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埃及神庙外部空间与园林特征透析

2016-11-25 06:12赵克仁
关键词:神庙古埃及

摘 要:古埃及神庙的外部空间及其园林艺术是埃及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古埃及神庙不仅内部结构复杂,寓意深刻,其外部空间也具有一定文化内涵,附属园林独具特色。就空间性质而言,神庙外部空间经历了从天启空间到圣域空间的演变;就空间序列来讲,神庙的空间是从世俗域开始逐渐发展到至圣域;从整体氛围来看,神庙的空间氛围经历了从庄严神圣到圣俗融合的变迁。园林是覆盖神庙外部空间的重要内容,埃及神庙园林特色明显:特征之一是追求和谐性,和谐性在神庙选址、布局规划和设计理念上均有体现,园林设计者追求的终极目标是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特征之二是体现神圣性,古埃及是神权政治体制,神庙外部空间和园林作为公共场所,在传播宗教的同时设计者也赋予其一定的社会教育功能;特征之三是具有象征性,自然崇拜是埃及宗教的重要内容,通过养殖和种植具有象征神灵的动植物加强人们对自然的了解与敬畏,从而提高人们尊重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达到对臣民进行生态教育的目的。古埃及神庙外部空间的设计和园林艺术在世界园林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它不仅对其后世界园林艺术产生了深远影响,而且也给当今城市园林建设以深刻启迪。根据古埃及神庙外部空间和园林特征,城市规划者在当今城市园林建设中首先要确定空间的性质,空间的性质决定着园林规划的方向。其次要注重园林空间序列的设计。不同的空间序列反映了不同设计者的人文思想与设计理念,同时空间序列的设计必须与空间功能相适应。最后,作为城市空间与园林设计的杰作,其作品不仅应具有象征意义和文化内涵,而且要符合民族审美。

关键词:古埃及;神庙;外部空间;园林特征

按照英国园林学家汤姆·特纳(Tom Turner)的定义,园林是用围篱将牲畜阻挡在外供人类使用和获得愉悦的一块被耕种的土地。2据考证,室外空间的围合开始于公元前一万年。特纳将古埃及园林划分为果蔬园、家庭花园、宫殿园林、神庙园林和动植物园五种类型。3神庙空间布局及其神庙园林是埃及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探讨神庙的空间与园林艺术既可以拓展古埃及史的研究领域,又对当今的园林规划具有借鉴意义。由于笔者对埃及神庙的内部空间作过专题论述,1所以本文重点探讨神庙的外部空间和园林艺术特征。这一领域是国内学界研究的薄弱环节,本文意在抛砖引玉,希望方家不吝指正。

一、神庙的外部空间

在古埃及,神庙为供奉神灵而建造。神庙的外部空间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经历了一个发展演变的过程。下面笔者拟从空间性质、空间序列和空间氛围几个方面加以论述。

(一)空间性质:从天启空间到圣域空间

古王国时代,神庙室外空间性质属天启空间,神庙的室内与室外空间布局都是对埃及创世神话中创世之初的模仿,神庙选址的根据来自埃及神学。在古埃及,日月星辰都是重要神灵,为哪位神灵修筑神庙就应与哪位神灵的天象对应。如建造太阳神庙,由于太阳从东方升起,地址应选择尼罗河东岸,坐西向东,要求早晨的第一束阳光能够照射到神庙的大门和门前的方尖碑。神庙外围一般要建一道防御性的围墙。墙体通常修筑成波浪状,象征着神灵创世之初的混沌水面;围墙内有一座圣丘,象征大地从水中显现出来;此外需修筑一条从圣丘通向水面的道路。德国哲学家黑格尔(Friedrich Hegel,1770-1831年)曾对古埃及神庙外部空间有过论述。他说,在古埃及的神庙区域内,神庙建筑群及其附属物“一般都有许多象征的意义交织在一起,例如狮身人面像和门农像的数目,石坊和通道的位置标志出每年的日数,黄道十二宫,七大行星,十二月的季节之类”2。这充分说明黑格尔已经注意到了古埃及神庙外部空间是对宇宙的模仿,具有象征意义。

