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度背景下“财务独董”的公司治理作用之研究框架

2016-11-24 09:08涂建明
武陵学刊 2016年2期
关键词:盈余胜任董事

涂建明

(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江苏南京 210096)

中国制度背景下“财务独董”的公司治理作用之研究框架

涂建明

(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江苏南京 210096)

在中国资本市场的制度建设中,独立董事制度和审计委员会制度承载着提升上市公司质量的艰巨使命,而“财务独董”是这两项治理制度中的关键角色,其公司治理使命为监督和保障公司的财务信息质量。研究表明,有别于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制度环境,在中国较为特殊的制度背景下,“财务独董”在独立性和专业胜任能力上的实质性差异而非形式差异,决定着“财务独董”履行监督职责的有效性,并成为实现投资者利益保护的关键环节。以这一理论为基础,基于社会关系网络和专业胜任能力理论,构建一个“财务独董”发挥公司治理作用的研究框架,对启发研究者开展相关研究,系统地分析和检验中国制度背景下“财务独董”的实际贡献与履职局限,具有重要意义。

“财务独董”;财务信息质量;公司治理

一、研究背景

自2001年发布《关于在上市公司建立独立董事制度的指导意见》以来,经过近15年的公司治理改革,我国逐步建立健全了上市公司的独立董事制度。但是,独立董事的监督效率问题一直困扰着监管层和学术界。在董事会的内部分工中,审计委员会集中了董事会的监督职能,在审计委员会任职的独立董事中,具有财务专长(Financial Expertise)的财务专家(Financial Expert)(以下称“财务独董”)具有非常特殊和重要的作用,其兼具独立性和专业胜任能力。“财务独董”在公司治理中的关键作用体现在:提高公司的财务信息质量、降低企业内部风险和保护中小投资者的利益,各国的监管层对其寄予了厚望。在安然等多起公司财务丑闻曝光之后,美国推出的萨班斯法案强调了审计委员会与“财务独董”在控制公司财务报告违规风险上的作用,限定审计委员会成员须全部为独立董事,须保证至少一名“财务独董”。我国的公司治理规范也要求公司选聘至少一名“财务独董”。这些政策演进的背后,是资本市场的监管层对“财务独董”发挥公司治理积极作用的信赖和期望。

2004年以来,国外学术界比较持续地关注“财务独董”的公司治理作用,近些年来我国也有部分学者开始关注“财务独董”在公司治理中的理论与实践问题。公司出于什么样的动机选聘不同的“财务独董”,“财务独董”在监督能力上的差别如何影响董事会的监督绩效,均是公司治理背景下有价值的研究话题,这些问题也是监管层所关注的。但是,这些问题在我国还缺乏比较深入的研究成果,与我国近15年来发展独立董事制度和审计委员会制度的经验积累很不相称。由于现有的研究缺乏一个关于“财务独董”发挥公司治理作用的理论框架,研究显得较为零散,缺乏系统性。因此,笔者以我国资本市场背景下“财务独董”的选聘及其对审计委员会履行财务信息监督职责的影响为切入点,试图建立一个研究我国“财务独董”发挥公司治理作用的分析框架,以拓展和深化现有研究。

二、国内外研究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一)国内外研究的现状

国外的学术研究发现,能有效地发挥公司治理作用的审计委员会通常具备一定的特征,如独立性强、专业胜任能力强和积极性高,能有效抑制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降低公司财务报告违规的风险(Carcello&Neal,2000[1];Klein,2002[2];Xieetal.,2003[3];Krishnan&Lee,2009[4])。萨班斯法案施行后,国外研究开始较多地关注能为审计委员会有效履职提供关键贡献的角色,即兼有独立性与专业胜任能力的“财务独董”,这一趋势契合了有关监管法规在审计委员会人员构成上的规范要点。对此,国内也有部分研究开始探讨这一主题。

