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传统媒体不再是主流媒体

2016-11-24 07:01
视听界(广播电视技术) 2016年3期
关键词:影响力传统媒体受众

当传统媒体不再是主流媒体

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在影响力比拼方面,总体上说,差不多经历了从小觑到艳羡再到自怨自艾的心路历程。然而,仍有一些传统媒体人,不管是因为留恋、坚守还是自信,对于行业的未来依然充满乐观的情绪。

但历史总是无情的,市场调查公司eMarketer最近发布的传媒市场预测显示,虽然考虑到中国农村广大地区的受众因为网络普及程度的原因,仍然以电视作为主要的信息接受渠道,整体而言,到2016年,中国受众在新媒体的接触时间上已经超过了传统媒体。具体而言,中国成年人平均每天花费3小时5分钟使用网络媒体,占每日媒体接触时间的50.6%。这样的现实正从另一个维度清晰地告知所有传媒人:传媒格局变换的浪潮已经穿越令人惊讶的断崖,进入平缓而开阔的境地,新媒体已经走入舞台的中心了。也许,传统媒体人是时候严肃地思考这样的问题了:当传统媒体不再是主流媒体,媒体人会是怎样的存在?

关于主流媒体,实际上并没有一个权威且清晰的定义,但是,可以肯定的是,主流媒体一定是对主流人群或社会公众的主体部分具有强势影响力的媒体。而这种影响力的一个重要衡量指标就是受众的媒体接触时间和情感卷入度。有人说,虽然现在受众的新媒体接触时长已经超过了传统媒体,但是,新媒体平台上碎片化信息过多,能够对受众社会认知和价值判断产生实质性影响的内容非常稀缺,因此,现在说新媒体已经是主流媒体还为时尚早。这一点应该是实情,然而,信息和意见的交换市场与商品市场具有相似性,当市场集聚起足够人气的时候,商品的分层和市场规则的形成是必然的结果,也就是说,在市场形成期靠浑水摸鱼的方式获得超额利润的时间不可能太久,交易双方和监管者都有动力对市场进行规范。新媒体平台野蛮生长的时代正在成为历史,传统媒体资源在不断向新媒体平台转移,监管部门正在出台并不断升级相关的管理规制,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中央媒体时所说的“各级党报党刊、电台电视台要讲导向,都市类报刊、新媒体也要讲导向”,就是中央高层对于新媒体制度规范的方向性要求。

现在,随着新媒体市场的逐渐成熟,政府规制的逐渐到位,受众需求的逐渐清晰,能够提供全方位超越传统媒体内容产品的新媒体机构一定会出现。只是这样的机构会是怎样的出身,现在还不能断言。但是,看看现在已经初展气象的新媒体平台“今日头条”,还有传统媒体人运作的诸如“澎湃”“侠客岛”之类的客户端,我们可以预言,能够赢得市场优势的机构一定具有这样的特征,它们继承了传统媒体的优质基因,同时还嫁接了新媒体的全新品质。这也是中央高层所说的,通过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而形成的具有强大社会影响力、舆论引导力和内容传播力的新型媒体机构。这样的机构可能是传统媒体转型涅槃后的新型媒体,也可能是承接了传统媒体优秀资源的新媒体平台。

事实上,中外传媒业界都已经有人对新型媒体机构究竟是什么样子做出探讨。当一位美国研究者将Platform(平台商)和Publisher(出版商)两个字合成Platisher(平台型媒体)这个新词的时候,中国的媒体(包括一些强势的传统媒体和风头正劲的新媒体平台)也开始意识到全新传媒生态下影响力转移的现实,并开始切实的新媒体布局行动。因此,虽然从受众接触时间和媒体辐射力的角度看,传统媒体的传统优势正在为新媒体所颠覆,但是,传统媒体的内容穿透力正在新媒体平台上得以延展。而一些新媒体传播平台也在通过人才引进、项目合作、资本联姻等方式汲取传统媒体的优质元素,优化自身的内容生产能力。

因此,我们的判断是,当传统媒体不再是主流媒体,传统媒体的物质形态会渐趋“文物化”,但善于学习并创造性转化的传统媒体人一定会在全新的传媒平台上“一变又成绝活”。

戴元初,传媒经济学博士,环球时报舆情调查中心常务副主任。有槛外人情怀,行槛内人事业;爱听传媒江湖潮涨潮落,乐观品牌赛场云起云消。

猜你喜欢
影响力传统媒体受众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天才影响力
关于传统媒体能否打造“名公号”的思考
传统媒体为什么要包装自己的“网红”
黄艳:最深远的影响力
传统媒体在新形势下如何实现突围
五问传统媒体:你以为熬过寒冬就是春天吗?
用心感动受众
媒体叙事需要受众认同
电视节目如何做才能更好地吸引受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