古埃及宗教的创世神话有多个版本,我们以赫尔摩坡里斯神学的创世神话为例。根据该创世神话,在一片流动的、天生的混沌之中,四对蛙和大毒蛇联合起来,利用它们的生殖力创造了一个蛋。它们把它放在水中浮现出来的一个小丘上,在这个蛋中产生了八神团并组成了四对配偶。3这四对配偶首先是努恩和诺娜特。努恩是原初的海洋或水,通常被称为“诸神之父”,其形象被描绘成一个蛙头人,而他的妻子诺娜特女神为毒蛇头人身的女人;其次是哈赫和女神哈赫特,代表了永生;其三是表示黑暗的一对神明凯克和女神凯克特;最后是神秘之神阿蒙和他的妻子阿蒙特,阿蒙后来演变为太阳神,成为最重要的王朝保护神。八神团形成后,从这八神团组成的蛋中生出其他的神、人、动植物。4传说八神团共同创造了世界,参与了太阳的升起和尼罗河的泛滥等重大事件。这些对于古埃及的繁荣是必不可少的。埃及神学以绿洲文化为背景,水(努恩)、土(阿图姆)和阳光(拉)是埃及农耕文明赖以形成和发展的自然要素。最初的神庙设计理念来自宗教创世神话,神庙的内外空间都是对创世之初的再现和模仿,所以神庙的空间性质属天启空间。

古埃及宗教认为,神控制着宇宙万物,人通过宗教仪式和祭祀与神沟通,神庙是人神沟通的场所,是现世与冥世的交汇点。神灵不只生活在天上,神灵更多的时候与人类在一起,介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这样,便需要一个祭祀神灵的地方,方便人们敬拜神灵、供奉祭品,所以必须为神修建神庙与祭坛。神庙与祭坛所属的空间逐渐与普通的世俗空间有了本质区别。这片空间被赋予了宗教寓意,因而变得神圣起来,成为埃及人的精神寄托与情感慰藉的场所。神庙的空间性质逐渐从天启空间向圣域空间演变。

随着宗教理论的完整化与系统化,新王国时期神庙室外空间不再按照宗教神话创世之初的状况设计,而是按照现世与来世即两世交合的场所来设计,就是说空间的性质已经由天启空间转变为圣域空间。神庙选址一般在尼罗河畔洪泛区的边缘,象征着生与死的交界处。这样的外部空间不一定地势高,但是离水很近。在埃及人看来,河水具有孕育生命的神奇力量,它不仅寄托了埃及人重生的愿望,而且能为埃及人带来丰收与喜悦。水也是神庙不可或缺的。一般神庙外部空间中都有圣湖,通过一条人工运河与尼罗河相通。

(二)空间序列:从世俗域到至圣域

神庙空间组织序列从外到内,依次是世俗域、圣域、至圣域、密室。外部空间是指除神庙最核心的密室和至圣域之外的部分,确切地说,就是神庙围墙内外一般民众可以到达的地方。我们以神庙成熟期的新王国时期神庙为例加以说明。新王国是在经过了一段中间期后建立起来的。在中间期,埃及由来自西亚的希克索斯人(Hyksos)所统治。一种成熟的神庙室外布局在古王国的基础上发展起来,其主要特征是:神庙的地址一般选在尼罗河畔。这一时期的神庙被称为“河谷神庙”。神庙内备有大船,理论上讲是供法老的亡灵使用,其真实用途是在节日里运输众神的雕像。为了举行祭祀活动,他们通常修建一条举行祭祀仪式的甬道,这条甬道从水体(河流、水池或T型运输码头)到达神庙。沿途的路旁被绿化成为园林;神庙的外围有一道泥砖外墙,将神庙建筑群围合起来。神庙围墙内的空间布局包括一个圣湖、一片圣林、神的府邸和储藏室,另外还有动物园、植物园、花园和蔬菜园。在神庙大门口,修筑高大的门楼。门楼是由两片上窄下宽、上薄下厚的梯形实心坡墙组成的,上面覆盖着沉重的檐板。其体积硕大,质地厚重,体现了宗教追求的崇高美。门楼的入口,立有旗杆作为标识,引向府邸;进门后,就来到一个开敞的柱廊中庭,中庭的设计要求阳光能够射入;接着是一间多柱式的大厅,象征着神创的世界;最后到达神庙最神圣的地方,一间藏有神像的密室。室内庄严凝重、幽邃深沉。