其一,“财务独董”对财务信息质量、审计质量和内部控制质量的监督作用明显。Abbott et al. (2004[5])指出,审计委员会至少具有一名“财务独董”,公司发生报表重述的可能性越小。Bedard et al. (2004[6])认为,审计委员会成员具有财务或公司治理方面的专长,公司进行激进盈余管理的可能性越低。Lee et al.(2004[7])的研究发现,审计委员会中“财务独董”的比例越高,越不可能发生审计师辞退的现象。Song et al.(2004[8])的研究指出,具有财务知识且比较活跃的董事对审计委员会提高财务报告的质量有显著的贡献。Bruynseels et al.(2014[9])研究认为,公司聘请的来自高管社会关系网络中的审计委员会成员,会负面地影响审计委员会的监督效果,产生更多的盈余管理。在国内的研究中,吴清华等(2006[10])、王兵(2007[11])、胡奕明等(2008[12])的研究验证了“财务独董”能提高公司的盈余质量。王跃堂等(2008[13])认为,董事会成员具有会计专业特长的独立董事的比例高可显著提高会计盈余的价值相关性。赵德武等(2008[14])、陈小林等(2010[15])认为,独董的财务专长对盈余稳健性具有相对正面的影响。

Krishnan(2005[16])和Zhangetal.(2007[17])研究指出,审计委员会中“财务独董”能起到抑制内部控制缺陷的作用。Hoitashetal.(2009[18])也认为,审计委员会是否聘请了财务专家与公司内部控制较高的质量密切相关。Gohetal.(2009[19])揭示了审计委员会成员的财务专长与内部控制缺陷的及时修正存在密切的关系。雷辉、刘婵妮(2014[20]),曲国霞等(2014[21])也揭示了某些董事会特征会影响公司的内部控制质量,其中,董事会聘请异地独董有助于提升公司的内部控制质量。

其二,“财务独董”之间的监督效率存在差异,且市场反应不同。研究发现,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的治理准则早期所界定的具有会计背景的“财务独董”,比非会计背景的“财务独董”更能提高公司的盈余质量,而且公司聘任具有会计背景的“财务独董”比其他类型的“财务独董”更受市场支持(Davidsonet al.,2004[22];Defondet al.,2005[23])。具有会计背景的“财务独董”在履行监督职能上更胜一筹,其所以获得市场的支持源于他们具备更高的监督潜能(Krishnan&Visvanathan,2008[24])。国内的研究中,王怀明等(2009[25])指出,“声誉资本”较高的“财务独董”更能发挥有效的监督作用。涂建明(2010[26])认为,会计“独董”因其职业背景不同,在履职上存在差异。曹阳、林树(2011[27])认为,“财务独董”类型及比例对于公司盈余管理行为和公司选择高质量审计行为具有差异性影响。

此外,部分文献还关注到公司选聘“财务独董”的动机,如Carcelloet al.(2006[28])认为,有些公司对聘用会计背景的“财务独董”比较消极,“财务独董”对企业绩效有影响(向锐,2008[29])。

(二)研究趋势与研究机会

现有的研究对“财务独董”在公司治理中的有效监督作用已有共识,但对影响监督效率的“财务独董”选聘问题的关注不多,是潜在的研究机会。一方面,我国的“财务独董”资源不够丰富,“财务独董”之间在独立性和专业胜任能力上有较大的差别(胡奕明等,2008[12];王跃堂等,2008[13]);另一方面,企业对“财务独董”的内在需求不足,选聘“财务独董”的动机主要是应付监管要求(涂建明,2012[30]),因而导致我国的“财务独董”市场不够完善。此外,我国资本市场还存在特殊的股权结构和政企关系问题。正是我国一些特殊的制度性因素,导致在“财务独董“的选聘上主要靠社会关系网络,如学缘、地缘、政缘、以及商缘等关系,没有形成公平公正的选聘机制(段海艳、仲伟周,2008[31];涂建明、李晓玉,2013[32])。与具有完善独董市场的美英等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制度背景为研究”财务独董“选聘问题提供了良好契机,并且可以触及“财务独董”选聘背后的关键性影响因素。

