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堂习题课的“节外生枝”

2016-11-25 06:11安徽省五河县第一中学233300
中学数学研究(江西) 2016年11期
关键词:结构特征习题课式子

安徽省五河县第一中学 (233300)

张同语



一堂习题课的“节外生枝”

安徽省五河县第一中学 (233300)

张同语

数学教学,离不开解题教学,解题教学的过程正是思想交流,思维碰撞的过程,思维的发散与发展,能力的提炼与提升往往是难以预设的,如果把控不好,也会弄得“一发不可收拾”,还会被学生“牵着牛鼻子走”.

一、案例描述

在上完三角函数后,笔者开设了一堂习题课,在引导学生系统梳理这一章的知识网络后,出示了这样一道例题:

教师:请同学们认真审题,从式子的结构特征看,与我们学过的哪些知识有关?

学生1:式子的结构特征与我们学过的诱导公式相近,因此,可以用诱导公式解答,但是,需要对n的奇偶性进行分类.

教师:很好,学生1观察的很仔细,分析的很到位,通过确定n的奇偶性,消除了与诱导公式的差异,请将你的思路在黑板上展示出来.

学生1解:①当n=2k(k∈Z)时,

②当n=2k+1(k∈Z)时,原式=

教师:学生1解这道题用到了什么数学思想?

众学生:分类讨论思想,化归转化思想.

教师:正确,请看下一例题.

学生2:老师,这道题可以用换元思想整体处理,回避分类讨论.

教师(犹豫了一下,感觉是个好方法):好主意,请你展示一下.

学生2:由所给数学式的结构特征,不妨设nπ-α=θ,则可回避分类讨论.

教师:学生2通过换元,将一串式子用一个字母表示,换元以后,式子大大地得到简化,回避了分类讨论,是个绝妙的方法,值得表扬.

正当笔者准备讲解下一例题时,学生3又举手说:老师我也有一种解法:所给数学式中出现nπ-α,nπ+α,(n-1)π-α,(n+1)π+α四个角.显然角nπ-α与角nπ+α终边关于x轴对称,角(n-1)π-α与角(n+1)π+α的终边关于x轴对称,角(n-1)π-α与角nπ-α终边关于原点对称.若设角nπ-α的终边与单位圆的交点为P1(x,y),则nπ+α,(n-1)π-α,(n+1)π+α三个角的终边与单位圆交点依次为P2(x,-y),P3(-x,-y),

教师:学生3回归定义,厚重深刻,鞭辟入里,入木三分,说明学生3对数学概念的理解非常深刻,令人钦佩.

教师:学生4联想丰富,数形结合,融会贯通,形象直观,这种联想是学习数学不可或缺的,请大家用掌声鼓励一下.

至此,笔者准备的教学计划被打乱了,后面准备的一些内容没有完成.

二、教学感悟

回想这节课,我就是因为一个问题的抛出差点儿失控.虽有所“失”,但更有所“得”——令我高兴的是,我只是一个小小的“顺应民意”,却收到意想不到的惊喜.——我感觉同学们从来没有过这种“课堂主人”的幸福,满心欣慰油然而生——“原来,课还可以这样上!”.

实际上,课堂教学不需要什么“模式”!相反,打破程式化教学模式,根据学生的需要因势利导的来一个小小的“改变”,可能会牢牢的抓住学生的“牛鼻子”.比起在那里唱着“独角戏”,做着无用功,不知要强多少倍.这,或许就是我们说的“生本课堂”吧.

反思我们平日的教学,为了追求“高效”,经常会一个劲儿的朝着“考点”方向不转弯.最后弄得个“满堂灌”,“口头灌”到“电子灌”.

就数学课而言,有的教师可以“高效”到没有任何枝枝蔓蔓,有时候简单到一句废话也没有——走进教室,没有了“上课”口令,没有了“起立”和“坐下”,单刀直入地进入主题:“请打开课本第……面,今天我们学习……”就开始了他的上课.试想一下,这样苍白无趣的上课怎么会引起学生的兴趣呢?学生没有兴趣,教师那不就只得靠自身拼命地“灌”吗?有时候,口中说让学生参与,却真正参与时舍不得放手,生怕耽误了宝贵的“挣分数”时间.

其实,当教师的还要学会当一当学生,在现实教学情境中经常性的换位思考:假如自己坐在下面听报告,像这样无滋无味的开头,你又是什么感受?这样的场合里,就连尚有一定自制力的成人们都难以坚持下来,何况还是未成年的中学生呢?假如正在兴致上一个问题被老师强行拽着转弯,你又会有什么感受?

回顾这一堂课,虽然没能完成事先“预设”的全部内容,但是,课堂上一石激起千层浪,唤起了学生“沉睡”已久的求知欲.至少在他们的记忆里留下了值得回忆的45分钟.试想,课堂上如果能经常有这样的精彩,即使再多一点“浪花”和“插曲”又何妨呢?

猜你喜欢
结构特征习题课式子
用一样的数字
实现课堂高效的初中化学习题课教学策略
活用根表示系数巧求多参数式子的取值范围
高效课堂之高中数学习题课初探
差错是习题课的有效资源
三九变九三
结构特征的交互作用对注塑齿轮翘曲变形的影响
特殊环境下双驼峰的肺组织结构特征
2012年冬季南海西北部营养盐分布及结构特征
基于测井响应评价煤岩结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