黑格尔对神庙外部空间中修筑的祭祀甬道进行了详细描述。他写到,神庙建筑序列中最令人难忘的就是那条甬道。“根据斯屈拉波1的数字,约十丈宽,三四十丈长。铺道两边站着狮身人首石像,每一行有五十到一百座,每座高达两三丈。接着就是一道高大的门,下宽上窄,有很高大的门楼和楹柱,比一个人要高十倍到二十倍;有时是孤立的,有时是嵌在墙壁里,墙壁本身是独立的,高达五六丈,下厚上薄,只有一面不和它成直角的墙壁连在一起,上面没有横梁,不构成一间房子的形状。它们和支撑屋梁的垂直墙不同,并不是为支撑房的东西而是独立的。这类墙壁上往往靠着门农石像,墙壁也形成过道,墙壁上刻满了象形文字和大幅石刻画。”1

埃及神庙的外部空间排列充分运用形式美的基本法则,具有强烈的形式美感。古埃及是一个等级森严、秩序井然的神权政治国家,因而神庙建筑群具有严格的对称性,中间大道为中轴线,空间面积、建筑群以及园林绿化都以对称的方式排列。疏散与密集的对比充分显示出秩序感,而秩序感是美的形式之一。这样在建筑群落、雕塑和园林的交织中,总体上实现了多样化的统一。艺术要求形式明确地显示内容和思想意蕴,内容决定所传达的形式和方式。在这方面,神庙的设计者成功地做到了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三)空间氛围:从庄严神圣到圣俗融合

新王国时期,埃及神庙室外空间布局进一步发展。神庙已有了圣域与精神空间的分野。密室所在的至圣域属精神空间,而神庙围墙之内大众可以到达的地方为圣域空间。

营造圣域空间氛围的主要方法之一,是给神庙的外部空间赋予更多的宗教色彩和象征意义。神庙选址一般在洪泛区的边缘,象征着生与死的交界处。他们用高墙围合了举行祭祀仪式的路线,并覆盖了屋顶。甬道旁种上植物,形成绿化带。同时甬道旁还排列着狮身人面像,或者用巨大的神像装饰,以突出甬道的神圣性。门楼更具象征意义,设计要求达到这样的效果:每日东升的太阳必须在高耸的门楼中间升起,成为地平线上的象形文字。门前矗立着成对的高耸入云的方尖碑。方尖碑象征着太阳的光芒,碑身刻满颂扬法老和神灵的象形文字。神庙内有圣湖、圣林、动物园、植物园和花卉园。圣园中种植着适合水边生长的西克莫无花果和适合沙漠边缘生长的怪柳。一段台阶从神庙临水的面伸入水中。这个地方是祭司们在黎明时分沐浴身体纯洁自我的地方。在卡纳克圣湖里有一个涵洞,象征阿蒙神的鹅经常从那里钻出来到水面上,正如阿蒙神自己在天地之初时的情景一样。法老是阿蒙神和荷露斯神的化身,宗教节日期间法老驾船在湖中划行。湖的四周被园林环绕,外围是波浪状的围墙。生产性的园林里有果树林、水池、葡萄园、菜园和花圃。

在园林中建造装饰性的“建筑”是营造神圣空间氛围的第二种方法。在神庙园林中,埃及人修建了许多具有特色的甬道和门楼。一条条宽敞的甬道,一座座神圣的雕刻,一个个庄严的门楹,一片片绿色的园林,营造出神圣的气氛。正如黑格尔所说,徜徉在这样的“空间里,却像钟声一样能唤起心灵深处的幽情和遐想”。黑格尔在他的著作中着重描述了神庙园林中的“迷径”。他写道:“院场连着石柱围成的甬道,墙壁与墙壁之中曲折的道路,错综复杂地缠在一起,像打谜语似的,却又不是出愚蠢的难题叫游人找到出路,而是让游人徘徊搜寻这种象征的谜语的意义。”1这些迷径是按照天宫中的秩序修建的,既增长了游人的天文知识,又使他们在圣园中有了神秘的宗教体验。

第三种方法是通过给神庙园林命名的方法加强圣域的空间氛围。按照埃及宗教要求,给神庙园林命名须有一定的宗教文化内涵。在古代埃及,每个园林都有自己独特的名字。埃及人称太阳为阿吞,通常被描述为圆盘状,也被尊为太阳神。埃及法老埃赫那吞将在阿玛尔纳的一片园林命名为“观看阿吞的场所”;哈特舍普苏特女王将位于卡纳克和卢克索之间的一片园林命名为“女王与阿蒙神灵幽会的场所”;萨胡尔法老2将一片园林称做“灵光闪现的地方”3。