现有的研究认识到“财务独董”的差异会导致不同的监督效果,但是其研究有一定的局限性,亟待深化拓展。其一,“财务独董”特征的计量比较简单。文献中对“财务独董”的计量包括:区别不同的“财务独董”界定,如是否为会计背景的“财务独董”;区分是否聘请了“财务独董”;区分“财务独董”的职业背景差异,如来自实务界、理论界还是政府背景,以及“财务独董”的比例变量,这些变量只是简单地测量了“财务独董”监督能力的“有无”,而通过引入人力资源管理中胜任能力模型(McClelland,1973[33])、统计中的指数计量和上市公司丰富的公开信息,可以做到更细化地、更直接地测量“财务独董”的专业胜任能力以及总体监督能力;其二,未控制“财务独董”选聘的内生性问题。研究表明,独董聘请的内生性问题(叶康涛等,2007[34]),社会关系网络替代独董市场选拔“财务独董”(段海艳、仲伟周,2008[31];涂建明、李晓玉,2013[32]),会影响公司所聘财务独董的独立性,而其专业胜任能力水平的高低,会直接影响“财务独董”的监督效率。这意味着“财务独董”选聘的内生性问题,需要在研究“财务独董”的监督作用中加以控制。以上关键性改进,有助于拓展现有的“财务独董”研究。如果选取最能体现“财务独董”专业特长的财务信息质量监督为观察角度,依据关系网络理论和专业胜任能力模型,构造我国资本市场背景下多维度的“财务独董”监督计量指数,在控制选聘问题的条件下,检验“财务独董”监督财务信息质量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关键性的影响因素,则具有较大的研究潜力。

而且,研究“财务独董”的监督效率问题,对完善我国的公司治理制度、市场监管制度和提升上市公司的财务信息质量等具有现实意义。其一,通过分析我国制度背景下“财务独董”选聘的特点,可揭示我国“财务独董”选聘机制存在的问题和关键性的影响因素,加深对我国资本市场中独立董事选聘的理论基础和作用机制的认识,有针对性地提出细化“财务独董”的选聘条件和强化履职监管的政策建议,供监管层决策参考;其二,通过分析我国制度背景下公司所聘任的“财务独董”对财务信息质量的监督效果,可揭示“财务独董”监督财务信息质量存在的问题和关键性的影响因素,为证监会等监管机构科学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其三,可以深化独立董事与财务信息质量的研究,丰富公司治理和财务信息质量主题研究的学术文献。但是现有的研究,没有提出一个清晰的有说服力的研究逻辑,缺乏一个建立在该逻辑上的研究架构,因而,难以启发研究者深入挖掘中国制度背景下“财务独董”的选聘和监督问题,这是笔者本研究的出发点。

三、中国制度背景下“财务独董”发挥作用的研究架构

(一)研究架构的基本思路

笔者认为,通过对现有的“财务独董”研究做一个全新的设计,建立一个中国制度背景下发挥财务独董作用的研究架构,以深化已有的研究。其研究架构设计的基本思路包括:首先,需要建立“财务独董”选聘模型,以检验我国上市公司选聘“财务独董”存在的问题和关键性影响因素。在现有的政策规制下,公司选择“财务独董”的关键是与“财务独董”履职相关联的问题,因此,只有优先考虑“财务独董”选聘问题,才能合理地解释其履职中存在的局限。譬如,公司如果偏向选择那些与公司高管同“学缘”或者与公司有“地缘”关系的“财务独董”(雷辉、刘婵妮,2014[20];涂建明、沈双,2016[35]),其审计委员会的独立性就会受到侵蚀,其履职一定是低效率的。

