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 毅
独辟蹊径 画中有我
◎蔡 毅
在画家当中,能写文章的不多,能写有创见的好文章者更少见。所以对此次出版的张建中先生的《意蕴天成》一书,我是对之感到由衷的高兴与祝贺,因为捧读此书,犹如与亦师亦友的先生会面,谈心并对话。
书前边部分发表过的文章我一翻而过,后半部分未刊发过的内容则是我特别重视的,因为一个人内心的追求、好恶、抱负与心愿将会真实无碍地袒露,无拘无束地倾吐。只言片语零金碎玉,思想火花珠宝钻石,心性脾气纵情快意,都有可能从中撷取,那就十分珍贵难得了。
“为每一件作品选择自己新鲜的语言”,“我爱前所未有的”,这是他崇尚的格言,也是他创作时自觉追求的方向,因此才有他饱含深情、融会中西、亦真亦幻、惊艳眼目的一大批作品问世。使用新鲜技法、个性语言表述自己对世界的感知和认识,是其一个显著的特点。
如果对先生那些中年变法,非中非西、泼墨点彩的作品不理解,请看他“关于创新”一节所说的:“多元文化的结合:古今、中西、各民族原始艺术中符号形象。综合的手法:水墨画之线条流畅,水分淋漓;版画拓印之刀刻斧凿;油画色彩之魂的厚重。模糊中的间离,残缺中的悬念……以离得合,画中有我”,这段夫子自道,再明确不过地解释说明了他自己的创作方法与绘画意图,即结合古今中外,采用综合水墨、油画、版画等多种艺术方式,去创作“画中有我”的作品。综合是方法,综合才能将上下古今、天地万物收入囊中,为我所用;有我是灵魂,灵魂才能一丝不乱,有核心统领,有自我主宰,有一个活泼泼独一无二永不与别人混淆重复的“我”存在。这是最重要最关键的,一分钟都不能缺位。不论是先生在世时或去世后,评论他画作的文章很多,但都不如他自己说得那么直白、准确、一语中的。我看到这段话时,一下子豁然开朗,感觉它大大加深了我对建中先生苦心孤诣的创新实践的理解。那些打破陈规,否定传统、自立法度、辨识度高的作品,虽然不一定能尽遂己愿,大获成功,得到很多人的赞许,但它已迈出坚实的步伐,在画坛产生了良好的影响,我们永远都不该忘记这样的开路先锋,因为他们是打破常规以身试法的冒险者,是独辟蹊径勇于探索的战士。只消想一下,我们曾多少次在参观某些画展尤其是一些人的个展时,刚开始看还觉得新鲜好看,一看多了就觉出重复、程式与套路,顿时生出厌倦想逃的情绪。那就是因为画家已陷入难以自拔的泥塘,自我重复与原地踏步,创作惯性与思维惰性,使其画十张与画一张没多大区别,这就很难指望有什么进步,也不可能带给观众什么惊喜了。“人的一生而无自己的创见是一件多么凄惨的事,我讨厌循规蹈矩的人,我羡慕另辟蹊径的人,不管这蹊径多弯曲,多么不完备。”先生此话中肯而意味深长,无论是对从事任何一个领域的工作、任何一项社会事业的人都有启示助益。
“提出问题即是创造”,对于什么是创造,该怎样创新,先生提出了不少自己的意见,诸如破坏性创造、否定式创造、串联式创造等,最精彩的是提出“每一秒钟都应有所创造”。这观点让我想起萨特的许多主张。萨特认为:“写作就是给诗神的绶带锦上添花,为后人树立榜样,保护人民不伤害自己和抵御敌人,以隆重的弥撒祈求上天保佑人民……我们要么为同胞写作,要么为上帝写作。而我决心为上帝写作,目的在于解救同胞。”[1]这无比宏大崇高的目标就是令他激情四溢,斗志昂扬并一生为之努力奋斗的目标理想。为达这一目的,他长年累月、日以继夜地埋头写作。“聚精会神、全力以赴开始,以高血压、动脉硬化告终。我接受的命令已经缝在我的皮肉里,要是一天不写作,创伤就会作痛;要是挥笔千言,创伤也会作痛……要么一死了之,要么全世界都在盼望我。”[2]为此,他信奉“今天干得好一些,明天还要好得多”,“好好干已经不够,必须一小时比一个小时干得更好。我只有一条原则:向上攀登。”[3]一生痴迷于文的萨特,其雄心壮志,足以令每一个写作者再三感叹,长久敬佩。有这般超常热爱文学献身文学的人,就有藐视一切困难,战胜各种艰险的勇气,还有把自己拉出庸常生活的超强意志,从而焕发永不衰竭的思想活力与创造生命力。从这一点就可看出建中先生与萨特的主张、想法何其相似。他们是同道,是知音,意趣相投,心灵相通,具有这种追求的人何愁不功成名就,硕果累累?!
