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支持下的翻转课堂在项目化课程中的教学模式研究

2016-11-24 14:34刘琼琼游专史品佳
价值工程 2016年30期
关键词:翻转课堂微课教学模式

刘琼琼++游专++史品佳

摘要: 翻转课堂作为信息化背景下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高职院校都在积极探索符合自身特点的教学范式。本文以《汽车底盘拆装与调整》课程为例,进行谱系梳理和节点切割,将微课元素融入进来,进行内容分析、教学设计、资源整合等系统研究,由此开发和建构基于微课的课程资源库;同时结合教学实践,构建了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并展望整门课程全面实施翻转课堂新模式的关键点。

Abstract: The flipped classroom is a new type of teaching mode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information, higher vocational schools are actively exploring the teaching model which is in line with their own characteristics. This paper takes the course of the course of Automotive Chassis Assembly and Adjustment as the example to arrange systems and cut nodes, it uses micro lesson elements to carry out the research of content analysis, teaching design and resource integration to develop and construct the curriculum resource database based on the micro lesson. At the same time, combined with the teaching practice, the teaching mode of flipped classroom based on the micro lesson is constructed. The key points of the new mode of implementing the flipped classroom for the whole course are explored.

关键词: 微课;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Key words: micro lesson;flipped classroom;teaching model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6)30-0202-03

0 引言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指出: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的战略部署,切实推进职业教育广泛、深入和有效应用信息化技术,不断提升职业教育能力、数字校园水平和人才信息素养,全面加强信息化技术支撑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能力,以先进教育技术改造传统教育教学,以信息化促进职业教育现代化。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促使了新型混合学习模式不断涌现,其中,翻转课堂模式是这一时期新型混合学习模式的代表。翻转课堂是通过课前知识传授和课堂知识内化时间的颠倒安排,实现了在线学习与传统课堂的高度融合,不仅突破了以往混合学习的局限,使其混合程度达到更高层次,还提高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传统教学的不足。

国内外关于翻转课堂的教学案例研究很多,学者结合不同学科的教学实际、教学理念和支撑软件等开展了教学实践,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个性化学习以及师生互动。王长江(2012)提出了有效实施“颠倒教室”的步骤,展示了“颠倒教室”的成功案例。李燕(2012)为电子书包支撑下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提出实施指南:在课前的知识学习、课内的知识创新、课后的知识提升阶段,电子书包能够引发翻转课堂教学流程的深刻变革。张金嘉(2012)深刻剖析了基于游戏化学习理念的翻转课堂教学实践案例。焦玉海(2012)主要从Moodle平台的视频文件、“测验”以及“互动评价”方面对翻转课堂的实践应用做出总结。也有学者对实践效果进行了分析,提出翻转方法的缺陷,可见,教育者们一直在实验探索和创新。

对于如何开展翻转课堂,尚没有一个完善的实施模式可参照,因此翻转课堂学习活动模式的提出,应该是需要深入研究的课题。本文以《汽车底盘拆装与调整》课程为例,通过建设课程资源,优化教学设计,探索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

1 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设计

1.1 实施方案

通过查阅大量资料,根据实际的教学情况和学生的学习反馈,《汽车底盘拆装与调整》课程组进过认真的讨论,制定了一套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实施方案,如图1所示。

1.2 学情分析

目前,高职院校招生形式的多样化,学生在学习态度、学习能力、社会认知等方面存在差异性,导致对课程基础理论、知识点及实践操作的掌握和运用的学习效果差别显著。通过传统教学以及调研显示,学生经过图片+视频+讲解的方式,对知识点的理解是最快最有效的方法。但是由于个体差异性,并不能保证每个同学都能达到教学效果。翻转课堂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活动,学生自己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通过自主探究、协作学习来完成学习任务,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反复利用教师提供的教学资料来理解、吸收某个知识点。同时,心理学研究表明,成人注意力的广度是10分钟,超过10分钟人的注意力就会减弱。所以结合高职教育教与学的特点,选择以10min左右的微课作为翻转课堂的主要学习途径,开发具有针对性的个性化学习素材,追求教学效益的最大化。

