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喜
【摘要】近些年随着不断扩招,我国高校的学生人数激增,相对的毕业生的就业形势也就日趋严峻,而且由于高校教学内容的问题,毕业生普遍实践能力较差,就业质量不高,创业成功率低。针对这一问题,分析和讨论了在高校,企业和学生三者之间如何配合做好实践教学的改进工作,以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进而提升学生就业创业竞争力。
【关键词】实践;就业;创业;能力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过渡到大众教育阶段,随着大学毕业生日益增加,外部经济环境恶劣,大学生就业压力日趋严峻,毕业生就业竞争日趋残酷。在这样的环境下,企业对大学生的要求越来越高,尤其是学生的实践能力。所谓实践能力就是将所学的知识落于实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学生最为明显的竞争力所在,因此在很多公司的招聘当中,最为看重的还是应聘者的实践能力。但是在实际招聘中,很多企业发现大部分应届毕业生的知识储备较为充足,但是面对实际问题的时候无法较好的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依然显得无从下手。这就是学校重知识轻实践的培养方式造成的。因此是否能够培养出具有较强实践能力,能熟悉运用专业知识到现实生产中去,能有创新意识的高素质大学生,已经成为判定一个大学的教育是否成功的标准了。
一、大学生实践能力、就业创业能力培养现状
实践是指人有目的的改造和探索现实世界的一切客观事物活动,个体完成特定实践活动的水平和可能性称为实践能力。可以说实践能力的培养需要一定的理论基础,但是具有较强理论基础的学生并不一定具有实践能力,所以想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需要配套的实践教学。人在不同的实践活动中所培养的实践能力是不一样的,大学应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来设置相应的培养方向,并根据这一方向来制定具体的培养内容以及具体的实践活动和课程,从而帮助学生掌握一定的实践能力。
1.高校在实践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实践教学观念落后
一些高校的由于条件所限或者缺乏发展眼光,专业实验室建设、实习基地建设的步伐跟不上该校学生增长的数量;一些高校专业课的实践教学课时少或者不开,以节省办学成本。部分教师教学理念落后,教学方法还是灌输式教学,课程考试内容和考试方式重理论轻实践,不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二)缺乏实践指导和就业创业教育的师资
在我国,许多创新创业型人才不愿意从事教师工作,有丰富的就业创业经验的教师更是十分稀少。另一方面,中国高校的实践教育和就业创业教育还未形成成熟的理论体系与框架,无法从理论的高度解释实践教育和就业创业活动的各种问题、探索创新创业产生和发展的规律,或概括出具有普遍意义的成功就业创业经验。许多高校关注的仍然是学生的常规性的课余活动,而不是创新创业教育。
(三)实习效果差强人意
由于假期实习学生分布较散,毕业实习又和学生就业发生冲突,许多高校采取让学生自发联系实习单位的方式,对于学生实习也没有检查跟踪,最后只是根据学生的实习报告进行评价。由于学生各方面的影响,很难找到合适的实习单位,所以就用作假来应付,虚构实习单位,编造实习报告,浪费时间,实习效果差强人意。
2.政府不作为,企业不支持,大学生难求实习岗位
大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就业和创业能力的锻炼都要通过实习来得到加强,但是现在许多企业都不愿意为大学生提供实习岗位。在我国,政府也没有出台任何措施和优惠政策,要求和鼓励企业为高校学业生提供实习岗位。而许多企业也以害怕商业机密泄露,知识产权纠纷,无法承担学生在实现中出现的意外事故等理由,拒绝提供实习岗位。其实,员工作为企业的主体,新员工的素质高,企业发展的潜能越大,耗费在新员工培养的时间和金钱越少,企业利润越大。但是,很多公司并没有认识到这点,他们抱怨毕业生缺乏岗位所需要的实践能力,却又疏于给他们对应的实习条件。
同时,一些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受到不良的企业不公平对待,蒙受损失,往往又得不到完善的法律法规保护。
3.大学生缺乏实践培养意识
(一)现在许多大学生在进入大学之前,都是接受被动教育,一旦进入大学,学生便从较为严格的学习环境直接转成较为宽松的学习环境,这种环境上的转变很容易使学生过于放松,进入到迷茫状态,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而学,也不知道自己要学些什么,更谈不上进行实践能力的自我培养了。
(二)轻视高校社团组织
许多大学生秉承高中时候的思想,认为文化理论学习高于一切,对高校社团组织有误解,不愿加入学校社团组织,甚至排斥加入社团组织的同学。殊不知学生社团是丰富多彩的大学生活的重点之一,这些社团经常开展主题不一的社团活动,这些活动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培养学生的合作、沟通等能力,因此错过这些社团,便是错过了许多实践技能培养的机会及环境。
(三)轻视实践课程
我国高校会根据专业要求安排实践课程,但是许多学生对这些实践课程的开设认识不足,消极对待,或实验前不认真准备,或实验过程中不认真,不动手,或实验后不明白又不愿意认真探究和请教老师同学,丧失了实验课程开设的意义。
(3)轻视到企业实习机会
为了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体验实际工作环境,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很多学校都会留出专门的学分和时间让学生到企业实习。但是一些学生并不重视实习机会,不专心实习甚至逃避实习,只是最后编造一份实习报告上交了事;也有一些学生刚进入实习单位,却不安心于公司安排的低层工作,认为公司低估自己;或是在学校自由散漫惯了,适应不了企业的管理模式,因此产生了情绪上的抵触,工作时拖沓偷懒,最后敷衍了之。
二、提高大学生实践能力、就业创业能力的方法
1.优化实践教学模式,外聘企业优秀人才,提高教师素质