随着宗教的发展,宗教与人们的生活日益密切。神庙围墙内的圣域空间虽然增加了宗教的庄严与神圣性,但不利于拉近与平民百姓的距离,教化民众。为了最大限度发挥宗教的影响力,使宗教思想深入人心,他们通过加强宗教节日和祭祀活动的功能,让更多的人参与到节日和祭祀活动中来。在宗教节日里,一些禁忌被打破,人们甚至可以到达至圣域,一睹神像的尊容。这样就打破了神庙围墙的限制,达到了圣俗融合的效果。

新王国时期,围绕着首都底比斯,在尼罗河两岸,即在尼罗河东岸的神庙与西岸的祭庙之间,经常举行大型祭祀和游行活动,所以整个底比斯周边,尼罗河两岸广大地区都被称为“阿蒙神的领地”4。在闻风节期间,由神庙举行的游行活动营造了圣俗融合的空间氛围。闻风节是古埃及传统的宗教节日,又称踏青节,时间是在每年的4月。闻风节始于公元前2700年,传说是慈善神战胜凶恶神的日子。人们在闻风节里祈求人间吉祥、世道太平、青春永驻。此时天气转暖,人们纷纷外出踏青、游玩、野餐,享受清风拂面的气息,其乐融融。埃及地处沙漠,气候炎热,绿地不多,于是首都底比斯周围的皇家园林和神庙园林成为人们游乐的最佳场所。古埃及人既享受节日欢聚的快乐,同时又沐浴在大自然的怀抱里,享受自然带给人们身体上的舒适和神庙园林赐予人们的精神愉悦。这样不仅扩大了圣域的范围,而且强化了空间氛围,神圣与世俗难分彼此,使神庙外的空间氛围朝着圣俗融合的方向发展。

二、神庙园林的艺术特征

古埃及神庙室外空间及其所属园林在设计上充满了浓厚的人文精神,具体来讲,它集中体现了埃及人的和谐理念、宗教的神圣性和象征性思维特征。

(一)追求和谐性

黑格尔认为,“园林艺术不仅替精神创造一种环境,一种第二自然,一开始就用完全新的方式来建造,而且把自然景观纳入建筑的构图设计里,作为建筑物的环境来加以适当的处理。”1由此,园林艺术必须体现建筑与环境的和谐。这一点正是埃及人所追求的。

埃及人的和谐理念首先体现在神庙的选址上,选址的精细渗透着埃及人欲达到建筑与自然和谐的观念。新王国时期,底比斯神庙选址一般在尼罗河东岸,也就是太阳升起的一侧。神庙通常被建在冲积堤上或旧建筑的遗址上;而为死去法老修建的祭庙,选址则在尼罗河的西岸。一般来说,神庙选址必须具有宗教意义。古埃及人在神庙选址时,一般要举行奠基仪式。这一仪式通过埃德富(Edfu)荷露斯神庙中的文字和壁画可以得到佐证。奠基仪式关系到在地基坑内第一块砖的摆放位置和祭祀物品的供奉方位,东西方向是神庙的主轴线,所以神庙东西方向长,南北方向短,神庙大门朝东开。这样布局的主要目的是为太阳能在门楼的上方升起,让早晨升起的第一缕阳光能够最先照射到大门口高耸的方尖碑的尖顶,同时让太阳在尼罗河西岸为逝去法老修建的祭庙的上方落下。

其次,埃及人的和谐理念体现在神庙的规划上,要求达到地理因素和人文因素的和谐。一般在建筑神庙时需要考虑如下因素:悬崖的陡峭(可以防止盗墓);山峦的走向(是否阻挡阳光射入);是否有泉水可以利用(神庙的祭司沐浴必备);是否能够体现历史传统与人文精神。在古埃及,神庙的选址还要考察这个地方是否与宗教神话有联系。神庙与尼罗河之间通过一条运河相联系,运河的尾端是一个T型港湾。神庙里举行宗教仪式的净水池也修建成T型,代表圣船使用的码头。2神庙拥有船队,船只运送神庙的日常供应和各种祭祀物品。如果是连续的丰收年,神庙的储藏室则堆满粮食;如果是连续的干旱年,储藏室就会变空。

