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互联网+背景下公共图书馆的服务创新

2016-11-23 21:40徐腾飞
博览群书·教育 2016年8期
关键词:服务创新公共图书馆互联网

徐腾飞

摘 要:互联网+背景下不仅给图书馆带来了挑战,还给基层公共图书馆带来了种种新变化、提供了机遇,潜移默化地促进了基层公共图书馆社会化服务模式的转型,因此进一步加强对其的研究非常有必要。在互联网+背景下公共图书馆需要适时调整并创新服务形式与策略,加大服务宣传,为更多读者提供均等化、高质量的公共服务,提升公共图书馆的服务质量、水平与效率,全方位推进全民阅读,使改革发展的成果惠及更多读者。基于此本文分析了互联网+背景下公共图书馆的服务创新。

关键词:互联网+背景下;公共图书馆;服务创新

一、“互联网+”的内涵及对公共图书馆的影响

1.“互联网+”的内涵

“互联网+”是把互联网的创新成果与经济社会各领域的业务工作深度融合,推动技术进步、效率提升和组织变革,提升实体经济创新力和生产力,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创新要素的经济社会发展新形态。简单来说,“互联网+”就是指互联网和各个产业相加,但这并不是简单的相加,而是要充分利用新的信息通信技术和互联网,让互联网与传统行业深度融合,从而创造出新的发展生态。

2.“互联网+”对公共图书馆的影响

“互联网+”与公共图书馆的深度融合将使公共图书馆转变服务理念、创新服务内容,从而实现公共图书馆由传统图书馆向全媒体复合型图书馆转型。长期以来,我国公共图书馆主要是被动地向社会提供阵地服务,工作人员足不出户地坐等读者前来利用图书馆资源,主动服务意识相对缺乏。部分公共图书馆对图书馆资源利用率、读者借阅满意率、服务效率及产生的社会效益不够关心,落后的服务理念、单调的服务内容、传统的服务方式已经不能满足人们对公共图书馆的需求。这就要求公共图书馆要紧跟时代潮流,及时引进“互联网+”思维,不断创新服务内容和形式,通过微博、微信、网络等新技术平台与读者进行互动,了解读者的不同需求,为读者提供多元化、个性化服务。

二、互联网+背景下公共图书馆的服务创新

1.迎合读者习惯,精确服务定位

科技的发展与智能终端设备的普及为人们提供了多种便捷的信息获取方式,从各个角度改变着人们的生产与生活方式。张兵指出了“互联网+”时代下“读者的关注点是信息内容的精准推送”。了解了这个现实情况,公共图书馆就需要“有效迎合”读者习惯,制定全面的服务策略,为不同年龄阶段、不同兴趣爱好、不同阅览目的、不同知识层次的读者群体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精确进行服务定位,提升读者的阅览体验。同时,利用互联网、信息通信技术等相关交流与推广软件,向读者传递与图书、报纸、电子资源、阅览、读者活动等有关的信息,为读者提供“即时性”、均等化的公共服务,使读者能够充分、有效地利用闲散时间、碎片时间来进行阅读或获取信息,从而为全民阅读的推进提供精确的服务定位。

2.注重服务手段创新

(1)开通24小时城市街区自助图书馆服务。在距离公共图书馆偏远的郊区或读者集中的地区安装24小时城市街区自助图书馆,为市民提供阅读服务。街区自助图书馆是传统图书馆与数字图书馆的有机融合,具有占地面积小、自助方便、无需专人管理、便于移动的特点,弥补了公共图书馆数量不足的缺憾,拓宽了公共图书馆的服务范围,以方便读者使用。

(2)提供自助检索服务、自助借阅服务。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读者对于公共图书馆提供资源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希望能在最短时间内找到自己需要的图书或有关资讯。这就要求公共图书馆尽早引进RFID无线射频技术和自助检索机、自助借阅机等先进设备,并摆放在公共图书馆内的明显位置,以方便读者查询、借阅。读者走进图书馆,只需要在检索机上输入自己所需要的图书信息,就能立即显示出该书的馆藏地点、书架号、借阅状态等。图书馆工作人员应责任到人,及时对馆藏文献进行详细分类,并进行数据整理,保证流通状态的图书数据信息正确。通过自助检索,可以广、快、精、准地向用户提供他们所需要的文献信息资源,节省读者查找文献信息的时间和精力。

3.加大服务宣传,惠及更多读者

在“互联网+”背景下,传统的“酒香不怕巷子深”的时代早已离我们远去。公共图书馆的各项好的服务与活动有待更加清晰、明了地传递到每个人手中。因此,公共图书馆还需加大服务宣传力度。一方面要向读者宣传网上图书馆、移动图书馆的功能及其为读者带来的便利与益处,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互联网+”的比较优势和“互联网+”提供的便利平台,创新宣传的方式与途径,适时对外宣传公共图书馆所能提供的各项服务、举办的各项活动。通过精准的信息推送,让更多的读者及时了解到想要获取的活动开展信息,找到并利用碎片化时间阅读感兴趣的图书、报纸等,以促进全民阅读落到实处,惠及更多读者。

三、互联网+时代公共图书馆的服务展望

1.制定统一的“互联网+”平台数据格式标准

随着“互联网+”平台的深入发展,面对不同的服务模式,需要统一整合公共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对于每一条资源数据,需要建立统一的数据标识,通过统一的数据标识,可以在各种不同服务模式上完成数据传递,而不需要为每个服务模式建立不同的数据格式标准,通过统一标准的数据格式建立完备的资源数据库。在统一格式下的资源数据库中,不同服务可以在相同数据格式下完成二次开发,从而加快公共图书馆服务的创新进度。

2.引进更先进可靠的物联网设备

“互联网+”时代下的物联网服务,通过物理设备与网络的连接更快速、高效地提供公共图书馆创新服务。现阶段各大公共图书馆的物联网设备可靠性还较弱。例如,基于RFID芯片的自助借还机在实际使用过程中还会出现较多的问题,射频干扰、芯片寿命等。物联网设备还在发展阶段,目前国际上的物联网设备更优于国内,为了更好地发展“互联网+”时代的图书馆服务,引进更先进、更可靠的物联网设备,也是当前公共图书馆未来需要解决的问题。

总之,如何将“互联网+”思维融入到公共图书馆的服务创新中,以促进图书馆事业更好的发展是需要我们重点研究的方向,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

参考文献:

[1]冯国权.互联网思维下图书馆服务变革探讨[J].图书情报工作,2015,02:25-30+16.

猜你喜欢
服务创新公共图书馆互联网
汽车维修服务中心发展连锁经营模式的相关建议
MOOC时代公共图书馆服务探索研究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