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栩涓 刘 伟*
(西南民族大学城市规划与建筑学院,四川 成都 610225)
南部县神坝镇神坝砖塔的现状分析及保护建议★
欧阳栩涓 刘 伟*
(西南民族大学城市规划与建筑学院,四川 成都 610225)
介绍了四川省南部县神坝砖塔的形成条件,论述了神坝砖塔的历史、文化及社会内涵底蕴,通过分析神坝砖塔的现状,提出了一系列保护砖塔的对策,使该历史文化遗产得到延续和传承。
砖塔,文化内涵,文物,保护对策
南部县神坝镇隶属四川省南充市,位于南部县西北部,地处嘉陵江支流,属于升钟湖水库重淹乡。升钟湖水库位于四川省南充市南部县西北部,嘉陵江中游,于1976年兴建,1984年开始蓄水。面积56 km2,蓄水量达到13.9亿m3,是我国西南地区蓄水量最大的人工湖泊。升钟湖的出现,给早已位于神坝镇镇场153年之久的神坝砖塔带来了空前的威胁。
塔这一建筑形式最早发源于印度,东汉年间,佛教与佛塔一并传入中原。佛塔在古印度被称作“窣堵坡”,来自梵文的音译,意思是“坟冢”,是专门埋葬佛教高僧舍利的佛教建筑[1]。佛塔传入中国后逐渐被烙上中国印记,最早出现在中国的塔是木塔,也就是被称为中国第一古刹的白马寺,修建于东汉时期。随着时代的变迁,建筑技术得以逐步提升,加之建筑材料的相继改良,古塔的形式和结构也在不断发生变化,人们日益发现木塔易起火,且不利于保存。到了唐代,人们渐渐用砖石来建塔,发现其防火性大大优越于之前的木材,塔得以保存和发展。从那时起一直流传下来,就有了今天所看到的砖塔。
巴蜀地区的砖塔修建有着一千多年的悠久历史,始于唐,止于清。千年来施工技术和建筑工艺的演变与传承都由这些砖塔完整地记录下来,体现了中国古塔的不断发展。然而,由于巴蜀地区的地域特性,它在遵循中国塔发展轨迹的同时又自成一体,其类型丰富,几乎囊括了中国塔的所有类型。由此保护蜀中现存的砖塔显得尤为重要。
2.1 神坝砖塔的历史内涵
神坝砖塔,位于南部县神坝乡,始建于清朝同治年间,公元1864年,塔高约14 m,是7层六角形仿木结构浮雕砖塔。
明清时期,砖塔彻底从佛教的影响中脱离出来,成为那一时期最广泛的塔。文峰塔在我国南方地区尤为常见,同时也有文笔塔、文昌塔之称。神坝砖塔的修建原因也无一例外,隋皇朝三年(583年),原西水县址(现西河乡高峰村严家坝),因发洪水被冲毁,为重建西水县衙,官员派地理师(伊师)进行选址。县伊从保城山脉开始步审,府伊沿西河上游步审,两伊不约而同步至九龙山嘴脚下,两位地理师便用小钱和铁定落定回府汇报。随后官员前往定址,谁知标记被放牛娃用石头堆塑了一土庙。当时地理师们踮脚叹息道“好一块风水宝地被土地神霸占了”。因此得名神霸(坝)。同时,为镇河水,兴文运,通显一邦,丰饶一邑,建得神坝砖塔。
2.2 神坝砖塔的文化内涵
神坝砖塔,从风水理论上来说归类为文峰塔,从建造用途来讲称之为字库塔。字库塔与文峰塔都是完全产生于本土的建筑类型,共同在儒释道并行的思想土壤中发展。两者形态十分相近;文峰塔的营造是人们对知识、文化的尊崇,以及对“仕途”的极力追求,这与字库塔“惜字得福”的理念有极多的重合;再者,字库塔与文峰塔同体的实例并不少见,所以,在以往的描述中,常常将二者混淆,甚至误认为字库塔即文峰塔[2]。神坝砖塔也是字库塔,同时有多种别称。四川直接称惜字宫或者字库。在中国其他地区也有惜字塔、焚字炉敬、字亭等称呼。惜字得福观念的影响之大,导致有些大户人家干脆将其建在自己院内,专门用来焚烧字纸。但是这都是个例。同城情况下依旧普遍存在于道路桥梁旁边、场镇街口、书院寺庙之内。惜字的意识为全民所接受,甚至完全融入百姓的日常生活中。作为一种公共建筑,有其自身的合理性。据《四川中江北塔建构研究》一文:“北塔南面的塔心门是比较有特点的塔门,是在别的地方较少见到的一种门形。穿过门道这个通道,就是塔心龛室,龛室内十分狭小,青砖斗拱,仿木结构,非常精密[3]。”砖塔塔龛中通常供以孔子、文昌以及仓颉等人物的神位。相应的楹联、吉祥图案附之左右,营造出一种浓郁的历史人文气息。
神坝砖塔塔身浮雕精细,且蕴含丰富文化内涵。砖塔底层基座每面阔1.75 m,逐层向上缩小。第1层塔身转角处是浮雕抱鼓柱石,抱鼓上各有倒立跑狮一只。第2层塔身四面塔壁镶嵌青灰石板,上刻序言等。另一面有砖砌塔门,用以焚烧钱纸。每层每方倚柱,倚柱上是阑额。出檐屋顶制成筒瓦,檐口雕成圆形瓦当及沟滴。塔顶为中国古代建筑的六角攒尖顶。尖顶立一魁星老爷,六角各挂铜铃钟一个。塔身第2层两面与以上5层每面相同,第1层转角抱鼓两面抱鼓三面倚柱,阑额、塔檐及檐角浮雕各种人物,花鸟、山水、琴棋、书剑、宝瓶、蝙蝠等图案各224幅[4]。南部县和神坝砖塔同样现存的字库塔还有位于嘉陵区的七宝寺、西充仙林塔以及阆中的三庙乡塔。
2.3 神坝砖塔的社会内涵
神坝砖塔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清朝科举制度发展之初的社会现象。隋朝时期,科举制的创立,越来越多的蜀人前往当时的京城长安赶考,蜀人积极参加“科举”致使蜀中文教事业蓬勃发展,并且成绩斐然。这样一来,四川较其他地域更加重视科举夺魁,于是这种迫切的追求逐渐表现在砖塔这一建筑之上。这也是四川砖塔多于其他省市的主要原因。