其三,埃及人的和谐理念体现在神庙的设计理念中,要求达到人、神与宇宙之间的和谐。埃及许多神庙在设计上或模仿宇宙中的天象,或模仿星座的布局,以期达到上述目的。一些神庙,如位于大象岛上的神庙,是按照天空中的星座布局的;一些细节设计也都与天象有关,如在神庙的墙上、屋顶上开有狭小的缝隙,这样阳光能够照亮室内最重要的地方。埃及神庙建筑中抬高屋顶中央天花板经由两侧透光的方式,后来为罗马人所承袭,著名的罗马万神殿就是一个明显的例证。罗马建筑在屋顶部分开假窗从高处取光的方法,就是对古埃及神庙风格的继承。最典型的利用自然因素的例证,莫过于阿布辛拜勒神庙的独特设计。在阿布辛拜勒神庙最深处的密室中,供奉着法老拉美西斯二世、法老的保护神阿蒙-拉、太阳神拉·哈拉梯和掌管木乃伊的冥神普塔的雕像。这4尊雕像位于距离庙门65米的密室中,终年大部分时间都处于黑暗中,见不到一丝阳光。但在每年的3月21日和9月21日的清晨5时58分,太阳光线会准时从庙门穿过神庙狭长的过道,依次照射到阿蒙-拉神、拉美西斯二世和拉·哈拉梯神的雕像上。虽然只有短暂的20分钟,但这是古埃及人设计史上的奇迹。因为3月21日是拉美西斯二世的生日,9月21日是其登基的日子。唯有普塔神像受不到阳光的照射,永远矗立于黑暗中。根据埃及宗教传说,普塔是埃及的冥神,所以不能见阳光。这绝不是巧合,而是埃及人设计的杰作。埃及设计者巧妙地把自然因素与人文因素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不能不让后人赞叹。

在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中,园林是人与自然的一个结合点。如何看待园林?英国园林学者亨特(J. D. Hunt)在她的著作中总结说,古罗马哲学家西塞罗(M. T. Cicero,公元前106-公元前43年)认为,天然景观是第一自然,农业景观是第二自然,而在16世纪的意大利,园林被视作第三自然。1与前两种自然相比,园林中渗透了更多的人文因素。黑格尔认为,园林“并不是一种正式的建筑,不是运用自由的自然事物而建造的作品,而是一种绘画,让自然事物保持自然形状、力图模仿自由的大自然。它把凡是自然风景中能令人心旷神怡的东西集中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2。从建筑形式来看,埃及的神庙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建造在平地上,另一类则开凿在山体中。前者出现较早,大都用巨大的石材建造而成,最著名的是位于尼罗河东岸的卡纳克和卢克索神庙。后来,从山体上开凿出来的神庙开始出现并流行起来。这种从山体开凿出来的神庙集中表现了人工作品与自然景色的融合。我们以建于公元前2065年的孟特霍特普神庙为例加以说明。在戴尔?巴哈里(Derel?Bahari)的孟特霍特普神庙是为重新统一埃及,开创中王国时代的法老孟特霍特普建造的。神庙前有一个院子,院子里有树阴,种满花草。一条坡道引向一个平台,在那里矗立着一座神庙,可以俯瞰整个尼罗河河谷。神庙被描绘成“完全创新的多层结构”。3神庙下面是一个诱惑盗墓贼的假的国王墓室,真正的墓室放在挖凿的崖壁石窟内。设计它的建筑师虽已无从考证,但建筑师将神庙融入自然的设计理念,已经渗透在神庙的选址和布局中。该神庙通过使用的平台和柱廊设计使场地获得了如画的景色。4

古埃及神庙室外空间及所属园林集中体现了埃及的人文理念与精神世界,是人与自然的最佳结合。由于园林是经过人工雕琢过的自然,所以英国社会学者霍卢斯勒(T. H.Huxley,1825-1895年)将园林视为艺术作品。5神庙所属园林比第二自然农业有着更为浓厚的人文内涵。

(二)体现神圣性

神圣,只有通过宗教赋予特定的内涵或通过宗教联想才能获得并强化。在埃及,一组神庙建筑连同一个圣湖和一片圣林被认为是法老死后化身为神后的活动场所。埃及神庙的围合区是留存下来的人类室外精神空间的最古老的例证。