其次,建立基于社会关系网络的“财务独董”有效监督的博弈模型,以揭示其监督失效的制度诱因。在现行制度规范下,公司在聘请“财务独董”上实际倾向于比较务实的选择,如通过降低实质上而非形式上的独立性和专业胜任能力来降低“财务独董”履职的效率,以实现公司盈余操控的目的。相反的选择也是存在的,公司借助“财务独董”实质上较高的独立性和专业胜任能力,以及较高程度的勤勉尽职,来提高审计委员会监督的效率,达到较高的财务信息质量,以保护中小投资者的利益,并实现降低股权融资成本和债券融资成本的目的。建立公司“财务独董”和监管层在现行制度下的行为目标函数和行为选择的支付,可以求其相互博弈的均衡解,为进一步的实证检验奠定基础。

再次,多角度地检验“财务独董”对财务信息质量监督存在的问题和关键性的影响因素。在前述分析的基础上,通过财务信息质量度量的多个维度,如盈余管理水平、会计稳健性、内部质量控制以及财务报表重述等,研究“财务独董”特性对财务信息质量的影响。尤其是通过多角度的实证检验,可以较为可靠地观察到“财务独董”特性对审计委员会监督财务信息质量的实际影响。

最后,透过实证研究,得出既有理论又有实践意义的结论,并就如何完善“财务独董”的任职资格、选聘要求、选聘机制和任职监督等方面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为此,笔者研究设计了一个“财务独董”研究的框架,如图1所示。图1左边展示了研究的关键视角,体现了“财务独董”在公司治理中独特角色,这一视角观察财务信息质量,是检验现有董事会制度监督效率的一个关键点。图1右边显示的是研究的主体内容,以“财务独董”的选聘问题研究为起点,剖析“财务独董”监督效率的制度诱因,多角度检验“财务独董”对财务信息质量的监督效率。

图1 “财务独董”的公司治理角色

(二)研究架构涵盖的主要问题

1.“财务独董”选聘问题研究。首先,选聘问题的理论梳理。我国资本市场全面推行的独立董事制度和审计委员会制度,既创造“财务独董”的需求又衍生了“财务独董”的供给。但是,我国的独立董事市场并不完善,在现实中财务独董的选拔主要是通过社会关系网络来实现的。因此,社会关系网络理论可以更好地解释我国独立董事的选聘问题。由于独立董事处在社会关系网络之中(魏刚等,2007[36];陈运森、谢德仁,2011[37]),学缘、地缘、政缘、商缘关系虽不直接违背独立董事在形式上独立的任职要求,但仍能影响“财务独董”实质上的独立性,导致“财务独董”之间存在独立性上的差别。另外,从专业胜任能力模型来看,由于他们在会计、审计和财务等专业知识方面、技能和职业素养上的差别,其专业胜任能力有大有小,导致专业判断上的差别(涂建明,2010[26])。基于社会关系和专业胜任能力这两个层面的因素,“财务独董”的选聘会影响其监督效率,如图2所示。

其次,选聘的影响因素研究。公司基于多种动机选聘具有不同监督能力的“财务独董”,既有满足监管要求的需要,也有软化监督的需求。如大股东会聘任“听话”的“财务独董”,以规避其严格监督并发表异议的风险。而从“财务独董”的角度,亦会权衡出任某公司独立董事的风险和收益,从而做出是否受聘的决策。因此,利用上市公司数据,建立“财务独董”选聘模型,可以检验财务独董选聘的关键性决定因素,发现选聘问题。此外,还可以选择典型的财务独董选聘案例进行实证研究,解剖其选聘“财务独董”的动机、过程和影响。

2.“财务独董”在审计委员会有效监督的博弈分析。借助于委托代理理论和信息经济学的分析方法,设定我国资本市场背景下上市公司董事会“财务独董”和非财务独董的目标函数,考虑信息沟通、关系网络影响下的独立性及专业判断能力,将“财务独董”的监督决策过程模型化,由此推导出“财务独董”与监管层之间博弈的均衡监督绩效,发现“财务独董”发挥有效监督作用的内在行为选择机理。

