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科肿瘤手术患者化疗后淋巴囊肿感染预防及治疗

2016-11-24 00:51韦昕芳
实用妇科内分泌杂志(电子版) 2016年17期
关键词:淋巴感染率囊肿

韦昕芳

(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河南 洛阳 471000)

妇科肿瘤手术患者化疗后淋巴囊肿感染预防及治疗

韦昕芳

(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河南 洛阳 471000)

目的 探讨妇科肿瘤手术患者化疗后淋巴囊肿感染预防及治疗,以提升患者预后效果。方法 选择2015年6月~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妇科肿瘤术后化疗患者76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所有患者均行盆腔淋巴结节切除术,均接受TP化疗方案,术后接受常规抗感染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接受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淋巴囊肿感染率以及治疗效果。结果 与对照组46.67%的淋巴囊肿感染率相比,观察组12.5%的感染率较低,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发热时间、ANC>1.5×109/L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为降低妇科肿瘤手术患者化疗后淋巴囊肿感染率,提升患者的预后效果,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联合CSF治疗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妇科肿瘤手术;化疗;淋巴囊肿感染;预防及治疗

妇科肿瘤患者在术后进行化疗是提升治疗效果的一种有效方法,但通常情况下化疗药物在杀灭癌细胞的同时还会对机体的骨髓造血功能产生一定的抑制,从而减少患者体内白细胞含量,导致患者出现全身性免疫功能低下症状,不仅会对化疗的正常进行造成一定的影响,还会增加患者出现淋巴囊肿感染的几率,进而影响到病情的恢复[1]。因此采取积极有效的预防淋巴囊肿的形成和感染的控制手段是很有必要的。本研究选择了妇科肿瘤术后化疗患者76例进行分组预防感染治疗,效果良好,现做以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5年6月~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妇科肿瘤术后化疗患者76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年龄34~71岁,平均年龄(46.3±2.5)岁;34例为卵巢癌,27例为子宫内膜癌,15例为子宫颈癌。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宫颈癌患者先接受的手术为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完成后需行广泛全子宫切除术;子宫内膜癌患者和卵巢癌患者先接受广泛全子宫切除术,完成后再接受盆腔淋巴结清扫手术。两组患者均在完成手术7 d后应用TP化疗方案进行连续7个周期的化疗,每个周期21 d。对照组患者单纯接受常规替硝唑抗菌药物静脉注射抗感染治疗,0.8 g/次,1d/次,连续用药6 d;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应用G-CSF治疗,连续用药6 d。记录并计算完成3次化疗后两组患者的淋巴囊肿发生率。

1.3 评判标准

记录并对比两组患者的淋巴囊肿发生率、淋巴囊肿感染率、发热时间以及NC>1.5×109/L时间。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6.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观察组淋巴囊肿发生率为42.11%,对照组为39.47%,差异不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46.67%的淋巴囊肿感染率相比,观察组12.5%的感染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发热时间、ANC>1.5×109/L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淋巴囊肿感染率和治疗效果对比

3 讨 论

由于妇科肿瘤患者在化疗后中性粒细胞有明显的减少甚至缺失,因此属于易感染人群。淋巴囊肿是妇科肿瘤患者行盆腔淋巴清扫术后的一种发病率较高的常见并发症。医学上认为手术破坏了患者淋巴管的完整性,进而使其淋巴液大量外流,再加上患者出现了淋巴回流障碍和淋巴循环紊乱,导致患者的大量外流的淋巴液滞留在盆腔内,术后形成腹膜后死腔而产生淋巴囊肿[2]。通常情况下淋巴液可将小型囊肿自行吸收,但感染性的淋巴囊肿或者较大的囊肿会使患者产生多种并发症,加大了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的几率,对患者的手术恢复造成了极大地影响[3]。

革兰阴性菌是医院感染的主要细菌类型,在应用抗生素治疗时应严格按照“联合、规律、足量、全程”的原则进行,若在用药后患者病情有所好转,则应注意药物用量和疗程,避免体内生成抗药菌。抗生素治疗一周后可联合氟康唑等防治性抗真菌治疗[4]。化疗不仅会损害到机体的免疫功能,还会使患者的白细胞产生异常,进而损害到患者的骨髓造血功能,最终导致体内的血红蛋白和ANC下降,增加患者医院感染的几率。因此在治疗时提升患者体内的血红蛋白和ANC水平可有效避免医院感染的危险性。

与对照组46.67%的淋巴囊肿感染率相比,观察组12.5%的感染率较低,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发热时间、ANC>1.5×109/L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在常规抗感染治疗的基础上联合G-CSF可有效提升治疗效率,且显著减少或者避免医院感染。

综上所述,为降低妇科肿瘤手术患者化疗后淋巴囊肿感染率,提升患者的预后效果,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联合CSF治疗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1] 谢英华,郭晓红.李秀玲,沈 靖,张云平.妇科恶性肿瘤切除术化疗后淋巴囊肿感染的临床诊治[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5,14(08):1884-1886.

[2] 郭 敏,朱 波,沈晓露,黄凌霄,叶 琳,叶天真.妇科恶性肿瘤术后化疗后淋巴囊肿并发感染25例临床分析[J].中华全科医学,2015,23(07):1051-1053+1118.

[3] 邹 珺.妇科患者恶性肿瘤切除术化疗后淋巴囊肿感染的临床治疗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6,17(09):161.

[4] 张 珍,高 慧.妇科恶性肿瘤术后化疗后淋巴囊肿并发感染及治疗分析[J].中外妇儿健康,2011,08(02):2-3.

本文编辑:鲁守琴

R737.3

B

ISSN.2095-8803.2016.17.031.02

猜你喜欢
淋巴感染率囊肿
英国:55岁以上更易染疫
综合护理淋巴消肿疗法在降低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发生率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哪些表现提示我们得了巧克力囊肿
会厌囊肿术后并发会厌部分缺损1 例
综合性护理干预在降低新生儿机械通气感染率的效果分析
横卧哑铃形Rathke囊肿1例
BED-CEIA方法估算2013年河南省高危人群的HIV-1新发感染率
骨内腱鞘囊肿的MRI诊断
豚鼠、大鼠和小鼠内淋巴囊组织学的差异
采取综合干预措施可降低口腔癌患者术后下呼吸道感染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