1.3 课程分析

《汽车底盘拆装与调整》是一门汽车相关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共90学时,主要立足于面向"汽车后市场"人才培养的目标。通过汽车底盘传动系、行驶系、转向系和制动系四大系统总成、机构的拆装和调整的工作过程,使学生掌握汽车底盘构造和原理,并熟悉专用拆装工具的使用,熟练掌握总成、机构的拆装和调整工艺,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

“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必然要重构学生学习过程。“信息传递”是在课前进行的;“吸收内化”是在课堂上通过互动来完成的。教师能提前了解学生的学习困难,在课堂上给予有效的辅导,同学之间的相互交流更有助于促进学生知识的吸收内化过程。如果达到“信息传递”的理想效果,就必须将教师的上课资源转化为学生容易理解的学习资源,由此可见,对于整门课程实施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就要对将课程进行谱系梳理和节点切割,以此作为本课程开发的切入点,将微课元素融入进来,对这些节点进行内容分析、教学设计、资源整合等系统研究,并形成固化成果,由此开发和建构基于微课的课程资源库。表1为《汽车底盘拆装与调整》翻转课堂教学资源碎片化设计结构表。

1.4 构建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根据翻转课堂的特征和设计原则,在借鉴国内外“翻转课堂”的实际应用案例后,基于设计思想不断改进和完善应用模式,形成图2实际课堂需求的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应用模式。

该教学模式主要分为课程开发、E-学习、课堂活动、学习测评、提炼升华,五个步骤,在这五个因素中,课程开发是非常重要的部分,只有丰富且不枯燥的学习资源,学生才会有兴趣去接触去学习。这一部分课程组已经按照前期构建的课程碎片化结构表,建设完成,而且在不断的完善。高职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不高,所以先行学习需要教师利用任务驱动的方法,先布置任务单促使学生利用各种学习资源来完成,制作的微课、视频、动画需要设置防拖拽、观看及格率等功能,这一部分的自主学习教师可以采用加分、分发小奖品等方法来激励他们的学习。课堂活动中,主要是针对任务单中的问题进行解答,对于高职学生的课堂活动,教师暂时还做不到真正从课堂中解放出来,对于工作原理以及检修等难点内容,还要进行进一步讲解。学习测评主要是通过实践操作、理论测试等方法进行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提炼升华部分统计并分析考核结果,针对通过率低的知识点重新讲解,巩固学习效果。学生的学习、交流、测试、反馈均可在学校提供的网上课程平台来完成。

2 总结

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将使学生的主体地位被充分体现;带来课程资源的变化,提高网络资源的丰富性和共享性。这种教学模式,仅仅通过一个学习任务或一个教学单元的试验,并不能全面地反映出该教学模式的利弊。所以本课程将在下学期全面的开展翻转课堂的教学实施,学习效果也将进行实时跟踪,也将在翻转课堂教学过程中如何合理分配课堂时间和学习内容比重,师生角色如何转变,进行实践的学习活动分别采用何种教学方式、运用什么技术手段、课程结构如何安排、情境怎样设置如何设计和实施等方面进行总结,全面构建全新的、符合汽车类专业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型。

参考文献:

[1]刘锐,王海燕.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设计和实践[J].现代教育技术,2014(5):26-32.

[2]刘玉娟.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在高职院校的运用探讨—以《审计实务》教学为例[J].职教论坛,2015(4):29-32.

[3]董跃进.高职院校实施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教学流程再造与关键因素分析[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5(10):40-43.

[4]吴颖,沈晶.微课—翻转课堂在高职院校信息化教学中的实证比较研究——以《网店视觉设计》项目课程为例[J].职教论坛,2016(17):71-74.

猜你喜欢
翻转课堂微课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翻转课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
与“微课”的首次亲密接触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