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哲学:从太阳历出发

2016-11-25 05:22
中州学刊 2016年1期
关键词:日影天道直角三角形

刘 明 武



【哲学研究】

中国哲学:从太阳历出发

刘 明 武

有此树有此木必有此根此本,研究树木不能忘记根本。有其水必有其源,研究水不能忘记源。同样的道理,研究中国哲学,也应该追溯其根其本其源。中国哲学的研究,不能仅仅局限于这部书那部书,因为书中的道理在书外。研究中国哲学,也不能止于这一子那一子,因为先秦诸子论证问题的基本依据是天道,天道不在书中在天文。《周髀算经》《逸周书》《管子》共同指出,太阳可以代表天道。《周易·系辞上》指出,日月可以论自然之道。研究中国哲学,是不是应该关注人文之上的天文,是不是应该关注书外的太阳月亮?

追问;哲学;太阳;月亮

一、提出一个新问题

科学允许继续追问,允许提出新问题;哲学同样允许继续追问,同样允许提出新问题。按照这一原则,本文继续追问的问题是:研究中国哲学,能仅仅局限于这部书那部书吗?能仅仅局限于这一子那一子吗?本文提出的新问题是:书中的道理在书外,人文的道理在天文。所以,研究中国哲学应该重视书外的天文。诸子论证问题的根本依据出于太阳历,所以研究中国哲学应该重视诸子之上的太阳。

本文以太阳历为基础重新讨论中国哲学,不当与谬误,敬请批评。

二、书中的道理在书外

中华大地上的人文从何处来?正确的答案应该是:从天文来!请看以下七个论断。

其一,《周髀算经·商高定理》:“古者包牺立周天历度。”①

其二,《周易·系辞上》:“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②

其三,《周易·系辞下》:“古者包羲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③

其四,《周易·贲·彖传》:“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④

其五,《黄帝四经·经法·四度》:“动静参于天地谓之文。”⑤

其六,《春秋左传·昭公二十八年》:“经天纬地曰文。”⑥

其七,《鹖冠子·度万》:“天人同文,地人同理。”⑦

七个论断共同告诉后人,人文的根源在天文。所以,研究中华大地上的人文必须重视书外的天文。

三、太阳历奠定的基础

诸子论证问题的根本依据在天道。天道的根源在何处?

1.太阳历与天道

其一,《周髀算经·陈子模型》:“日中立竿测影,此一者,天道之数。”⑧

其二,《逸周书·周月》:“万物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天地之正,四时之极,不易之道。”⑨

其三,《管子·枢言》:“道之在天者,日也。”⑩

第一个论断告诉后人,日影之数就是天道之数。第一、第三个论断共同告诉后人,太阳本身可以代表天道。太阳表达的天道,是可道之道,是可以测量、可以定量的道。

道,第一发源地在太阳。

今天看来,太阳回归实际上是地球公转,太阳之道,源于地球的公转。地球公转之道,完全是“可道”之道。

道,另一个发源地在日月关系。请看以下三个论断。

日月可以论阴阳,昼夜可以论阴阳,日月两者联合可以论道。

道,第二发源地在日月关系。

日往月来形成的昼夜,今天看来,实际上是地球自转决定的。道,也可以源于地球自转。地球自转之道,完全是“可道”之道。

2.阴阳

阴阳是诸子论证问题的重要依据。阴阳的根源在何处?请看苗族、彝族、汉族三个民族的论断。

阴阳,第一发源地在太阳。

阴阳,第二发源地在日月关系。请看以下三个论断。

其三,《周易·系辞上》:“阴阳之义配日月。”

《周髀算经·天体测量》告诉后人,冬至夏至定位于日影长短两极之下;日影最长点为冬至,日影最短点为夏至。冬至夏至,可以论寒暑,寒暑可以论阴阳。以寒暑论阴阳,论出的是周岁的阴阳。周岁的阴阳,决定着万物的生死,决定着“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太阳本身可以论阴阳。

日往月来决定着昼夜,昼夜可以论阴阳。昼夜论阴阳,论出的是周日的阴阳。周日的阴阳,决定着万物的动静。百灵鸟昼动夜静,喇叭花昼开夜闭,昼夜是自然万物必须遵循的法则。

日月联合可以论阴阳。

四、道(太阳法则、日月法则)解答的问题

宇宙论论的是宇宙如何发生,人生论论的是人生终极坐标,知识论论的是对自然世界、自然百科的认识与解答。

这三大基本问题,中国哲学以一个“道”字做出了合理解答。简论如下。

1.宇宙观与人生观

一个“道”字,解释了天地的发生与演化。请看以下三个论断。

道为生生之源!道为宇宙之本源!