社会结构的转变也从神坝砖塔上得以体现。唐宋年间,字库塔逐渐从发展到成熟,直至最后的没落。清代是字库塔极度普及的成熟阶段,同时也是衰败的开始。神坝砖塔的存在与当时社会结构的变革是息息相关的,并且清晰地记录着这一段历史。
神坝砖塔现坐落于升钟湖内(现状图如图1所示)。1983年南部县人民政府将其列入第一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07年被列为四川省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1984年国家修建水库时根据《文物保护法》,曾将其列入搬迁
计划,后因经费未果,致使这一珍贵遗产被淹没。近年水库蓄水量骤减,根据南部县文化体育局第56号文件所示,南部县神坝镇人民政府在2005年提出了请求解决神坝砖塔抢修性搬迁经费的指示,却再一次因经费未果以失败告终。笔者经过实地调研考察后发现该塔被1976年修建的升钟湖淹没了,湖水退潮后砖塔仍有两节塔身淹没在水中,仅四节塔身及塔顶露出水面。且塔顶在湖水水位线达到最高时被行船所撞毁,现已残缺不全。神坝砖塔在经历20年湖水的淹没后依然岿然不倒。
在升钟湖水库恢复原来水位并长期保持清水线之前,神坝砖塔将会彻底消失。神坝砖塔亟待维护。所以笔者倡议再次抢救保护神坝砖塔,迫切希望社会各界人士关注该塔的保护工作,让保护砖塔的工作落实到行动中去。笔者提出以下建议:第一,呼吁相关部门和当地人民再次申请抢救性搬迁工作,且文化保护工作不能停止;第二,政府建立专门文物维护部门,并且提供充足资金来维护被湖水腐蚀的塔身;第三,在砖塔周围湖面建立起警示牌以及安装警示灯,将塔身围合起来,避免行船再次对其造成伤害;第四,鼓励民间团体及社会人士积极参与神坝砖塔的保护工作,鼓励民间自发融资保护砖塔,以达到政府与民众共同保护的效果;第五,鼓励保护工作宣传方式多样化,充分利用当代新媒体传播的优势,将宣传力度最大化。
神坝砖塔从外观上看玲珑精巧,匀称挺拔,其色彩质朴脱俗。塔身所蕴含大量精湛的浮雕,体现的不仅是清代南部县的人文风情,更是意义非凡的历史文化内涵。神坝砖塔塔身结构坚固程度也令人赞叹不已,充分体现了当时南部县工匠建造技艺的成熟和智慧的浓缩。它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科学价值和历史价值,为研究国家古建筑提供了又一实物资料,对于今天的学者研究巴蜀古代建筑文化有着积极地推动作用,是罕见的宝贵物质文化遗产。但是,文物保护工作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困难,例如是否具有可移动性、自然灾害的影响、资金存在缺口等等因素都会导致保护工作无法进行。即使保护工作困难重重,也不能停止倡议整个社会对神坝砖塔的关注与保护。
[1] 杨 欢.简析塔的起源及其在佛教影响下的发展——塔的今生前世[J].才智,2015(3):294.
[2] 周玲丽.四川字库塔的文化遗产价值与保护修复研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2010.
[3] 刘 伟.四川中江北塔建构研究[J].四川文物,2015(1):71.
[4] 王积厚.南部神坝砖塔[J].四川文物,1985(2):54.
The status analysis and protection suggestions of Nanbu county Shenba town Shenba brick tower★
Ouyang Xujuan Liu Wei*
(UrbanPlanningandConstructionInstitute,SouthwestUniversityforNationalities,Chengdu610225,China)
This paper introduced the forming conditions of Nanbu county Shenba brick tower in Sichuan, discussed the history, cultural connotation and social background of Shenba brick tower, through the analysis on the status of Shenba brick tower, put forward a series of protection countermeasures of brick tower, made the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heritage continuation and inheritance.
brick tower, cultural connotation, cultural relic, protection countermeasure
1009-6825(2016)13-0003-02
2016-02-23★:西南民族大学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项目编号:S20151056002)
欧阳栩涓(1993- ),女,在读本科生
刘 伟(1974- ),男,副教授
TU-87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