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保留灌肠治疗盆腔炎性疾病采取改良体位对保留时间的观察

2016-11-24 00:51
实用妇科内分泌杂志(电子版) 2016年17期
关键词:侧卧位性疾病盆腔炎

魏 虹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妇科,北京 100700)

中药保留灌肠治疗盆腔炎性疾病采取改良体位对保留时间的观察

魏 虹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妇科,北京 100700)

目的 探讨中药保留灌肠治疗盆腔炎性疾病采取改良体位对保留时间的观察。方法 选择我院收治的盆腔炎性疾病患者24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120例。试验组灌肠后采取改良体位(平卧位头低臀高,床与臀部>60°),对照组采取传统体位—右侧卧位,观察周期为10天,经期停用,比较不同的体位对保留时间的影响。结果 试验组灌肠后采取的体位在肠内保留时间明显长于传统体位保留的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保留时间<1 h8例,1~4 h45例,>4 h67例。结论 在我科开展改良体位对中药保留灌肠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在肠内保留时间的观察,提高了治疗效果,减轻患者身心痛苦及经济负担,改善妇女的生活质量。

中药保留灌肠;盆腔炎性疾病;体位;保留时间

中药保留灌肠是近年来常用于治疗盆腔炎性疾病的护理技术之一,近年来不断有研究证明,该方法治疗盆腔炎性疾病的疗效不断得到肯定,且在我科对盆腔炎性疾病的患者有很好的治疗效果。传统灌肠后体位患者常有便意,并很快将药液排除,达不到应有的效果,我科室改变过去传统右侧卧位,采取平卧位头低臀高,(即将枕头垫于患者臀下,枕头高度应为一成人拳头高),此高度能保持大腿与臀部的角度,保持床与臀部>60°,达到了延长在肠内保留时间的目的。本研究选择我科室收治的盆腔炎性疾病的患者240例行灌肠后采取的改良体位法,取得良好效果,现就灌肠后保留时间的影响进行分析,并对延长保留的时间,提高治疗效果提供依据,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1月~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盆腔炎性疾病患者24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20例。年龄21~44岁,平均年龄32.5岁,病程2~4年,两组患者在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两组病人均使用相同的灌肠液,我院自制药:化瘀宁坤液100 mL保留灌肠,1次/晚,于每晚9~10点患者睡前床边给予,均采用一次性灌肠袋,灌肠前病人须排空大小便,嘱其休息20 min左右,这样有利于患者的体力恢复及肠道的充分休息,安排患者静卧床上,等待灌肠。灌肠前为了使其能积极配合护士操作,先让护士向患者介绍灌肠的目的,以及药物的作用和应该注意的事项、操作的方法。灌肠期间,嘱患者进食高蛋白,高维生素,营养丰富,易于消化的软食,多喝蜂蜜水,多食新鲜水果,蔬菜以润肠通便,忌辛辣,刺激食物,免糖,免奶饮食以防腹胀。灌肠期间,患者排便次数会增多,因注意观察肛门及周围皮肤的情况,嘱其排便后用清水清洗肛门。

试验组:将化瘀宁坤液灌肠液加温至39~41℃,药液温度应适宜,温度过高会损伤肠粘膜,影响药液在肠道吸收,过低会使肠管收缩,腹痛加剧,同样不利于吸收。用屏风遮挡,将一次性中单铺于患者臀下,协助患者取左侧卧位,使臀部移近床沿,双腿屈曲,放松,暴露肛门,勿过度暴露,注意保护病人隐私,避免着凉。选用一次性灌肠器,将灌肠液倒入一次性灌肠袋中,将灌肠袋挂在输液架上,排气,用包装袋中自带的软皂液润滑肛管前端,分开臀部,缓慢插入肛门30 cm。药物流入速度要适宜,压力要低,液面距离肛门不得超过30 cm,当灌肠液注入完毕后,缓慢拔出肛管,用卫生纸轻压肛门,协助患者采取平卧头低脚高,即将枕头垫于患者臀下,尽量保留足够长的时间。然后记录灌肠后第一次排便时间,就是药物在肠道内保留的时间。记录时间以小时为单位。

对照组:对照组与试验组相同,灌肠方法亦相同,灌肠时协助患者患者取左侧卧位,灌肠后采取传统体位即右侧卧位,尽量保留足够长的时间。

1.3 疗效判断标准

灌肠后肠内保留时间判断:(1)<1 h(2)1~4 h(3)>4 h。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2.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两组患者灌肠后肠内保留时间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灌肠后肠内保留时间比较

3 讨 论

盆腔炎性疾病是指女性内生殖器官及周围结缔组织、盆腔腹膜的慢性炎症[1]。表现为下腹部坠痛,腰骶部疼痛,痛经等疼痛症状,在经期前后或劳累后有加重的现象,久病后会使患者出现精神不振,失眠,烦躁等,对患者生存质量造成不利的影响[2],发病率高达40%[3]。研究证明,中药保留灌肠治疗盆腔炎性疾病的有效率可达90%[4-5]。中药保留灌肠治疗盆腔炎是通过药液透过直肠粘膜而被吸收。直肠给药有以下优点:(1)比口服吸收快。(2)药物温热产生的物理效应可以促进盆腔血液循环,有利于炎性渗出的吸收。(3)避免了胃肠酸碱或酶对胃的刺激。(4)通过直肠粘膜的吸收,使盆腔局部药物浓度较高。灌肠液在肠道内存留的时间长短,直接影响治疗效果。本观察组采取的改良体位对保留时间的影响效果优于对照组。总而言之,本研究结果表明,灌肠后采取改良体位比传统的体位更能在肠道内保留的时间延长。中药保留灌肠配合精心的专业护理,会使患者接受更彻底,能积极配合治疗,感觉舒适,保持乐观情绪,更有利于患者疾病的康复,使患者的生存质量更高。

[1] 李文红.刘 慧.中药保留灌肠配合热敷治疗慢性盆腔炎80例[J].云南中医药中药杂志,2011,32(5):98.

[2] 朱莉莉.慢性盆腔炎的中西医结合治疗[J].光明中医,2013,28(10):2132-2133.

[3] 范丽英.中药灌肠剂微波理疗综合治疗慢性盆腔炎80例[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14(5):965.

[4] 谢 军.中药保留灌肠在慢性盆腔炎中的应用[J].时珍国医国药,2014,18(6):1483-1484.

[5] 刘艳霞.郭志强.应用化瘀宁坤液治疗慢性盆腔炎经验[N].中国医药学报,2013,18(11):692-693.

本文编辑:鲁守琴

R271

B

ISSN.2095-8803.2016.17.077.02

猜你喜欢
侧卧位性疾病盆腔炎
防跌倒,警惕认知障碍性疾病
侧卧位和俯卧位经皮肾镜碎石术治疗肾结石的效果及安全性比较研究
对虾常见环境性疾病的防治
猪常见呕吐性疾病的临床表现、药物治疗和预防措施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疗效观察
菊花枕改善血压失眠
头高侧卧位护理在新生儿胃食管反流中的应用效果
机械通气患者大于80°侧卧位的通气效果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3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48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