第四位。

2 辽宁省花生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随着花生种植面积的逐年扩大,生产上出现的问题也越来越多,有些问题也越来越严重。

2.1 自留种现象普遍,品种退化严重

为保证花生种子质量,种子生产有严格的技术操作规程,而农民自留的种子却没有相应的操作要求,在收获时混杂贪青晚熟旺长的植株、过早衰弱的植株、患病的植株等。在多年留种的情况下,虽然花生是自花授粉作物,但也极易造成品种混杂,最终导致花生产量降低、品质变劣、抗性减弱、纯度降低、品种退化严重,从而对花生生产造成隐性减产。此外,农民自留种子往往未经过正规病虫害检验检疫,种子消毒不彻底,播种后易造成田间病虫害加重,给花生生产带来损失。

2.2 品种更新慢,亟需引进新品种

花生品种缺少评价标准,同一品种种植时间长,优良花生品种贫乏,现有花生品种满足不了农民对花生新品种的需求。品种问题成为影响花生生产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随着花生种植面积的扩大,农民亟需高产、优质、高抗的花生新品种取代现有品种。

2.3 种植水平落后,新技术推广不力

花生种植水平落后,新技术推广速度缓慢,单产较低,良种良法亟需加大推广力度。花生产业的迅速发展,导致原来陈旧的栽培技术不再适宜当前生产,需要重新建立与花生发展相适应的配套技术。同时,由于农户种植花生多为分散种植,大面积集中连片种植较少,不利于机械化、标准化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导致花生生产成本提高。在管理中,农民接受新品种新技术的意识淡薄,一些常规技术不能得到普遍应用,导致种植密度、播种深度不合理,除草、病虫害防治管理不到位。

2.4 产业链条短,精深程度不高

辽宁从事花生产业的企业不少,但以初、中加工居多,精深加工方面与国内大型知名企业相比存在差距,没有达到油用、食用、加工、出口品种的专用化,严重制约花生的产业化进程。花生加工在国内没有形成真正的知名品牌,制约了花生加工业的发展。

3 辽宁省花生产业发展措施

3.1 加强品种选育,解决关键栽培配套技术问题

一是要引进和选育高产抗旱优质花生新品种,通过良种试验、示范和品种对比选择适合种植的优良品种。在保证高产的前提下,注重高油、优质、多抗花生新品种和专用型花生新品种的选育工作。同时,进一步加强对白沙品种的提纯复壮,恢复其丰产性和抗逆性。

二是加强高产、高效、无公害栽培技术研究,使良种与良法相结合,稳定提高花生单产水平。生产中正确使用肥、水、药,确定合理的种植密度,严格管理,及时播种、收获,提高产出品的质量。

3.2 扩大生产基地,提高生产水平

一是发展花生产业的重点应放在辽西北和沈阳、大连等花生主产地区,示范带动其它地区。进一步拓宽花生种植面积,扩大种植规模。虽然辽西地区土地瘠薄、地力低,但土地资源丰富,利用花生根瘤固氮肥田,能够提高地力、改良土壤,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同时,应在主要花生产区阜新、铁岭、大连新建或扩建花生专业批发市场,完善市场功能,降低交易成本,提高交易效率。在上述地区各县(区)建立花生高产高效示范区,做好新品种新技术的示范推广。

二是鼓励科研院所及高校设立花生研究课题,加大对花生产业研究机构研发经费的支持力度,加快花生新品种选育和高产高效栽培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全面提升全省花生生产科技水平。

3.3 搞好深加工,加速产业化进程

引进和培育龙头企业是产业做大做强的关键。产业化发展的核心是走“企业+基地+农户”的产业发展之路,形成“龙头企业+科研单位+生产基地”的完整产业链模式。目前,全省具有大型进出口经营权的花生企业较少,应以花生主产区为基地培植一批大型花生购销加工龙头企业,培育一批知名品牌,带动全省花生产业发展。

参考文献

[1] 邓丹,王莹.辽宁花生产业发展探讨[J].农业科技与装备,2011(6):151-152.

[2] 石峰.辽宁阜新地区花生产业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中国种业,2013(3):32-33.

[3] 任亮,李楠,代洪娟,等.夫辽宁省花生加工产业现状分析[J].农业科技管理,2014(2):87-89.

猜你喜欢
科研种植品种
沙坡头区2020年硒砂瓜自然富硒品种筛选试验
浅谈有机农业种植中病虫害防治的原则和方法
大学教学与科研关系的再辨识
教育行动研究可促进中小学教师科研发展
分析次日必补跌品种盘口细节
北京植物园 国内首个月季品种测试园
四川省2009年主导品种集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