在财务信息质量的监督中,“财务独董”的作用至关重要。一方面其可与其他独立董事成员(即无专业判断能力的成员)结成联盟,确保审计委员会的独立性,另一方面和内部董事中的财务专业人士(有专业判断能力的成员)一起,以协作的形式发挥对财务信息的专业监督作用,确保审计委员会的专业胜任性。“财务独董”具有独立董事和财务专家的双重身份,注定了其在董事会监督中的角色定位。审计委员会的监督工作,是一个集体决策的过程,包括成员之间个体判断、互相沟通和交流,争论与妥协,并达成对财务信息质量的一致意见(Dezoortet al.,2002[38];涂建明、李晓玉,2013[32])。在履职风险和收益上,“财务独董”有自己的目标函数,并受到独立性和专业胜任能力两个关键因素的影响。因此,研究若采用分析性研究,将“财务独董”的监督决策过程模型化,建立不考虑关系网络的财务独董有效监督的博弈模型(涂建明、沈双,2016[35]),以及考虑关系网络选聘“财务独董”的有效监督博弈模型,分析模型的理论与现实意义,就可以揭示“财务独董”监督失效的制度诱因。

图2 研究问题的内在逻辑关系

3.“财务独董”对公司财务信息质量的监督效率研究。对财务信息质量的监督是最能体现“财务独董”专业特长的观察角度,根据现有的研究提示,可以选择四个主要维度:盈余管理、会计稳健性、内部控制质量和财务报表重述,检验“财务独董”监督财务报告质量的效率,发掘其中存在的问题及关键性影响因素。以此为基础,还可就“财务独董”的任职考核、评价和监管等内容,有针对性地提出政策建议。

首先,“财务独董”对公司盈余管理的影响。审计委员会有对应的监督公司会计工作的权责,督促公司会计行为规范化,并负责审核公司拟公开披露的财务报告,以保证股东等利益相关方获得高质量的财务信息。作为审计委员会的关键成员,“财务独董”若能发挥有效的监督作用,可以支持审计委员会从内部抑制公司管理层基于机会主义动机的盈余管理行为,提高财务信息的质量。因此,这为通过盈余管理模型检验“财务独董”是否有效地抑制盈余管理行为、提高会计盈余质量,提供了研究机会(Bedard et al.,2004[6];翟华云,2006[39];洪剑峭、方军雄,2009[40])。通过修正的Jones模型、DD模型等经典的盈余管理模型来估计盈余管理程度,并将盈余管理程度指标用于检验“财务独董”对公司盈余管理行为的影响。所前所述,由于“财务独董”特性和关键作用,以社会关系网络理论和专业胜任能力模型为基础,从独立性和专业胜任能力等方面深入分析“财务独董”的履职特征,在一定程度上可改进已有的研究,预期会有新的发现。由于公司选聘“财务独董”的自主性很强,因此,在这一研究设计中需严格控制“财务独董”的选聘条件,比较理想的设计是将“财务独董”的选聘模型与“财务独董”影响盈余管理行为的模型联立,确保检验效果。

其次,“财务独董”对会计稳健性的影响。与公司盈余管理行为相比,会计的稳健性提供了观察财务信息质量的另一个角度。作为专业人士,“财务独董”应能判断公司盈余是否具有稳健性;当公司的会计行为明显偏离稳健目标,尤其是采取比较激进的盈余管理行为时,作为独立董事在审核公司财务报告时应有所作为,支持审计师调整盈余的要求。由此可见,“财务独董”的高效监督有利于抑制公司激进的盈余管理行为。这一理论逻辑将“财务独董”的公司治理作用和会计稳健性联系起来,并为相关的经验研究提供了契机。通过经典的会计稳健性模型(Basu,1997[41];李增泉,2004[42];赵德武等,2008[14];陈小林等,2010[15]),结合“财务独董”的独立性和专业胜任性等观察变量,合理设计“财务独董”的选聘条件,可以比较全面地揭示“财务独董”的公司治理作用。

