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大学生就业心理因素浅析

2016-11-23 09:39许小军
东方教育 2016年17期
关键词:观念岗位心理

许小军

摘要:众多周知,近几年我国就业难问题已经成为了国家和社会人民密切关注的热点。本文立足于大学生就业心理,从就业观念、认知、能力和个人压力等四方面分析影响大学生就业心理的因素,最后提出了几方面的对策。通过探究旨在为缓解现阶段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提供理论支撑和依据。

关键词;就业心理;大学生;观念

“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和实施逐步推动了我国教育政策的改革和变化。从高校发展政策来看,高校扩招成为了一种趋势。毕业生人数的增多滋生了就业问题,同时,每年就业人群未就业情况使得就业难问题更加严峻。现阶段,从影响大学生就业心理角度入手,分析就业情况对缓解该问题具有一定的作用和意义。

一、大学生就业现状简述

自20世纪末,高校扩招标志着我国高等教育呈现出大众化和开放性特点。我国大学生人数迅速猛增。与此同时伴随着新的社会问题诞生,即大学生就业问题。由于我国就业政策的从“统包统分”转变为大学生与就业单位之间双向选择,自主择业。近几年,就业难成为了社会探讨的热点。据不完全统计,2002年至2012年以来,我国毕业生人数从145万增加至700多万人。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毕业,需要在社会中寻找适合自己的岗位。面对每年毕业的大学生和往年未就业的学生,未就业群体的基数在逐渐增多,而社会中空间缺位是有限的。那么,大学生就业难的现状将会持续性存在。

二、影响大学生就业心理的因素

大学生就业是大学生自主选择岗位的行为,该行为往往会受到学生思想和观念的影响。如大学生的择业理念和就业想法等。而这些理念和思想的形成则具有一定的根源,从以下几方面加以分析。

(一)就业观念因素

就业观念是指大学生在择业或者就业时,对就业岗位的一种理念。目前,我国多数大学生普遍认为社会提供的就业岗位之间存在有“隐形差距”。如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倾向于在国家行政或单位工作,而企业或者机构等受欢迎程度相对偏低。从该行为中可以得出,在大学生的心目中,国家行政及事业单位提供的岗位具有的社会地位明显高于企业或者机构提供的岗位;加之,国家行政及业单位一直以来都是普通老百姓心目中的“铁饭碗”,具有待遇高、工作环境优越等无可比拟的优势。于是,大学生就业群通过各种方式尝试进入国家行政及事业单位。“一边倒”趋势加重了目前的问题。即使部分学生进入企业或者机构工作,其在职工作的长久性很难保证。基于以上分析可知,就业观念因素对就业形势具有直接性的影响。

(二)就业认知因素

认知是心理学中的关键词,也是重要的研究对象。就业认知是就业者认识外部环境以及对相关信息加工的过程。学生需要加工的环境和信息包括有个体自身、社会环境和职业三方面。具体而言,其一,个体自身的认知层面。大学生与中小学生相比,虽然与社会接触较多,但其社会经历仍不够丰富。另外,加之,大学生的个人价值观仍处于定型阶段,对自身的认知和适合自己工作的认识总会存在一定的片面性;其二,社会环境层面。学生个体从幼儿园入园至大学毕业,绝大多数时间都在学校中度过,并没有在社会中生存的经历。这些都将会影响大学生对适合自身岗位的认知方向;其三,职业层面。从上文对学生就业观念的分析来看,目前学生对就业岗位的认知主要从工作的待遇、环境和条件等方面,而并没有真正从适合自身的角度出发。综合以上三方面来看,学生的就业认知因素也会影响目前的就业形势。

(三)就业压力因素

人们经常将压力看作为一种心理紧张的状态。而大学生的就业压力是个体在思考选择的方向和岗位过程中出现的一种紧张心理。目前,大学生就业压力来源包括很多方面,其一,就业限制条件的压力。现阶段,我国社会提供就业岗位时也会做出具体规定,如年龄、学历、专业、身体健康程度等方面,还有的岗位由于特殊性对学生的性别等条件做出严格的要求。就业条件的限制性迫使学生产生压力。其二,社会舆论压力。招聘考试过程中,只有少部分学生突破几道“门槛”进入岗位系统之中,但还有绝多数无法进入其中,于是这些学生将会形成一定“隐形”压力,这些压力将会影响择业观念和行为。

(四)就业能力因素

能力是个体胜任某件事情时需要的特殊技能的心理行为特征。就业能力具体是指学生个体在应聘岗位时所需要的专业能力和技能,这些能力包括有语言表达能力、动手操作能力等。从聘用单位角度而言,往往会依据于“优中选优”的原则选拔人才,而对于学生而言,由于在大学期间的学习形式主要以理论为主,其实践操作方面具备的能力并不高,导致自身可能产生一定的就业压力。如一些大学生体能不达标,无法通过公安类的体能考试。这样以来,无法进入公安类系统的学生只能涌入其他岗位之中,使得其他岗位的就业压力增加。

三、解决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的途径

从影响大学生就业心理的因素分析来看,目前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由于自身认识和能力等不足出现了诸多就业心理问题。首先,转变就业观念。在就业和择业方面应恰当地处理好两者的关系,同时还应该根据自身兴趣爱好灵活就业。积极响应国家政策的号召,到我国急需要人才的西部、基层等地区,参与到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之中;其次,正确认知就业问题。对自身情况应进行全面地评价,同时要多搜集社会就业政策和信息,将两方面进行结合,进而确定自身的择业和就业方向,切不可盲目性地选择就业岗位;再次,乐观面对就业趋势,及时调整心态。面对就业难问题,学生应积极发挥个体具有的优势,调整内心紧张状态,努力寻找适合自身的岗位和工作。即使出现挫折也应当尝试着克服各种消极心理和情绪;最后,多参加社会活动,锻炼并提高自身能力。对于大学生而言,在上学读书期间,利用闲暇时间多参加社会活动,通过与社会的接触逐渐对外部环境有充足的认识,参与社会实践的磨练提高自身各方面能力,为提高就业能力奠定各方面的基础。

总之,现阶段我国社会中出现的就业难问题,不仅与宏观的经济和社会环境存在一定的关系,同时与学生个人的就业心理也存在内在联系。采取一定的途径帮助学生调节内心,对于缓解我国就业压力也具有巨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王海龙.浅析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因素及建议[J].教育教学论坛,2013(45):89—90.

[2]高云山,白雪燕.心理因素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分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6(3):112—113.

[3]赵朝霞.心理资本对大学生就业成功率的影响[J].应用心理学,2014(2):67—68.

猜你喜欢
观念岗位心理
维生素的新观念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别让老观念害你中暑
心理感受
在保洁岗位上兢兢业业
健康观念治疗
走进“90后”岗位能手
即兴表演的观念阐释
实施HR岗位轮换 打造复合型HRM团队