上下四方,空间也。往古来今,时间也。上下一维,四方两维;上下四方构成了三维坐标,加上时间一维,构成的是四维坐标。“宇”与“宙”,表达的是空间与时间。双音词“宇宙”,表达的是中华文化的时空观。

宇宙运动为圆周循环运动。请看经典与诸子的描述。

原始反终、终而复始、无始无终、物极必反,这是中华文化对宇宙圆周循环运动的把握。

宇宙有宏观与微观之分,描述大小两个宇宙,《黄帝内经·灵枢·外揣》《管子·宙合》《庄子·天下》与《吕氏春秋·下贤》均用“大之无外,小之无内”这八个字描述了宏观世界与微观世界的统一。

天体与人体相通,天体与万物相通:天与人是一分为二、合二而一的关系;天地人是一分为三、合三而一的关系;天地人物是一分为四、合四而一的关系。把人放在天体之中来认识,把人与万物放在天体之中来认识,把人与万物放在太阳法则下来认识,把人与万物放在月亮法则下来认识,这是中华文化、中医文化对天人关系的把握。“天人合一”的认识,就产生在这里。描述“天人合一”,最经典的莫过于下面三个论断。

对宇宙的研究,客观地说,中华民族遥遥领先于世界。

做人应该讲道理,这是中华文化中的准则。请看以下四个论断。

以道为终极坐标,最精辟的莫过于老子与孔子的两句话。

一个“道”字,解答了人生终极坐标问题。

宇宙与人生,一个“道”字做出了完整、完美的解答。

2.器、技、术

西方谈知识,华夏谈器、技、术。以天道为基础即以太阳法则为基础,孕育出了方方面面的器,方方面面的技,方方面面的术。例如音律、算术、医术、化学、围棋,乃至解牛之技。

太阳法则,是发明创造的根本哲理。

太阳历,十二律之本源。

太阳历,算术之本源。

(4)医术。太阳历(十月太阳历与十二月太阳历)是中医经典《黄帝内经》的理论基础。

道,是《黄帝内经》论证问题的根本依据。道,源于日月,首先源于太阳。认识《黄帝内经》,必须从认识太阳历开始。

阴阳、五行、四时,是《黄帝内经》论证问题的基础依据。阴阳,源于太阳历的冬至夏至。五行,源于十月太阳历的五个季节。五季称五行。以太阳历五个季节解释五行,汉族有《管子·五行》,彝族有十月太阳历。春夏秋冬四时,区别于日影变化之下。今天的太阳历用四时,远古用五行。四时与五行,出于两种太阳历。四时,出于十二月太阳历;五行,出于十月太阳历。在时间上,五行十月太阳历在前,四时十二月太阳历在后。

不懂太阳历,中医是玄学。弄懂了太阳历,中医理论的基本要素是那样的精密、精美、精确。

太阳历,医术之本源。

太阳历,化学之本源。

太阳历,奇偶之本源。

太阳是一个几何学家!这是彝族苗族服饰上的结论。彝族苗族的儿童与妇女服饰中,有直角三角形,有锐角三角形,有八角形,有正方形,有长方形,有360度的正圆,有大于360度的椭圆,有无限循环“卍”,最为关键的是有八角形。八角形,源于太阳历的八节。

一系列的几何图形均与太阳相关。

古希腊的直角三角形,毕达哥拉斯归功于神。中华大地上的直角三角形,应归功于太阳。《周髀算经》告诉后人,立竿测影,竿为股,影为勾,竿端与影端相连的斜线为弦,直角三角形就此成立。

直角三角形,毕氏是在纸上画出来的,东方的直角三角形是在空间自然形成的。手工画直角三角形,画一个是一个;日影下的直角三角形,随着太阳的移动,一天可以形成亿万个。

纸上直角三角形与圆无关,日影下的直角三角形顶端,运动的轨迹又形成了椭圆。

为寻找外星人,美国发射太空探测仪。太空探测仪刻有人类智慧的标志,其中有直角三角形与四阶幻方。直角三角形与四阶幻方在西方是两回事,在中华大地上是一回事。彝族的鲁素,汉族的洛书,是三阶幻方。三阶幻方是多阶幻方的鼻祖,三阶幻方之中就隐藏有直角三角形。