再次,“财务独董”对公司内部控制质量的影响。自本世纪初美国爆发系列财务丑闻之后,美国出台SOX法案明确了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和内部控制审计的重要性,并成为资本市场强制性制度建设的内容。这一举措对我国也有重要影响。我国国资委、财政部和证监会等部委积极推进我国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完善公司内部的治理机制提升公司的治理水平和会计信息质量,保护投资者的利益。由此可见,“财务独董”的有效监督和高质量的内部控制其目的是一致的,都是促进财务信息质量的提高。但是,不同公司的内部控制建设良莠不齐,各公司内部控制质量亦存在差异,内部控制审计的落实情况也不尽一致。同样地,不同公司的“财务独董”实质上的独立性差异,其专业胜任能力和勤勉尽职程度也存在不同。因此,在“财务独董”的履职特征和公司内部控制效率之间存在不同的匹配。而督促公司内部控制建设也是审计委员会的职责所在,这为观察“财务独董”的监督效率提供了另一个研究机会(Krishnan,2005[16];Zhang et al.,2007[17];Hoitash et al.,2009[18];Goh et al.,2009[19];雷辉、刘婵妮,2014[20];曲国霞等,2014[21])。当然,“财务独董”的高效履职并不是事必躬亲,其对公司会计行为和会计信息质量的监督在内部控制制度健全的情况下,可以依赖公司高效的内部控制制度以及高效的内部审计机构发挥作用。因此,“财务独董”的高效监督与高效运行的内部控制制度是最理想的组合,其他的组合则意味着制度安排存在一定的缺陷。也就是说,独立性弱的“财务独董”没有积极性推动公司建立高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其对应的是公司较低的财务信息质量和信息披露质量。因此,通过公司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和运行效率的提升,可以较好地检验“财务独董”的作用。这同样可在本研究框架下,展开相应的实证研究。

最后,“财务独董”对财务报表重述的影响。现有的研究指出报表重述以公开化的方式显示公司具有较低的盈余质量(Abbott et al.,2004[5];杨忠莲、杨振慧,2006[43]),来观察发生报表重述公司“财务独董”的个体特征和履职情况,是检验其监督效率的又一窗口。由于财务报表重述样本是一个相对较小的样本,因而可以通过一定的标准按1:1或1:2为其寻求相匹配的样本,并通过分析测试样本和配对样本的集合数据,观察财务报表重述模型中度量“财务独董”监督特征变量的系数,以此检验其抑制财务报表重述的治理效应。通常情况下,越是实质上独立性强、专业胜任能力强、越勤勉的“财务独董”,其任职的公司越具有较高的财务信息质量和较少的财务报表重述。由此,可以通过典型案例解剖财务报表重述公司“财务独董”的履职状况,揭示“财务独董”的履职缺陷,从而明了“财务董事”履职与财务报表重述之间的内在联系。

(三)与研究架构相关的问题

以上研究框架的设计重点是试图找到在我国制度背景下“财务独董”选聘的核心问题与关键性影响因素,难点在于如何量化“财务独董”的社会关系网络,以及如何构建在我国制度背景下“财务独董”的专业胜任能力指数。如果能突破这两个关键点,就可通过上述问题研究,发掘“财务独董”机制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根源,以此为基础可提出更具针对性的对策建议,这对完善“财务独董”监管政策和独立董事制度,具有现实的意义。

[1]Carcello,J.V.,and T.L.Neal.Audit Committee Composition and Auditor Reporting[J].The Accounting Review,2000,75(4):453-467.

[2]Klein,April.Audit Committee,Board of Director Characteristics,and Earnings Management[J].Journal of Accounting&Economics,2002, 33(3):375-400.