在埃及宗教中,玛阿特(Maat)被解释为秩序、真理和公平。法老的任务就是维护玛阿特。在现实社会,法老的责任就是维护现世的社会秩序和自然秩序。例如,法老必须确保每年尼罗河洪水的定期到来,法老有责任使埃及免于各种灾害。这些需要埃及有完善的法律来维持社会秩序,需要通过宗教仪式来确保法老执政的合法性。这些使命并不是随着法老生命的结束而终结,在他死后,其亡灵仍然有确保埃及长治久安的能力。于是埃及人需要为其亡灵在冥世的生活建造一座进行祭祀、供奉世俗物品的神庙和灵魂徜徉的园林。一些物品,包括家具和珠宝都存放于墓室中,便于其亡灵在另一个世界使用;其余的物品则采取或绘画或书写的方法呈现于墓室的墙上或莎草纸上。因此关于埃及园林的知识主要来自于坟墓、考古资料与文献。英国学者威尔金森(Wilkinson)在论述埃及绘画时说:“古埃及艺术家在他们的作品中表现空间与时间的方法是,以某一地点或同一地点的多个视角来呈现空间的形态,以动画形式来表达时间的延续和事物的发展。”1

神庙室外空间及其所属园林被称为“阿蒙神的领地”,它的神圣性在于它被赋予的宗教色彩。神庙领地被认为是联系了生者的世界(尼罗河东岸)与死者的世界(尼罗河西岸),是埃及人的精神家园。在神庙领地的空间里,它是举行大型祭祀活动和宗教节日的场所。祭祀仪式、宗教神话往往能激发埃及人的灵感,触动埃及人的远古幽思,凝聚其民族向心力。

首先在卡纳克神庙举行的活动就具有这样的功能。卡纳克神庙建在尼罗河的冲积堤上,它被规划在“河之北”(Nims)的地方。理论上这是一条南北走向的线,但实际上是一条东北-西南线,为的是与尼罗河呈一个直角。2每年的5月底6月初,埃及人要举行一年一度的河谷欢宴节。这时,底比斯人齐聚尼罗河西岸,底比斯城的公共墓地、皇室陵墓以及祭堂,举办丰富多彩的游行活动。活动从东岸的卡纳克开始,阿蒙神的圣像被抬出神庙,置于圣船顶部的神龛之内,圣船缚到台竿上,由僧侣抬到尼罗河岸。起初只有阿蒙神受到如此崇拜,后来其妻穆特、其子孔苏的圣像也被放在同一条船上接受敬拜。到河边,三神圣像被转入拖船,横穿河面,巡视诸神及法老祭堂。底比斯墓地内到处是居民存放亡亲遗骨及举办拜祭的礼拜堂。从宗教上说,这种巡游活动是让尼罗河东岸的众神拜访西岸法老的亡灵并与其相会。从俗世来看,实际上是神像之会。从埃及神学来讲,就是众神与亡灵的聚会。实际上巡游活动仅具有宗教象征意味,其世俗活动的目的是让埃及人接受社会教育,关注来世,缅怀逝去的法老和先祖。节日里举行盛大的巡游活动,载着神像的船从卡纳克神庙的T型码头出发,沿运河驶向尼罗河。运河两岸与仪式甬道旁排列着公羊或公牛的雕像,以确认这是阿蒙的神圣领地,同时引导着游行队伍。巡游的队伍渡过尼罗河,来到当时的首都底比斯,然后逆流而上到达卢克索。在这里的公共墓地、王陵谷的祭庙前聚集,举行庄严的悼念活动。1

其次是庆祝尼罗河泛滥的奥帕特节(Opet)。在奥帕特节期间,从卡纳克神庙中抬出阿蒙神像,置于花船顶部的神龛中,由祭司和显贵们扛着,法老紧随其后,大批民众跟随法老。这支队伍从卡纳克神庙出发,一直走到底比斯南岸的卢克索神庙。沿途民众,载歌载舞,夹道相迎。法老参与一种神秘仪式,向人们确认并证明自己具有神威。仪式结束后,祭司们将阿蒙神像再送回卡纳克神庙。在游行途中,底比斯和尼罗河沿岸的居民得到向神问卜的机会。此时,法老布施于民,分发大量啤酒和面包。据记载,第二十王朝拉美西斯三世在位期间,举行的奥帕特节曾持续了27天。在此期间,法老向其子民发放了11 341条面包和385箱啤酒。2通过节日活动,把神庙与更广阔的空间联系了起来。埃及人节日游行使用的甬道成为后世花园林阴道和城市林阴道的鼻祖。