勾三股四弦五的勾股定理,一直以“商高定理”记载在商高名下。实际上,商高只是继承者、叙述者。治水的大禹,早已使用了直角三角形,用来测量高度、深度与远程。《周髀算经·商高定理》:“古者包牺立周天历度。”包牺,又称伏羲氏。直角三角形,发现在日影下,伏羲氏应该是最早的发现者。勾股定理,应该归功于伏羲氏,称之为“伏羲定理”。

太阳历,几何学之本源。

(8)升降。苹果落地,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苹果,有形之物也;落地,下降也。万有引力,解释了有形之物的下降,但没有解释火苗、水蒸气为什么会上升。有升必有降,有降必有升。升降运动,不可分离。中华先贤以一阴一阳合理地解释了升降。请看以下四个论断。

阴阳的升降——阳升阴降,是通过寒暑变化而显现出来的。

寒暑二气有升有降,升到极点下降,下降到极点上升。升极而降,降极而升。下降,从天而降;上升,由地而升。升降运动,是天地的作用。

阳气变化,有阳极生阴之变。阴气变化,有阴极生阳之变。阴气下降,从天而降。阳气上升,由地而升。阴气生于天而降于地,阳气升于地而腾于天。高下相互联系,升降互为因果,万物由此变化,小草的“一岁一枯荣”由此产生。

升降出入,谈的是冬至夏至、春分秋分四个时令点的气候变化。冬至一阳升,夏至一阴将;春分阳气露出地面,秋分阳气沉入地面。冬至,太阳相交于南回归线;夏至,太阳相交于北回归线;春分,太阳南来相交于赤道;秋分,太阳北往相交于赤道。升降出入,具有严格的规定性。器,指的是有形之万物。万物的生死,取决于升降。万物的生长收藏取决于升降出入。

太阳历,升降之法则。

太阳历是数理化的基础,是音律的基础,是医学的基础,是人文与自然百科的基础。

由太阳历统一各个学科的基础,在四大文明中,唯有中华文明达到了这一点。令人痛心的是,后世子孙忘记了这一点。

太阳历,百子百科的理论基础。

五、三大基本问题之外的问题

三大基本问题之外,太阳历还解答了一系列基本问题,择其要者,简论如下。

1.分与合

太阳历解答了各个领域的分与合的问题。

阴阳(寒暑、昼夜),一分为二又合二为一,永不重合,永不分离。

天地人,一分为三又合三为一,各自独立又相互联系。

春夏秋冬,一分为四又合四为一,各自独立又相互联系。

八节、十二月、二十四节气,均为一分为N又合N为一的关系,各自独立又相互联系。

这里特别要说明一下“五行生克”问题。源于十月太阳历的五行生克,所建立的是一幅自然界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简图。五行相生,讲的是相互联系;五行相克,讲的是相互制约。一分为五又合五为一,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一幅表述自然界时空物相互关系的简图在此成立。“五行生克”这幅简图,对于自然百科的基础性意义,需要重新认识。

2.变化

变化是有极限的!变化到一定极限,会产生新的变化。变化的终点,就是新变化的起点。“原始反终”“终则有始”“周而复始”“物极必反”“反者,道之动”,这些成语与格言全部是描述变化的。

变是永恒之变,这是中国哲学解答的基本问题。

3.相反相成与对称

寒暑相辅相成,并且对称;昼夜相反相成,并且对称;太阳回归相反相成,并且对称;阴阳相反相成,并且对称;“相反相成”与“对称”,是中国哲学解答的基本问题。

4.归纳与推理

“一阴一阳之谓道”,这是归纳。“万物负阴而抱阳”,这是推理。

《道德经》:“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个“分裂而变”演化过程,同样是实验室无法观测的。这个过程,完成于推理之下。

西方哲学叫“推理”,中国哲学叫“触类旁通”。站在道的立场上,可以论证一切问题,这就是“触类旁通”。触类旁通,是中国哲学所推崇的一个重要方法。

5.以道论之

老子、孔子、管子、孙子,他们所论证的问题是不同的,但是论证问题的依据是相同的,这就是“以道论之”。老子以道论德,孔子以道论礼,管子以道论政,孙子以道论兵,“以道论之”产生了一部部可以跨越时空的典籍,产生了一句句可以跨越时空的至理名言。道,太阳法则也,日月法则也。站在太阳法则的立场上认识诸子,站在日月法则的立场上认识诸子,才能认识到其“为什么会常青”的奥秘。两千年前的《孙子兵法》为什么没有过时?为什么今天的美国西点军校会奉之为教材?奥秘就在于论证问题的依据是“以道论之”。