高校应该积极推进实验室开放,合理安排课余时间给学生使用实验室,并让有经验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实验。实验室可采取全面开放和预约开放两种形式。学校公共类实验室可在课余时间全天候开放(如计算机实验室),学生可以自由安排时间到实验室进行实验。其他实验室采取预约开放的形式,由指导教师预约时间,学生自由组队根据指导老师安排的时间到实验室进行实验,为了调动学生积极性,学生参加实验的时间和成果可由指导老师考核,并换算为相应学分,用于替代选修课学分。
各高校要根据各专业和师资队伍状况,选拔优秀教师,去重点高校深造,或者进入企业内部学习,在回校后作为专业实践教师指导学生的实践和就业,使就业指导教高校还可以外聘优秀企业家或者企业人力资源部经理担任就业创业指导课教师,分享他们的成功经验,了解企业对员工的要求,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2.做好校企联合,提供学生实践场所,提高学生就业创业能力
(一)建立大学生实践基地
高校应积极主动联系大型企业或者上市公司,安排学生到这些单位实习,因为这些优秀企业无论在管理还是在技术方面都处于市场领先位置。学生到公司实习之后,不但能够亲身感受到企业内部的工作氛围和文化氛围,也能够通过工作了解本专业的行内知识,从而在之后的学习中能够更有重点、有针对性的学习,学校最好能与这些单位签订实习基地协议,保证所有学生切实得到实践锻炼的机会,并安排教师全程跟踪,这样既能让学生在实践工作中遇到问题可以及时向教师咨询和深入讨论,又能够积累相关的工作经验,提高实践动手能力和就业创业竞争力,还可以使指导教师及时了解企业需求,提高教师的知识水平,改善教师知识结构。
(二)建立校企合作办学模式
学校应该根据专业要求,聘请企业中的精英人才作为老师或者可做教师,定期在校内讲课,帮助学生了解真正工作中可能面对的问题,以及实际可行的解决方案。相对的学校可以派遣专业人员前去企业,帮助企业更新他们的技术或者管理理念。需要注意的是,高校对企业的指导需要建立在企业的实际需求之上,不能胡乱的指手画脚,反而不利于企业的发展。另外,企业自身也有很多专业的人才,也需要更多符合本企业需求的人才,所以高校可以和企业联合办学,签订就业合同,培养订单式高校毕业生。
(三)我国政府应积极参与高校实习工作,通过减免税收或通报嘉奖等方式,鼓励企业提供实习岗位,鼓励用人单位积极参与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还要通过立法,保护大学生的实习权益。
3.引导学生正确自我定位,提高学生实践技能,强化学生就业创业能力
(一)加强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和职业道德教育,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社会现状,承认现实,正视竞争,敢于竞争。鼓励和帮助学生正确对待成功与失败,并且帮助其树立公平竞争与合作意识,保持良好的道德和法制观念,安于从最艰苦职位做起,充分实现自我价值,体现发展潜力。
(二)以科技活动为载体,提高学生实践创新能力。
学生参加科技活动和专业知识竞赛,可促进对专业知识的掌握和更新,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科技意识和创新创业精神,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缩短学校与企业的距离。高校可以组织形式多样的科技活动,如协助教师搞科研,参加科技竞赛,与外校同专业学生进行知识交流等,让学生更多地参与科学研究,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科研能力和团队协作意识和创新意识,最终提升学生的自身竞争能力。
(三)积极参加学校社团组织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就业创业能力有深远影响。
参与高校社团活动的学生,无论是组织者还是参与者,都会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和就业创业能力。因为学生社团管理与企业管理有相似之处,如进社团中要通过社团成员的考试,有些还要经过几轮面试筛选,以及要通过试用期才能加入社团,这些都和企业招聘员工有共同之处。在进了学校社团之后,学生还要思考如何融入团队,如何在社团中体现自己能力,提升自己地位;如何组织和策划一个活动;如何考评社团其他成员;如何社团活动中脱颖而出,得到大家肯定等,这些都需要经过认真的思考和辛勤的工作,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也提高了同学们的社会化水平,增强了他们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高校是一个培养能安心,能吃苦,能创业的人才的地方,而这些人才只有就业创业后,才能展示自己的才能,体现自己的价值,实现自己目标。而成功的就业和创业离不开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各高校只有继续深化实践教学理念,改进实践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实践能力,才能为社会输送更多的优秀人才,才能更为有效地服务国家经济。
【参考文献】
[1]尹宿湦,谢桂庆.以就业为导向的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研究[J].东岳论丛2010(11):184-186.
[2]张晓云,顾香玉.以就业能力为导向改革食品专业实践教学[J].农产品加工学刊,2010(1):91-94
[3]陈坚民.加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和创业训练——培养学生的创业实践能力[J].福建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1):91-94
[4]尹忠红,郝振河,郝欣.浅析大学生创业实践能力培养的途径和方法[J].教育探索,2010(12):153-154
[5]张晓云,顾香玉.以就业能力为导向改革食品专业实践教学[J].农产品加工学刊,2010(1):9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