(三)具有象征性

神庙园林的象征性首先表现在园林里饲养和种植着具有重要象征意义的动植物。如狮子在埃及是神灵,活狮被关在笼子里,放在卡纳克神庙园林的入口处供人敬拜。饲养在园林中的长颈鹿、猴子和狒狒也是神灵,同样受到人们的敬拜。园林里栽种了带有象征意义的植物。神庙圣林中种植着适合水边生长的西克莫无花果和适合沙漠边缘生长的怪柳。西克莫无花果树的果实被认为是爱神哈托尔(Harthor)的住所,这些果实直接生长在枝干上。从植物学角度来说,它们是隐头花蕊,依靠黄蜂来授粉,没有授粉的无花果就落到地上枯萎了。这种树一年能够收获七次,是丰产之神的象征。埃及睡莲是伊西斯女神的圣物,它比其他的花卉更多地出现在墓室的绘画中。女孩子们采集沼泽地中的花卉,把它们放在宴会桌上、花瓶里,或戴在她们的头上,或作为献给神的礼物。在皮-拉美西斯城(Pi-Ramesse)有一座巨大的园林,里面植物茂盛,动物繁多。英国学者泰尔德斯勒(Tyldesley)在他的著作中作了这样的描述:“水的充分供给使皮-拉美西斯城成为一座花园城市。那里种植着石榴,拥有海枣果园和葡萄园。王室宫殿周围有一片装饰性的园林,有一个湖,甚至还有一个动物园。狮子、长颈鹿和大象的骸骨都曾在这些地方的遗址中有所发现。”3英国学者蒲柏(A. Pope, 1688-1744年)认为,艺术家的任务就是模仿自然。他说:“未经雕琢的自然亲切而简单,给头脑带来一种更高尚的宁静以及一种更高层次的愉悦感,比高雅的艺术带来的更多。”4正如蒲柏所说,埃及人的宗教充满了对大自然的敬畏与崇拜,神庙园林所要达到的效果正是要给人带来比高雅艺术更多的欣赏与思考。神庙园林的象征性在更大程度上是通过对大自然的模仿而实现的。

新王国时期,阿蒙霍特普三世(公元前1390-公元前1352年)在哈布城附近的玛尔卡塔建造了一个礼仪湖,长2 000米,宽1 000米。他将建湖挖掘出的土方堆成“一排排的人造山丘”。英国埃及学者凯姆普将玛尔卡塔湖描写成“埃及最大的人工大地艺术品”。 1这些土丘是人类早期修建人文景观的例证。玛尔卡塔湖位于尼罗河洪泛区和沙漠的交界处,被认为是人神沟通的场所,因而具有神圣性。在举行盛大节日庆典,如赛德节、河谷欢宴节时,埃及法老在这里举行传说中的晨船和暮船横渡湖泊的表演仪式。这一仪式象征着太阳神在天上每日的旅程。新王国时期的神庙是创世传说的模型。天花板代表天空;柱子代表植物;室外被尼罗河洪水淹没的地面象征大地不时从寓意为混沌之初的水面显露出来。如卡纳克神庙以中间大通道象征尼罗河,两旁对称的矩形建筑群象征尼罗河左右两边的“天际”,南北门楼分别代表南北地平面。太阳从东方升到当空,正好从两门中间穿过,象征着太阳神开始了一天的旅程。神庙的基本布局是按照中轴线排列。这条中轴线是沿着太阳日常运行的轨迹东西向布置,神庙内最里面的密室即至圣所处于最接近日落的位置上。神庙内外空间被视为是冥世、现世和来世的交汇处。神庙中的至圣域是天上、人间与阴间的交接点,是神灵向俗世显灵、法老与神灵沟通的场所,所以不允许一般人进入最里面的至圣所即密室。

三、对当今城市空间与园林规划的启示

埃及神庙的外部空间与园林艺术是埃及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奠定了后世园林艺术和景观学的基础,是古典空间和园林艺术的奇葩。透过埃及神庙外部空间与园林艺术我们可以得到如下启示:

其一,在进行城市园林规划与设计中,设计者首先需要界定城市或园林空间的性质。空间的性质决定着城市与园林规划的方向,是城市园林规划的灵魂。埃及神庙外部空间性质的变化规律,经历了从天启空间向圣域空间的演变,它反映了埃及宗教在理论上从神话传说向宗教神学的方向发展,也折射出神学理论不断完善的过程。