6.道器并重

研究道与发明器,这是源头先贤的两大基本特色。站在自然科学的角度上看,钻木取火的燧人氏、构木为巢的有巢氏、结绳为网的伏羲氏、发明耒耜的神农氏与发明舟船的黄帝,个个都是器具发明创造的工程师。研究道与发明器,两者同等重要。道,指导生产,指导生活;器具之器,促进生产,改善生活。道器并重,是中国哲学的核心。

六、简要归纳与六点建议

1.简要归纳

太阳回归,最基本的两个点是起始点与转折点。中华先贤以中午的日影最长点(冬至)定为太阳视运动的起始点,以中午的日影最短点(夏至)定为太阳回归的转折点。阴阳,就是从这两个点出发的。太阳回归的周期,中华先贤抽象出了道。太阳回归之道,孕育出了伟大中华文化、中医文化,以及百子百科。中国哲学,也是从这里出发的。

太阳回归实际上是地球公转。地球公转的轨道是一个大于360度的椭圆。一寒一暑(一阴一阳)、春夏秋冬四时、八节、十二月、二十四节气,是这个椭圆一步步细分的结果。一分为二即一寒一暑,一分为四即春夏秋冬四时,五行、六气、八节、十二月、二十四节气以此类推。中华大地上天文历法以及部部经典,都是从这里出发的。这里的一切都具有严格的规定性。换言之,这里的一切均可以实证,均可以重复。只要冬至夏至还在循环,只要地球还在公转,中国哲学认识问题、解答问题的思路与方法就不会过时。认识中华文化,认识中国哲学,必须从太阳回归(地球公转)这里入手。

2.六点建议

文化研究与哲学研究,在以下六个方面应该给予起码的注意。

第一,研究文字,不能止于甲骨文。因为甲骨文之前应该还有文——创造文字的思路与方法。创造文字的思路与方法,在时间上可能远远早于甲骨文。创造文字的思路与方法,无论如何不能忘记。

第二,研究中华文化,不能止于这部经典那部经典。因为经典之前,还有创造经典的思路与方法。有跨越时空的经典,必然有跨越时空的思路与方法。对于创造经典的思路与方法,应该加以追溯并给予重视。

第三,研究中华文明,不能止于夏商周。夏商周三代文明,决不是突然冒出来的。三代文明是果,果之前有因。文明之果之前的文明之因,应该加以追溯并给予重视。

第四,研究中国哲学,不能止于这一子那一子,因为诸子之前奠基性的基本问题都已经解答。奠基性的基本问题是怎么解答的,应该加以追溯并给予重视。

第五,讲究“有”的时候,眼光不能止于“有”,一定要问一问“为什么有”。书中的道理在书外,人文的道理在天文。归根结底,研究人文,一定不能忘记天文。

第六,研究哲学,不能仅仅落脚于一篇篇文章,一定要落脚于一件件新器具、一项项新技术的发明,一道道当代难题的解答。

注释

责任编辑:涵 含

Chinese Philosophy: Based on the Solar Calendar

LiuMingwu

Every tree has its root, while studying the tree, the root should never be neglected; Every river has its source, and when studying a river, its source should never be neglected. The same is true for the study of Chinese philosophy. The study of Chinese philosophy should not be limited to book research, because such information is beyond book research. The study of Chinese philosophy should not only be based on some pre-Qin philosophers, because the basis on which the pre-Qin scholars discusses problems is Dao ("Tao" the ways of Heaven), and Dao is from astronomy, not books.ZhouBiSuanJing,YiZhouShuandGuanZiall point out that the Sun can represent Dao.ZhouYi-Xicipoints out that the Sun and Moon reflect the natural law. With all this in mind, shouldn′t we focus on astronomy instead of humanity? Shouldn′t we focus on the Sun and the Moon, instead of solely relying on books?

further questioning; Chinese philosophy; sun; moon

2015-10-03

刘明武,男,珠海斯达公司总工程师(珠海 519000;E-mail:zhliumw@126.com)。

B221

A

1003-0751(2016)01-0101-08

猜你喜欢
日影天道直角三角形
含30°角直角三角形在生活中的应用
一天中日影方向变化的判读
十月节令行乐之制寒衣 灰飞葭管一阳通 彩线徐添日影中
再访杨山河
电视剧的文化属性解读——以《天道》为例
拼搭直角三角形
天道体系 专业成就卓越
权健天道体系精英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