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延
“医生,我胃胀、恶心好久了,还老是吐痰,刚吐完,就觉得喉咙里又有痰要涌出来。难道身体里装了一个制造痰的机器?在路边走着,在商业中心逛着,时时刻刻要留意痰盂和垃圾桶在哪里,您说烦不烦?”
身体里面有制造痰的机器?
李萍是个42岁的家庭主妇,过着相夫教子的平静生活,体形有点发福。“看了很多医生,吃点药吧好一些,但老是反反复复。胃口不行,吃一点东西、喝一点水就胃胀,像有个气囊在肚子里;痰很多,白色的稀痰,吐都吐不完。”李萍一再强调她有胃胀、痰多。
“做过检查吗?”我问。
“我做过胃镜,结果说是慢性浅表性胃炎,问题不大;还拍过胸片,说心肺没什么问题。”这样一来,就可排除肺的器质性病变问题。我问了问她的具体情况。
都说能吃能睡是福气,李萍是个有福气的人,她还特别喜欢肥腻、鲜香的食物,品味偏重,爱吃酸甜之物。这几年她胃不好,饮食上克制多了。她也不是胃痛,光是闷胀。触诊腹部的时候,她也没有疼痛的表示。
但李萍大便比较黏,有时候夹有黏糊糊、像痰一样的东西,还时常头晕、疲倦,这是典型的痰湿内盛表现。她偶尔咳嗽一两声,都能让人听见她喉间的痰鸣声。结合李萍的腻苔、滑脉,我下了“痞满”的诊断。
药方如下:中药方剂二陈汤加减,法半夏、茯苓、白术各15克,橘红、川朴、苍术、藿香、春砂仁(后下)各10克,炙甘草、乌梅各5克,生姜3片。共7剂。每日1剂,水煎服。
肚子里装了气囊
“这个病,节制饮食很重要。你喜欢品味重的食物,以后就要少吃一点。饮食以清淡为主,忌肥腻、生冷食物,饭后适当散步,对你的病有好处。”我一边递处方,一边跟李萍说。李萍连声答应,看了看处方,问道:“医生,这诊断——痞满是什么意思啊?”难怪她有疑问。对中医来说这个诊断很多见,但患者对这个词语却很生癖。“痞满是中医病名,主要指患者自己觉得上腹部胀满不适。”
我接着说,“就像你一样,感觉像有什么堵塞在上腹部,但实际上,医生在检查患者腹部也不引起疼痛。这个病以患者自觉症状为主,不一定有器质性的病变,正常人吃了一些不消化的食物,胃部饱胀不适,也可以诊断为痞满。”
“哦,西医说慢性浅表性胃炎,中医就叫痞满,是吧?”李萍问道。
“不全对。像慢性胃炎,包括浅表性胃炎和萎缩性胃炎在内,甚至功能性消化不良、胃下垂等消化内科疾病,只要症状以上腹部胀满为主,就可以认为是痞满。”
治痰通用之方——二陈汤
“那……这二陈汤,有什么来历吗?为什么叫‘二陈?”李萍小心翼翼地问道。如今医院门诊量很大,医生通常忙得不可开交,弄得患者有疑问也不敢大大方方提出来。
我笑了笑,说:“这方子出自宋代的《太平惠民和剂局方》,这是宋朝政府下令编写的一本处方集,有点像现在官方公布的治疗方案。我们常简称它为《局方》,里面有很多实用、有效、流传千古的名方,二陈汤就是其中之一。
据《局方》记载:“二陈汤治痰饮为患,或呕吐恶心,或头眩心悸,或中脘不快,或发为寒热,或因食生冷,脾胃不和。”《医方集解》则称为“治痰通用之方”。
可见,二陈汤与痰的关系,用夙敌来形容也不为过。“为何方名叫‘二陈汤呢?“我向李萍解释,“这是因为方中两味主药——半夏、橘红,以陈久为贵,越陈、越久,越不怕药性太燥、太散,所以得了‘二陈 名字。”
橘红=陈皮?
“原来‘二陈是这个意思。橘红也叫陈皮,对不对?我平时煲汤,下点陈皮当作料,您看行吗?”看来李萍对中药、养生还是有些认识的,提的问题也很有意思,但她把橘红和陈皮的概念搞混了。
我给的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应该说,橘红与陈皮都来源于植物橘,也就是我们吃的橘子的皮。但二者加工不同,陈皮和橘皮可不是一回事。”
陈皮是成熟的橘皮经晒干或晾干制成的,一般放至隔年后才可以使用,所以叫“陈”皮。陈皮有理气调中、燥湿化痰的功效,对脾胃气滞所引起的消化不良、脘腹胀痛,以及痰湿所致的咳喘等有较好的疗效。橘红可以说是陈皮的一部分,它是新鲜的橘红去掉内部白色部分后,再晒干而制成的。
因为只剩下红色部分,所以称为橘红。这两种药的性味功效非常类似,陈皮偏于入脾经,健脾和胃较好;橘红偏于入肺经,止咳化痰更佳,且橘红的性质更为温燥。
“平时煲汤,在汤里放少量陈皮对你来说是很合适的。不仅可以改善味道,还可以缓解胃脘部胀满不适。但要注意,不要用鲜橘皮来代替陈皮。鲜橘皮不具备陈皮的药用价值,一是不够陈久,二是鲜橘皮表面可能有农药和保鲜剂污染。”我总结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