其二,在确定了园林的空间性质后,设计者须把重心放在园林的空间序列上。空间序列的设计必须与当时的社会风尚相适应,与设计者的思想理念相契合。埃及神庙外部空间组织序列是从世俗域到至圣域。这样的空间排列是人世间等级制度的反映。埃及法老位于金字塔的顶端,下面是大臣、祭司,然后是贵族、平民,最后是奴隶。等级不同,权利不同。神庙空间秩序是古埃及社会金字塔式结构在建筑规划上的反映。

其三,空间序列的设计必须与空间功能相适应。神庙的空间氛围经历了从庄严神圣到圣俗融合的变化。这种变化反映了埃及的神权政治逐渐向神权与王权结合的方向发展。神庙外围空间设计启示我们,在现代城市规划中,必须处理好空间序列与功能相适应的问题。目前以北京为试点的拆除小区围墙计划,就必须处理好空间序列与空间功能的适应性问题。拆除围墙固然有利于和睦邻里关系,营造小区和谐氛围,最重要的是可以缓解城市交通拥堵,腾出更多的停车空间,但拆除小区围墙带来的空间序列与功能的混乱也是需要慎重考虑的问题。拆除小区围墙必然带来公共空间、社区空间和私人空间界定不清,功能的混乱有可能带来噪音扰民、社区安保等一系列需要解决的问题。

其四,园林规划必须体现一定的人文精神,符合民族审美特征。在这方面,古埃及神庙室外空间及其所属园林特征,充满了浓浓的人文精神和人文情怀。埃及人追求的和谐理念,宗教追求的神圣性和象征性思维特征都在神庙园林规划中有所体现。

综上所述,埃及神庙空间与园林艺术充分体现了古埃及人的美学思想与思维特性,如和谐美、神圣性、象征性等。根据考古学资料,古埃及神庙园林艺术延续了3 000多年,埃及园林的一些要素如圣湖、圣林、柱廊、水池、凉棚、动植物的象征意义等被后来的希腊、罗马所继承,融入西方的园林艺术之中。

[作者简介:赵克仁,河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

(责任编辑 古东)

Abstract: The exterior space and landscape art of ancient Egyptian temples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Egyptian civilization. The features of ancient Egyptian temples lie in its complex interior structure with rich meanings, exterior space with rich cultural connotation and affiliated gardens with unique styles. In terms of the space nature, the exterior space of the temples has undergone evolution from the apocalyptic space to sacred space; in terms of the spatial sequence, it has developed gradually from secular domain to the sanctuary; as to the overall atmosphere, it has evolved from the sacred to the integration of the sacred and the secular. A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exterior space of the temples, the gardens have its unique features. The first feature is the pursuit of harmony, which is reflected in site selection, layout planning and designing. The ultimate goal of landscape designers is the pursuit of the harmonious relationship between man and nature. The second feature is the embodiment of the sacredness. Since ancient Egypt implemented theocratic political system, the exterior space of temples and gardens, as public spaces, perform the functions of spreading religion and of social education. The third feature lies in the symbolic implications. Nature worship is an important content of Egyptian religion. The breeding and planting of animals and plants with divine symbolism improve peoples understanding of the nature in awe so as to promote their awareness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finally to achieve the purpose of ecological education. The design of exterior space and gardens of ancient Egyptian temples possesses an important position in the world garden history. It has not only exerted far-reaching influence on subsequent garden art, but also brought great enlightenment for todays urban landscape design. In the light of the features of exterior space and garden design in ancient Egyptian temples, city designers must first take into consideration of the nature of space, which determines the direction of landscape planning. Second, designers should attach importance to the landscape space sequence, which reflects the designers humanistic thoughts and design mentality. Meanwhile, the design of space sequence should be adapted to space functions. Finally, the work of urban space and landscape design should not only bear the symbolic meaning and cultural connotations, but also meet the national aesthetic tastes.

Key words: ancient Egypt;temple;exterior space;garden feature

猜你喜欢
神庙古埃及
神秘的神庙
古埃及艺术
敬畏与喧闹的对立统一——以甘肃神庙演出空间为例
古埃及的惊世发明
书之帕特农神庙
死而复生的古埃及艺术
第三回 古埃及,你的名字叫永恒
独具一格的古埃及艺术
狗狗穿越古埃及
神庙剧场演进的动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