但切莫以为具有超强的创新创造精神就万事大吉了,困难、阻碍从来不会对任何一个人格外开恩赦免的。“我的直觉告诉我:通向过去的门在为我开着——我在往前走,通向未来的门也为我开着。是在这两者间来回跑,还是要把我扯成两半,我想同时拥抱过去和未来!”这是一个创造者面临的两难选择,是注重历史,回归传统,还是心向远方瞩目未来,这两种向度的努力无疑是存在矛盾冲突的,但建中先生显然是要选择两边跑,即便是难度加大,气力翻番,有可能被撕扯成两半,也要“同时拥抱过去和未来”,勇气可嘉啊!所以读此类片断零碎的话语文字,直接就明心见性,令我们如看心电图般看清他的心态——困惑、迷茫与最终的思考决断。不经过这种痛苦而折磨人的考验,谈何前进,谈何成功。
“时间是一条金河,莫让它轻轻地在您的指间溜过。我们命定的目标和道路不是享受,也不是受苦,而是行动,在每个明天,都要比今天前进一步。”说得何等好啊,简直是明目清肺润我心,我早有此想,但从未能说清道明,今日闻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快哉!它若真正成为我们生活、工作、事业和生命的信条,那人生将变得何等光辉灿烂、趣味无穷。
《意蕴天成》还有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张建中先生视野广阔,他关注留意的是古往今来整个的艺术史,是全球化时代艺术的进步发展,当然更加重视当代文化的发展趋势。经过思考,他已归纳总结出现今世界文化已经出现:工业文化转向信息文化,区域文化转向全球文化,分散时空文化转向同步时空文化,稳态文化转向动态文化、权威文化转向多元文化,精英文化转向大众文化,纵向继承文化转向纵向加横向或断代继承文化、分析文化转向综合文化,自信文化转向自省文化,重物质文化转向重精神文化一共十大特征,这分析归纳或许偏于求全,有过于繁杂提炼不够的毛病,但气魄够大了,远超一般人的心胸和见识,值得我们重视。可惜的是他未来得及整理扩充、细化与符号化,写成文章以飨读者。天妒英才,疾病夺走了他的生命,也断送了他的这一特殊思考,奈何?这是一个留给我们去完成的课题,但愿有人能将它做好。
“艺术思潮如川流不息之浩瀚江河,勇往直前,艺术的创作唯有永不止息的创新,才能开创一代之风。而对每一艺术家来说,最重要的一个信念就是要持续坚持每一次创作都是新的出发——从这里出发。”建中先生对艺术,对人世,对生活生命是充满乐观昂扬的精神,从不灰心,从未泄气,这就为我们活着的人树立了一个良好榜样。“创新”、“出发”、“勇往直前”就是他留给我们的希望与教诲,我们的确只有不断努力,出发、行动,不断追求更高层次的东西,才能实现人生价值,才能活得精彩,获得满足。
【注释】
[1] 萨特:《文字生涯》第157页,人民文学出版社1988年8月出版。
[2] 同上,第144页。
[3] 同上,第206页。
(作者系云南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
责任编辑:杨 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