[3]Xie,Biao,Davidson III,Wallace N.,and DaDalt,Peter J.Earnings Management and Corporate Governance:the Role of the Board and the Audit Committee[J].Journal of Corporate Finance,2003,9(3):295-316.

[4]Krishnan,Jagan,JongEunLee.Audit Committee Financial Expertise, Litigation Risk,and Corporate Governance[J].Auditing:A Journal of Practice&Theory,2009,28(1):241-261.

[5]Abbott,L.J.,S.Parker,and G.F.Peters.Audit Committee Characteristics and Restatements[J].Auditing:A Journal of Practice &Theory,2004,23(1):69–87.

[6]Bedard,J.,S.M.Chtourou,and L.Courteau.The Effect of Audit Committee Expertise,Independence,and Activity on Aggressive Earnings Management[J].Auditing:A Journal of Practice&Theory, 2004,23(2):13-35.

[7]Lee,Ho Young,Mande,Vivek,Ortman And Richard.The Effect of Audit Committee and Board of Director Independence on Auditor Resignation[J].Auditing:A Journal of Practice&Theory,2004,23 (2):131-146.

[8]Song,Jihe,Windram,Brian.BenchmarkingAuditCommittee Effectiveness in Financial Reporting[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uditing,2004,8(3):195-205.

[9]Bruynseels,Liesbeth,KU Leuven and Eddy Cardinaels.The Audit Committee:Management Watchdog or Personal Friend of the CEO?[J]. The Accounting Review,2014,89(1):113-145.

[10]吴清华,王平心,殷俊明.审计委员会、董事会特征与财务报告质量——一项基于中国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J].管理评论,2006 (7):49-56.

[11]王兵.独立董事监督了吗?——基于中国上市公司盈余质量的视角[J].金融研究,2007(1):109-121.

[12]胡奕明,唐松莲.独立董事与上市公司盈余信息质量[J].管理世界,2008(9):149-160.

[13]王跃堂,朱林,陈世敏.董事会独立性、股权制衡与财务信息质量[J].会计研究,2008(1):55-62.

[14]赵德武,曾力,谭莉川.独立董事监督力与盈余稳健性[J].会计研究,2008(9):55-63.

[15]陈小林,林昕,孔东民.独立董事的财务专长、公司特质信息与盈余谨慎性[J].中国会计与财务研究,2010(3):1-56.

[16]Krishnan,Jayanthi.Audit Committee Quality and Internal Control: A Empirical Analysis[J].Accounting Review,2005,80(2): 649-675.

[17]Zhang,Yan,JianZhou,NanZhou.Audit Committee Quality,Auditor Independence,and Internal Control Weaknesses[J].Journal of Accounting&Public Policy,2007,26(3):300-327.

[18]Hoitash,Udi,Rani HoitashandJeanC.Bedard. Corporate Governance and Internal Control over Financial Reporting:A Comparison of Regulatory Regimes[J].The Accounting Review,2009,84(3):839–867.

[19]Goh,Beng Wee.Audit Committees,Boards of Directors and Remediation of Material Weaknesses in Internal Control[J]. Conteporary Accounting Research,2009,26(2):549-579.

[20]雷辉,刘婵妮.董事会特征对内部控制质量的影响——基于我国A股上市公司面板数据研究[J].系统工程,2014(9):11-17.

[21]曲国霞,陈正,张盟.董事会治理机制与内部控制目标的实现——基于AHP的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6):30-37.

[22]DavidsonIII,WallaceN.,BiaoXie,WeihongXu.Market Reaction to Voluntary Announcements of Audit Committee Appointments:The Effect of Financial Expertise[J].Journal of Accounting&Public Policy,2004,23(4):279-293.

[23]DeFond,M.L.,R.N.Hann,and X.Hu.Does the Market Value Financial Expertise on Audit Committees of Boards of Directors?[J]. 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2005,43(2):153–193.

