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沫若的《创造十年》*

2016-11-25 18:34山口慎一赵艺真潘世圣校译
郭沫若学刊 2016年1期
关键词:郭先生宗白华昭和

山口慎一 著 赵艺真 译 潘世圣 校译



郭沫若的《创造十年》*

山口慎一著赵艺真译潘世圣校译

*本文为2015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回忆郭沫若作品收集整理与研究”(项目编号:15AZW011)的阶段性成果。

在《书香》第17号(昭和5年8月)上,我曾用“大内隆雄”的笔名发表了《与郭沫若的谈话》一文。在文章结尾处我说,“今后我们也将常常看到郭先生在‘年轻的中国’的活跃”。现在把手《创造十年》一书,我为两年前未曾妄言而感到欣慰。郭沫若在中国古代社会研究方面的工作也有进展,但仅从文学方面来看,我们也可以通过这本《创造十年》窥见郭先生那旺盛不衰的创作活力。

《创造十年》由上海现代书局出版,四六版横排印刷,共272页,定价9角。这是译本关于创造社前期活动的回忆录,创造社曾是中国近代文学运动史上一个十分重要的流派。在《创造十年·发端》中,郭先生说写这本自传旨在抗议鲁迅1931年在上海的演讲(这部分多有嘲讽和影射,对此我们兴趣不大)。

本书正文的开头写道“一九一八年夏天,我由日本的第六高等学校毕业,升入九州帝国大学,由冈山来到福冈”,同年5月,因为反对“中日军事协约”,留日学生们发起掀起了集体罢课运动。那时他已经有了夫人(日本人)和长子和孙(应为“和夫”之误——译者)。这一时期他与从五高毕业的张资平重逢,商讨筹办文学杂志,随后成仿吾等人也参与进来。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他向上海《时事新报》副刊《学灯》投寄了前一年作于冈山的诗稿《死的诱惑》、《新月与白云》和《离别》等。通过时任《学灯》编辑的宗白华的介绍,郭沫若认识了田寿昌(田汉)。1920年,田汉到福冈访问过郭沫若(田汉曾给我看过他们摄于太宰府的纪念照片)。而汇集宗白华、田汉和郭沫若三人的通信集《三叶集》,便是他们这一时期相识交往的产物。

1921年,郭沫若只身回沪。书中记述了郭沫若与成仿吾游西湖时,用日语说“unschoen dane”(德语。当时日本学生所用隐语,意为“不漂亮”。参见郭沫若《创造十年》——译者)等趣闻。他巡访各地朋友,于三个月后回到日本,7月再次返沪。1922年5月,《创造》季刊第一期出版,1923年3月郭沫若大学毕业。

以上是我从书中摘录的要点。这些回忆,涉及到在漫长岁月中他和家人的生活状态、中国文化运动的形势以及活跃分子、他在文学上的工作等几个方面。这些回忆以个人视角出发,难免有片面性,但也真切诚实地记录了当时的情况。为研究中国新文化提供了珍贵史料。如今,他所记述的那一时期虽已成为过去,但关心文艺和文化的人们仍可以通过郭沫若的这些资料了解当时的情形。

郭沫若自己在附记说是创造十年,但其实并没有全部记述,仅涉及到创造社的前期情况。他说自己“计划用最短时间记录出版创造社的后期情况”,既然如此,我们便可期待了。

说到中文“老婆”这个词,日本人大多会按照字面理解成“老太婆”,其实这是对心爱的人使用的一种充满爱情的爱称。在此,我衷心祝愿郭沫若称之为“老婆”的郭夫人和孩子们的安康,并结束这篇小文(12月4日执笔)。

——昭和8年1月8日大阪《朝日新闻》刊登了佐藤贞次《以著作而获西园寺公望的知遇之恩——苦闷·晴耕雨读·亡命的中国革命诗人》一文,介绍了郭沫若在千叶县的近况及其著述的一些轶闻。(加加里追记)

原载东京《书香》第46号,昭和8年(1933)1 月10发行,第536页。

(责任编辑:廖久明)

译者简介:赵艺真,华东师范大学日语系硕士研究生。 校潘世圣,华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日语系主任、教授,日本九州大学文学博士。

收稿日期:2015-12-28

猜你喜欢
郭先生宗白华昭和
该干什么干什么
小小骑士穿过星球
“疫情使我们更加亲近”
父亲9年20万字记录孩子成长
昭和天皇曾计划公开“反省”二战
“你真美呀,请停留一下!”
试论宗白华《美学散步》中对古希腊的中庸精神的阐释
论宗白华的艺术意境观
西郭先生和狼
藤泽秀行回忆录(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