[24]Krishnan,G.,and G.Visvanathan.Does the SOX Definition of an AccountingExpertMatter?TheAssociationBetweenAudit Committee Directors’Accounting Expertise and Expertise and Accounting Conservatism[J].Contemporary Accounting Research, 2008,25(3):827-857.

[25]王怀明,张惠.财务背景独立董事与会计信息质量[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2009(1):57-60.

[26]涂建明.会计独董与审计委员会的治理有效性——基于我国资本市场的经验证据[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10(1):90-95.

[27]曹阳,林树.会计专业人士担任独立董事的效果研究[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1(2):109-116.

[28]Carcello,J.V.,C.W.Hollingsworth and T.L.Neal.Audit Committee Financial Experts:A Closer Examination Using Firm Designations[J]. Accounting Horizons,2006,20(4):351-373.

[29]向锐.财务独立董事的公司绩效研究[J].证券市场导报,2008(8):59-72.

[30]涂建明.审计委员会财务专家监督作用的多维透析[J].证券市场导报,2012(1):15-18.

[31]段海艳,仲伟周.网络视角下中国企业连锁董事成因分析——基于上海、广东两地314家上市公司的经验研究[J].会计研究,2008 (11):69-75.

[32]涂建明,李晓玉.我国审计委员会研究的透视与展望——基于CSSCI(1998—2010)的分析[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2):70-75.

[33]McClelland.Testing for Competency Rather than Intelligence[J]. American Psychologist,1973,28(1):1-14.

[34]叶康涛,陆正飞,张志华.独立董事能否抑制大股东的“掏空”?[J].经济研究,2007(4):101-111.

[35]涂建明,沈双.监管升级选择下董事会财务独董的选聘与履职——基于进化博弈的分析[J].湖南财政经济学院学报,2016 (1):64-71.

[36]魏刚,肖泽忠,Travlos,Nick,邹宏.独立董事背景与公司经营绩效[J].经济研究,2007(3):92-105.

[37]陈运森,谢德仁.网络位置、独立董事治理与投资效率[J].管理世界,2011(7):113-127.

[38]Dezoort,F.T.,D.R.Hermanson and R.W.Houston.Audit Committee Suport for Auditors:The Effects of Materiality Justification and Accounting Precision[J].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Public Policy, 2003,22(3):175-199.

[39]翟华云.审计委员会和盈余质量:来自中国证券市场的经验证据[J].审计研究,2006(6):50-57.

[40]洪剑峭,方军雄.审计委员会制度与盈余质量的改善[J].南开管理评论,2009(4):107-112.

[41]Basu,S..TheConservatismPrincipleandtheAsymmetric Timeliness of Earnings[J].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 1997,24(1):3-37.

[42]李增泉,卢文彬.会计盈余的稳健型:发现与启示[J].会计研究,2003(2):19-27.

[43]杨忠莲,杨振慧.独立董事与审计委员会执行效果研究[J].审计研究,2006(2):81-85.

(责任编辑:张群喜)

(责任校对:刘英玲)

F275.2

A

1674-9014(2016)02-0052-07

2016-01-18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基于关系网络及专业胜任能力的我国资本市场财务独董选聘与财务信息质量监督研究”(12YJA630111)。

涂建明,男,江西贵溪人,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资本市场的会计、审计与公司治理。

猜你喜欢
盈余胜任董事
独立董事制度效能发挥的法治密码
儒家文化、信用治理与盈余管理
软件工程胜任力培养及实现途径
论独立董事与外部董事的界分
——兼评“胡某诉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案”
关于经常项目盈余的思考
基于胜任力理论模型的冰雪人才培养新策略
论我国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制度的缺陷与完善建议
提升历史教师胜任力应关注三维素养
兼职独立董事对上市公司一视同仁吗?
基于胜任能力的人力资源管理教学方法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